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介绍 傣族位于哪里名称是怎么来的

傣族(Dai nation)即“傣泰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也是泰国和老挝的主体民族。

傣泰源于中国的云贵高原西部,曾多次在云贵高原建立政权,后因中原王朝及其他民族的挤压,逐步向中南半岛及南亚次大陆迁徙,现分布于泰国、老挝、缅甸、印度、越南、中国、柬埔寨等多个国家,总人口约6800万,泰国境内约4700万,老挝境内约500万,缅甸境内约850万,印度境内约425万,越南境内约133万,中国境内约126万,柬埔寨境内约66万。

傣泰在中国史籍中,先后被称为“哀牢”、“掸”、“乌蛮”、“白蛮”、“白衣”、“金齿”、“黑齿”、“白夷”、“僰夷”、“摆夷”等名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暹罗王国的推动下,国际社会开始把分布于各国的傣泰统称为“泰族(Thai)”;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傣泰分别命名,在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仍被称为“泰族(Thai)”,在老挝被称为“佬族(Lao)”,在缅甸被称为“掸族(Shan)”,在印度被称为“阿萨姆族(Assam)”,在中国被称为“傣族(Dai)”。

傣泰有自己的语言及文字。语言有大泰、兰纳、暹罗等三大方言及若干个次方言,临近的方言之间发音差距很小,随着空间距离的拉大差距也加大,但不论何地方言均能进行简单交流。文字有暹罗体、澜沧体、兰纳体、端体、绷体、哪体、阿洪体等七种字体,均由印度婆罗米字母演变而来,都是自左向右书写,自上而下换行,只在形体结构上有所差异。

傣泰的自称从古至今都未发生过大的变化,自称均介于“Dai”与“Tai”之间的发音,但周边民族对傣泰的称呼却是多种多样,并随着他们对傣泰认识的改变而改变。

最早有傣泰先民记载的民族是汉族,在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汉族称傣泰先民为“哀牢”、“掸”;隋朝、唐朝(南诏)、五代十国(后南诏)时期,汉族称傣泰先民为“哀牢”、“乌蛮”、“白蛮”;宋朝(大理)、元朝时期,汉族称傣泰先民为“白衣”、“金齿”、“黑齿”;明朝、清朝时期,汉族称傣泰先民为“白夷”、“僰夷”、“摆夷”。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暹罗王国(今泰王国)的推动下,国际社会开始把分布于各国的傣泰统称为“泰族(Thai)”。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傣泰分别命名,在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仍被命名为“泰族(Thai)”,在老挝被命名为“佬族(Lao)”,在缅甸被命名为“掸族(Shan)”,在印度被命名为“阿萨姆族(Assam)”,在中国则被分别命名为“僰族(Bo)”和“泰族(Tai)”,1953年以后才合并命名为“傣族(Dai)”。

此外,跟傣泰往来比较多的缅族(缅甸第一大民族),称呼傣泰为“shan”,国际上因此也把傣泰称作“shan”,中国音译过来为“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