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域远征 丰碑屹立 --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

卫立煌于1943年11月接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指挥滇西抗战近十个月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取得全歼日寇的重大胜利。此次视察腾冲,正值“滇西军事行将结束,中印公路通车在即”之时。

卫立煌,字俊如,又名辉珊。1897年2月16日生于安徽合肥县卫杨村。20岁时(1917年)在广州粤军当兵,8月选人孙中山大元帅府卫队当卫士。1918年参加第一次北伐,1922年讨伐陈炯明叛军的东征战役中,25岁的卫立煌晋升团长,孙中山与宋庆龄重登“永丰舰”与讨伐陈有功人员合影,卫立煌参加盛典,后来孙中山送他一张合影照片和一张单人照片并亲笔题签“卫立煌同志,孙文赠。”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北伐,卫立煌任东路军第14师副师长兼前敌总指挥。 1927年起,卫得到蒋介石赏识,先后任副军长、军长等职。

抗战初期,1937年5月上旬,腾冲人任八十五军中将副军长的王万龄之祖父王缙文在腾逝世,作为同袍好友的卫立煌在戎马倥偬中,以“愚蛭”自称写来隶书悼词:霭霭王公,奇伟魁梧,天性慈孝,浸淫诗书。遭乱市隐,步武陶朱,信行蛮貊,无诈无虞。明德裕后,昌大门闾,孙枝展秀,晋绾军符。秉公义训,为国驰驱,公怀克慰,微笑拈须。道山遽返,失我楷模,九京可作,铭德是孚。充分表达了他对这位腾冲老人的敬悼之情。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卫立煌先后担任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副司令长官、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等职。1943年冬,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失利。*最高军事当局为了策应驻印军对缅北之攻势,打通国际运输线,恢复滇西失土,在盟军的帮助下,重组远征军,卫立煌受命担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接任后,就把司令部推进到距怒江前线仅有70公里的保山县马王堂,立即投入紧张的反攻准备,1944年5月11日拂晓,卫立煌指挥第十一、第二十两个集团军十六万兵力强渡怒江。渡江成功后,经过四个多月的浴血奋战,左翼十一集团军收复松山、龙陵、芒市,右翼二十

集军攻克腾冲,全歼日寇,光复了怒江以西全部失土。腾冲城光复后,抗日烈士陵园的建设提到了议事日程。民国*云贵监察使李根源曾致电卫立煌:俊如仁兄长官勋鉴:此次奉命反攻,赖国家威灵,统帅妙算,而我兄临机制胜,尤所钦崇。至各军将士之忠勇奋发,视死如归,远道所闻,尤堪歌泣。理应丰碑伟冢,以纪英烈,状形绘声,传之史志,俾边人春秋祭享,永志不忘。其阵亡遗骸,拟请在腾龙两县境内,饬该两县官绅择适当宽敞风景地点,先行收集礼藏。至应如何修墓建碑,表彰示后,垂诸祀典,以永千秋,并其遗族又如何尊礼报答之处,嘱秘书徐颂九趋前,统祈详细裁示。根源当与云南父老子弟,敬谨效命遵办,藉报有功,以慰忠灵,专此布臆,祗颂勋安。

弟李根源上 三十三年十一月一日重庆化龙山村尔后,由军、政、士、绅、民众代表组成了“建塔委员会”,由霍揆彰总司令主持其事。议决: “一为分头募捐,一为没收逆产,充作建塔基金。一致通过,付诸实施。”《腾越日报》民国三十四年一月十五日题为《建塔委员会本日开工》的报道:“各界发动建筑忠烈祠及纪念塔,以示景仰而昭激劝。经各方之努力,已于本日晨在腾南小团坡举行开工仪式。”记录了这个庄严的时刻。

开工后的第二天即一月十六日,中国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何应钦、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即到腾视察中印公路及灾区。之后,卫立煌与国家军政要员先后为腾冲国殇墓园题写了追悼烈士的挽联。卫立煌的题联是:绝域远征歼狂寇、克坚城,是薄伐首功,攘夷奇绩;丰碑屹立妥英灵、藏碧血,留千秋忠义,百祀馨香。

卫立煌指挥的中国远征军,以全歼日寇,光复滇西失地的胜利而告终。当时国内外许多报刊,对滇西抗战事迹作了报道。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上还刊登了卫立煌威风凛凛的骑马戎装照,标题为“常胜将军卫立煌”。我们今天回顾历史,研究腾冲抗战文化,自然要提到卫立煌这位“远征军司令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