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中的异类道光皇帝 节俭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这一年,嘉庆皇帝60岁。做了20年实际皇帝的嘉庆总算大气了一回,为了感谢这些年群臣的辛劳,先在正月赐群臣六旬万寿宴,接着封皇三子绵恺为敦亲王,皇四子绵忻为瑞亲王,最后宣布普免全国积欠钱粮。
皇帝六十大寿,普天同庆,皇帝这么大方,群臣也不傻帽,那就也让皇帝乐呵乐呵。于是乎,群臣、百姓、各界人士尤其是宗教界人士一致联名上书,要求给皇帝祝寿。嘉庆皇帝刚开始非常扭捏,认为这样不好,但下面的人太热心了,实在是盛情难却,嘉庆皇帝同意由群臣牵头策划宗教界出面,搞一个盛大的给皇帝诵经祈福的仪式。
场面那是一个震撼,诵经坛从西直门一直设到圆明园,一共搭建了13个经坛,每个经坛都是宗教界的大腕带头,而且情真意切。每当喇嘛、和尚诵起经来,整个京城几乎就是一个佛国世界,甚是享受,嘉庆皇帝都有些飘飘然了。
阵势够给力的,内容够丰富的,场面够宏大的,但这些喇嘛、和尚不是学雷锋的,也不是志愿者,他们是来化缘的。天天念着“大清王朝万世一表”“大清王朝国泰民安”“皇帝陛下英名盖世”“皇帝陛下万寿无疆”“皇后娘娘永远健康”“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那是一个真诚,一个卖力,一个辛苦。
搞得嘉庆皇帝都不好意思,他也知道这经不能白念,统统有赏。嘉庆认为念经不过小意思,可念完才知道一个经坛要赏一千两白银。吓了嘉庆皇帝一大跳,一万三千两白银呐,要了亲命了,感觉好像被这帮大臣和宗教界戏耍了,但君无戏言,这次该赏还得赏。嘉庆极不情愿地发完赏之后,心情那是一个郁闷,于是下了一道御旨:“将来朕七旬万寿时,著军机大臣存记:前一年提奏,不准各衙门,复行恳请建设经坛。”《清仁宗睿实录》。
尽管这个六十大寿过得并不怎么开心,但看得出来,嘉庆对自己的生命力还是非常自信的,还考虑着七十大寿呢。他哪里知道,这已是他一生中最后一个生日了。
一年后,嘉庆和往年一样,继续去避暑山庄度假。只是这一回有去无回,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二十五日傍晚,嘉庆帝在避暑山庄驾崩。这件事有些突然,几乎所有的人都没有做好准备,就连嘉庆本人都还想再活十年呢,但没办法。
在中国这块水土,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皇帝。嘉庆死了,他“垂泪览之”的儿子——旻宁即位。旻宁也确实有点水平,年少时就很引人注目,有一次木兰秋时,猎获最多,受到爷爷乾隆的赞扬,称他“不坠满洲家风”;长大后,在天理教攻打皇宫时,他提鸟铳上阵,被皇阿玛嘉庆封为“智亲王”。有了这么多光辉的履历,在嘉庆突然驾崩的情况下,旻宁自然就成了皇帝的不二人选,就这样旻宁成了道光皇帝。
到了道光皇帝,情形就不一样了。与父亲嘉庆不一样,道光瘦了许多。据当时一个传教士说,道光“个子矮小,形容枯槁,寡言鲜语,样子安详”。既没有爸爸的富贵相,也没有爸爸大方,有些小家子气。
1821年,道光元年,新皇帝要有新气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话是不是真理?不知道,但道光皇帝信以为真,而且以身作则。即位之初,道光皇帝就颁布了《御制声色货利谕》的节俭倡议书,诏告全国学习体会。其中引用古人的话说: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就是说,百姓不富,我这个皇帝能富吗?既然不能帮你们致富,我就替你们省吧。
凡事都不能做过了头,否则真理就会变成错误。节俭也是如此,过头了就不是节俭了,那是抠门。日常生活中,道光皇帝带头节俭,这确实值得赞扬。比如,道光日常的办公用品只用普通的毛笔、墨、砚台,还把那些御用的毛笔、墨和砚台分发给大臣使用;吃饭每餐不过四样菜肴,除龙袍外,衣服穿破了就打上补丁再穿。同时规定:嫔妃平时不得穿锦绣的衣服。除太后、皇帝、皇后以外,非节庆不得食肉。这哪里是皇宫的生活,简直是难民营的生活。
按理说,皇帝爱穿补丁衣服就算了,何必强求他人呢?道光倒挺较真,一看到官员穿漂亮的衣服,就很不高兴,甚至规定旗员六品以下,不得穿着绸缎,一律布衣布靴。据《清宣宗实录》记载,道光十四年(1834年)冬天,道光检阅京城的禁*,看到官兵都穿着朴素的衣服,高兴地说:“一洗过去的恶习,崇实务本,不失满洲旧风,将几位主管官员各提升一级。”
学习皇帝好榜样,穿旧衣服能升官,于是乎,满朝大臣个个衣衫褴褛。整个朝堂望去,知道的是大清朝道光皇帝在早朝呢,不知道肯定以为是丐帮帮主在破庙里开会训话呢。
一看满朝大臣都是乞丐装,道光皇帝那是一个舒服,对自己的模范作用很是满意。“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时候武英殿大学士曹振镛脱颖而出。这个人物,和道光皇帝对脾气,守财奴,平时也是一个钱恨不得掰几瓣花,很快就和道光皇帝对上了光——抠门的碰上了守财奴。
由于和皇帝有共同的爱好,俩人自然话就多了,而且聊得很投机,君臣经常在一起分享省钱心得,交流花钱经验。皇帝甚至每天都召见这位曹学士进宫长谈,开始太监都以为皇帝天天和大学士讨论国家大事,后来才知道,他们每天谈的都是家庭主妇关心的家长里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