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疼痛病因 分类及临床特征
都说做女人难,而对于有慢性盆腔疼痛的女性朋友来说生活就更又了,慢性盆腔疼痛的发病会给女性朋友的身体带来很大的影响,会直接影响到女性朋友的生活的质量,由其是一些妇科疾病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更会给女性朋友带来更多的妇科疾病,因此对于有慢性盆腔疼痛的女性朋友一定要及时的治疗。
慢性盆腔疼痛的危害可以说是持久的,有周期性的疼痛,也有不明原因的腹痛,腰痛等问题,以下就是关于慢性盆腔疼痛的一些常识问题,希望对慢性盆腔疼痛的患者有所帮助。.
慢性盆腔疼痛是指发生在女性盆腔、腹部、腰骶部或臀部的非周期性疼痛,并持续6个月以上,常引起功能残缺或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的一组疾病。
1.
慢性盆腔疼痛发病原因复杂
,包括妇科原因和非妇科原因,妇科原因主要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盆腔炎症,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子宫腺肌症、残余卵巢综合征等;非妇科原因主要有间质性膀胱炎、肠激惹综合征、腹壁及盆腔肌筋膜疼痛激发点、肌纤维疼痛综合征和盆底疼痛综合征等。2. 慢
性盆腔疼痛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体格检查
,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等。3.
病因明确的慢性盆腔痛,可针对病因治疗
,疗效肯定;对于病因不明或症状明显,而病理改变不明显,或病理改变明显而症状轻微的慢性盆腔痛,治疗较为棘手,目前常用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中药及西药治疗)、心理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chronic pelvic pain,CPP)是女性常见疾病,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关于慢性盆腔痛的确切发病率尚不很清楚,文献报道在生育年龄女性15%~20%患有1年以上的慢性盆腔疼痛。慢性盆腔痛的病因不完全是妇产科疾病,还包括有其他系统如泌尿系统、消化系统、骨骼肌肉及精神神经等方面的疾病。
CPP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因素导致的结果,因而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困难。在美国,只有10%左右的CPP患者到妇产科就诊。据统计,80%的CPP患者于初次就诊时被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并接受相应治疗,其中54%患者接受治疗后仍有疼痛,18%的患者因疼痛难以忍受或反复发作而选择子宫切除,但5%~26%的患者在接受子宫切除术后仍有盆腔疼痛。因此,慢性盆腔疼痛的诊断与治疗,是妇产科领域的热点问题和疑难问题。
一、
定义
疼痛是由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或情感经历。疼痛是一种主观的感觉。许多患者主诉疼痛但却缺乏组织损伤的证据和病理的支持,这类疼痛可能与神经精神有关。目前慢性盆腔疼痛尚没有一个统一确切的定义。在妇科领域,多数学者将疼痛时间6个月以上作为诊断慢性盆腔痛的必要条件。其实一个完整慢性盆腔痛的定义至少还要包括以下几点:疼痛的特点、部位及严重程度。国内妇产科学界较通用的慢性盆腔痛的定义为:下腹部或盆腔的非周期性疼痛,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非阿片类的镇痛药物治疗无效。依据该定义,下腹部和盆腔是疼痛的部位,但还有很多学者把外阴的疼痛也划分到慢性盆腔痛的研究中。ACOG(2004年)推荐的慢性盆腔痛定义为:盆腔、前腹壁(脐周或脐下)、腰骶部或臀部的非周期性疼痛,持续6个月以上,常引起功能残缺或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查体没有阳性发现,不能除外患者疼痛的严重性,正常的检查结果也不能除外盆腔存在病理改变。
二、
慢性盆腔痛的分类
慢性盆腔痛的分类较多,有根据病因分类分为妇科原因和非妇科原因。根据发病机制分类分为1炎症引起的疼痛(包括生物源性和化学源性炎症引起的疼痛),2血管病变引起的疼痛(包括血管痉挛、血管腔狭窄闭塞及栓塞等),3免疫性疾病引起的疼痛,4内分泌性疾病引起的疼痛,5代谢性疾病引起的疼痛(包括钙磷代谢障碍引起的骨性疼痛),6神经功能异常引起的疼痛,7心因性疾病引起的疼痛。按表现形式分类:1局限性疼痛;2放射性疼痛;3牵涉性疼痛等。目前多采用病因学分类。
三、
慢性盆腔痛临床特征
根据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盆腔痛疼痛的临床表现分述如下。
(一)妇科病因
能引起慢性盆腔痛的妇科疾病主要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腹腔粘连、慢性盆腔炎、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症和盆腔良恶性肿瘤等。
1.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引起慢性盆腔痛的最常见原因。据报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约79%合并有不同类型的盆腔疼痛,包括痛经、性交痛。而慢性盆腔痛患者中有约74%~83%被证明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由于患者盆腔疼痛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或者虽然存在严重的疼痛症状,但是无明确的病理检查结果支持,故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与CPP的具体相关性仍不明确。研究发现,半数以上出现CPP症状的患者被确诊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严重的痛经与在异位种植病灶中反复出现的微量出血及由此引起的粘连病灶的产生有关。病理生理学与组织学的研究发现,深部浸润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导致了严重CPP症状的出现,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腹膜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对神经的压迫和浸润有关。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出现而引起的疼痛,常出现在特定的解剖学部位(如宫骶韧带,子宫直肠反折腹膜),导致出现深部性交痛、排便疼痛和盆腔器官功能异常。有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感觉神经与交感神经的营养支持与异位病灶的发展相关。在神经丛密集的区域,深度子宫内膜种植浸润出现的严重疼痛的百分比(特别是宫骶区域),比其他类型种植引起的疼痛高得多。一项肯定的研究表明,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对异位种植病灶产生的营养作用和潜在的雌二醇水平的变化,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活动产生调节作用。
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要症状,典型表现是继发痛经并渐加重,发生部位多在下腹部、腰骶部或腰肛门坠胀感,月经后症状减弱或消失。病变较重时在非月经期也可出现下腹部及腰骶部坠胀痛等情况,经期加重。由于子宫内膜异位部位不同,引起疼痛的机理也不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主要因内膜反复出血,造成周围组织水肿及炎性反应引起疼痛;子宫肌层的内膜异位因出血及血液滞留,导致子宫肌层充血及肿胀,子宫浆膜张力增加引起疼痛。大多数研究者认为CPP症状的出现及程度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分期无明显相关性。
2.盆腹腔粘连(adhensions):粘连为相邻的组织器官通过纤维组织黏附在一起并引起结构的异常。粘连所引起的盆腔痛约占慢性盆腔痛的三分之一。粘连可以因为妇科盆腔炎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妇科手术后引起。有约25%的慢性盆腔痛患者经腹腔镜证实有腹腔或盆腔的粘连。但关于粘连与慢性盆腔痛的关系尚存在争议。粘连引起疼痛的机理可能与结构改变限制了盆腔及脏器的正常活动和功能有关。在用腹腔镜进行疼痛定位时发现,单纯触及粘连带很少引起疼痛,但当牵拉粘连带使其具有张力时就会产生疼痛。还有研究显示,部分粘连带中有神经组织。粘连的范围及致密程度与盆腔疼痛的轻重不呈恒定比例关系,粘连带的性状与疼痛有关:粘连肥厚、有明显血管,甚至见到血管充血扩张时,更容易引起疼痛。疼痛特点为非周期性疼痛,慢性、持续性钝痛。因粘连部位不同,可表现为腹部疼痛、脐部疼痛、下腹部或骶骨上疼痛。
3.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急性盆腔炎是引起盆腔疼痛的最常见的原因。包括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结蒂组织炎和盆腔腹膜炎。约18%~35%的急性盆腔炎患者会发展为慢性盆腔痛。急性PID治疗不彻底可迁延引起慢性盆腔炎,引起输卵管卵巢积水、盆腔粘连等。慢性盆腔炎约占慢性盆腔痛的23%~30%。PID引起慢性盆腔痛的概率是20%,而三次以上的PID引起慢性盆腔痛的概率为67%。盆腔炎引起慢性盆腔痛的机理可能与炎性介质的刺激导致输卵管与卵巢以及盆腔的形态结构异常有关有关。由盆腔炎症引起的慢性盆腔痛疼痛的特点为:下腹持续性隐痛、坠胀伴腰骶部酸痛,经期、受凉及劳累后加重,同时可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月经过多或阴道淋漓出血等。
4. 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pelvic varicositiles and 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PCS):因盆腔静脉丛扩张、血液淤滞,引起子宫及附件区肿胀,淤血,结缔组织增生。多表现为下腹部钝性酸痛或下坠感,低位腰痛、极度疲劳感、性交痛、淤血性痛经、白带过多、外阴和阴道肿胀坠痛或尿道症状、肛门坠痛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特点是长时间站立或活动后疼痛加剧而卧床休息后减轻。深部性交痛是PCS患者的常见症状,发生率为71%~78%。
盆腔静脉瘀血多见于育龄妇女,平均发生年龄为33岁,可能与卵巢功能活跃,血液供应丰富,而血管壁弹性或结构存在缺陷,致使血液瘀滞、血管扩张有关。盆腔静脉造影时可见卵巢和子宫等盆腔静脉扩张,造影剂疏散缓慢。
B型超声可以显示盆腔静脉扩张与淤滞,但是其敏感程度不及盆腔静脉造影。腹腔镜可有效诊断盆腔静脉瘀血,由于盆腔静脉的直径差异较大,无确定数值,镜下诊断的客观性受限。
5.子宫腺肌症(adenomyosis):子宫腺肌症的典型症状是痛经、下腹痛和异常子宫出血。先是渐进性的痛经及性交痛,可逐渐发展为无周期性的盆腔疼痛。妇科检查发现子宫球形增大,一般不超过孕14周大小,质地偏硬,有压痛。
6.残余卵巢综合征:残余卵巢综合征是指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后,仍残留少量有功能的卵巢组织而引起的综合征。引起盆腔痛的特点时疼痛为周期性或经常性,多数是钝痛、非放射的下腹或腰肋部疼痛或性交痛,少数为尖锐的刀割样疼痛,还可表现为较难解释的肠激惹症或尿频、尿急。
7.其他:输卵管节育术可引起盆腔粘连、输卵管炎症、盆腔静脉淤血综合症引发盆腔痛。人工流产引起宫颈或宫腔粘连,造成周期性疼痛及月经减少;人流后感染常见有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治疗不彻底可形成慢性炎引起疼痛。宫内节育器位于盆腔或腹腔时可致慢性盆腔痛。
慢性盆腔疼痛可以说是一种最常见的对女性的身体危害最大的一种妇科疾病,在这里我们希望我们的这篇文章对于那些正在经历着慢性盆腔疼痛的女性朋友有所帮助,同时提醒所有的女性朋友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学会保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