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之祖宋玉 宋玉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悲秋之祖宋玉

宋玉(生卒年不详),又名子渊,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关于宋玉的生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记述极为简略。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录有赋十六篇,今多亡佚。

流传作品有《九辩》《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由他而来。宋玉的成就虽然难与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绘趋于细腻工致,抒情与写景结合得自然贴切,在楚辞与汉赋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后人多以“屈宋”并称,可见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九辩》是宋玉的一篇优秀的抒情长诗。王逸在《楚辞章句·九辩序》中说“宋玉,屈原弟子也。闵惜其师忠而放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但宋玉未必是屈原弟子,《九辩》也不纯为悯惜屈原之作,实际上《九辩》主要抒发自己落拓无偶的悲愁和不平,开篇“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将肃杀的秋景与悲怆的心境融为一体,宋玉因此被称为“悲秋之祖”,“悲秋”也成为后世文学作品中不断重复的主题

宋玉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众所周知,宋玉既是我国战国时期的著名辞赋作家,又是问题最多、最难研究的作家.尽管他与屈原齐名,并称屈宋,可是历史文献中对他的记载之简略,异说之众多,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文献无征的状况已经使研究者手足无措,而记载的歧异,说法的混乱,更使得有心涉足其间的人望而却步.自汉唐迄于明清近代,关于他的作品真伪、生卒年代、仕途履历,一直都是各执一辞,莫衷一是.

这些问题给宋玉研究罩上了重重迷雾,也局限了宋玉研究,以致整个二十世纪,在其他各个朝代作家研究都硕果累累的时候,宋玉研究这一领域却仍是空白一片.令人鼓舞的是,湖南科技大学中文系的吴广平先生向学界推出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宋玉研究》(岳麓书社),全书29.3万字,凡十六章,分上中下三编,上编“生平与著述”主要运用文献考据的研究方法,考证宋玉的姓字故里、生卒年代、行止交游、著述真伪问题,中编“继承与融会”着重论析宋玉与儒家、道家、纵横家及神巫文化的关系,以及与屈原的文学承传,下编“成就与地位”论述宋玉在赋史上的地位与对赋体文学的贡献,宋玉作品中的主题、人物形象,宋玉赋与地域文化、宋玉赋与大言小言等问题.三编以外,又以3万余字的“结语”作结,并精心编制了“宋玉研究论著索引”作为附录,供读者参考.

在研究中努力做到传统和现代结合,中西结合,以达到融会贯通的宏通境界,是很多学者的共同追求,也是著者自立的崇高学术目标.作为一部探索性很强的著作,《宋玉研究》很好地体现了著者的学术个性与学术追求.该著最显著的特色,是能熟练使用传统考据和文本分析方法,同时运用语言学、神话学、宗教学、原型批评等现代西方理论与方法解读宋玉及其作品,收获甚丰.

在搜集史料时,著者充分利用文化人类学成果与考古学界成果.如宋玉《神女赋》写的是楚襄王梦神女还是宋玉梦神女,这一聚讼纷纭的老问题,除从传世文献中发掘新材料外,也注意到文化人类学提供的域外的、原始的、民族的、民俗的材料.又如在解决旧题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的真伪问题时,较好地利用了徐少华、黄家忠两人发现的考古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