一代枭雄刘备兵败身死 原因竟是和诸葛亮斗气

作为创业者,刘备从无立足之地,到拥有益州,荊州,并可以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势。其创业果实可谓巨大。刘备摇身一变,由“织席卖履”的小商贩,变成了大土豪,天地为之豁然开朗,别有一番味道。

而土豪,有钱了,内心就会发生一些微妙到连自己也未必能够觉知的变化。

比如,成功之后,刘备再回头看诸葛亮时,未必会觉得自己离了诸葛亮就不会打胜仗了,你诸葛亮能干,能神机妙算,我刘备也不是吃干饭的。但想归想,还得要让自己也能够信服吧,若要如此,刘备就会有寻找机会证明自己的冲动。

很快,这样的机会出现了。关羽被杀后,用“讲仁义”来定义自己的刘备,就要替兄弟报仇了,否则,又怎么能体现“仁义”两字呢?

按理,报仇也未必就非得自己去嘛,安排张飞或赵云将兵而去,杀他个轰轰烈烈,又有什么不可以?

或者把诸葛亮叫到面前,吩咐不管想什么法子,都要替关羽报仇,越快越好,诸葛亮难不成还可以拒绝?

事实是当刘备把要“御驾”亲征的决定,亲口告知诸葛亮时,诸葛亮极力劝阻。这时候,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很可能犯下了一个常识性的沟通错误,因为这样的否定,只有一个效果,就是加强了刘备亲征的意念。过度否定对方,容易使对方的强化意志。

最终,刘备伐吴惨败,损兵折将后退到白帝城,就此,一代雄雄刘备于羞愤中死去。

从这个结局来看,刘备对亲征是信心过头的。他自信可以杀尽吴人,替关羽报仇是第一步,甚至要一举灭掉吴国,与曹魏分庭抗礼。否则,稍有一丝失败的部署准备,也不至于落得这般结局。

土豪,如果是自己赤手打天下成功的,自然可以收获自信爆棚的良好感觉;如果是在能干的军师辅佐之下获得成功的,即使外表意气风发,内心也会有“暗伤”,觉得成功的含金量不足,便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哪怕冲动一回。

在巨大的成功面前,土豪是容易不愿意与军师多见面了,因为每见一次,土豪都有可能读到“人家觉得他比我聪明能干”的信息。

以上是三国中的故事,而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