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真实姓氏为何会成为历史谜团?
陈寿在三国志中说:“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你看即使有良史之才的陈寿也没有说清楚曹操到底姓什么。
曹操是东汉末年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的父亲虽然做过太尉,当然是花高价钱买的,不过曹操的童年很不幸。为何这样说呢?
其一,曹操的姓氏有争议。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个太监,太监当然生不出儿子,因此曹腾后来在皇帝身边之后,要了个儿子。也就是曹操的父亲曹嵩。曹嵩姓什么?陈寿在三国志中说:“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你看即使有良史之才的陈寿也没有说清楚曹操到底姓什么。倒是诋毁曹操的《曹瞒传》说曹嵩身上流淌着夏侯氏的血液,曹嵩就是曹氏抱养夏侯的后代,夏侯氏也是亳州的望族,当时是西汉开国名将夏侯婴的后人,夏侯婴的后人夏侯惇夏侯渊都和曹操的关系很铁。不过这里也有些麻烦事,曹操的后人曾和夏侯氏的后代结婚,这违背了当时同姓不能结亲的原则。曹操长了那么大,自己居然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你说心里能好受吗?
其二,曹操的母亲死的早,以致曹操小时候受的教育也不好,曹操后来有一首诗回忆自己的童年,“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三徙教指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和孟母相比,曹操认为自己父母对自己一点不严格;过庭语指的是孔子教育儿子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什么叫“趋”呢,“趋”就是小步快走,是表示恭敬的动作,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你不学诗你怎么会说话?是,退而学诗。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你怎么做人?是,退而学礼。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不过曹操小时候没有类似的教育情况。一个太监爷爷对他很娇惯,父亲也不太关注他的学业,忙于应酬上头的事务,母亲又死得早,因此家庭里没有温暖。
其三,曹操的父亲娶了好多小老婆,后来曹操有个弟弟,当然是同父异母。有了弟弟之后,家里对曹操的管教更加不严格。所以当时人对曹操的评价多诋毁,或贬义。
曹瞒传云: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三国志里也说: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如此看来,当时的曹操就是街头闹事的小痞子一个,所以才会和袁绍去抢劫别人家的新娘子玩过家家。当然曹操的忘年交桥玄对此不以为然,他看除了曹操有担当,他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其四,有个讨厌的叔父。曹操童年的曹操机警伶俐,善于权变,任侠放荡,悠游自在,特别喜欢飞鹰走狗,不务正业,所以,并没有多少人注意他。但是,他的叔叔却对他的这种行为却非常不满,多次告诉曹操的父亲要他限制曹操的行为。曹操对叔叔的这种做法十分生气,决心给叔叔一个恶作剧,以消除叔叔在父亲面前对自己的影响。有一天,曹操在半路上碰到了叔叔,他立刻假装有病,变得口歪眼斜。叔叔看他这样,大吃一惊,赶快问他是怎么回事,曹操说:“我中风了,非常厉害。”叔叔便把曹操中风的事告诉了曹操的父亲,等到父亲到来之后,曹操却一点事没有,一切如常。于是父亲问曹操:“叔叔说你中风了,现在好了吗?”曹操说:“谁中风了?没有啊,可能是叔叔不喜欢我,才欺骗你的。”于是,曹操的父亲便开始怀疑曹操叔叔所说的话,以后曹操的叔叔再给曹操的父亲说什么关于曹操的话,曹操的父亲再也不相信他了。这样一来,曹操更加肆无忌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