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风雨二十年 走得坎坷的“总统梦”

从当上黄埔军校校长开始,蒋介石的政治地位上升之快,是令人惊讶的。这既是蒋介石政治军事才能的体现,又是他对权力不断追逐的结果。蒋介石权力欲望极强,对总统之位垂涎已久,但其当选之路却是充满波折。

中原初定 通过约法欲“训政”

中原大战后,蒋介石战胜了以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为首的地方实力派。蒋介石权力欲日益膨胀,认为“训政”时期已到,想挟军事余威,召开国民会议选举总统,登上总统宝座。

1930年12月,在*三届四中全会上,*元老吴稚晖秉承蒋介石旨意,提出迅速召集国民会议、制定约法的提案。1931年初,提案通过后,民国四老吴稚晖、张静江、蔡元培、李石曾等人联名致电给广东籍*监察委员古应芬、邓泽如等人,希望以国家前途为重,摈弃前嫌,促成国民会议早日召开。

抱着“自古武人只能马上得天下,没有文人就不能马上治天下”的理念的胡汉民,虽在南京国民*成立之初帮了蒋介石不少大忙,但看到蒋介石想当“五院”之上的总统,见人就大发牢骚表示不满,想用立法院院长之职行使法律权力限制其*。蒋介石不吃文人这一套,1931年2月28日,将胡汉民骗至南京汤山软禁起来。

蒋介石开始着手起草约法。被软禁的胡汉民通过文官长古应芬,秘密策动陈济棠、李宗仁,联系孙科,决定反蒋。反蒋*暗流涌动。古应芬辞职南下,孙科带领再造派骨干去了广州,新任立法院院长林森、司法院院长王宠惠也都离开南京。4月底,反蒋派以蒋介石非法扣押胡汉民为由开始发难。胡汉民、孙科、汪精卫、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形成反蒋大联合。蒋介石苦心策划的国民会议有流产的危险。

蒋介石也管不了够不够法定人数,合不合法定程序,于5月5日,硬着头皮照样在南京召开了“国民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华民国训政时期临时约法》,用*的形式粉饰了法西斯主义统治,确立了**,加强了蒋介石的专制*。

蒋介石操纵国民大会,引起了反蒋派的极大不满。5月27日,反蒋大同盟在广州会集一堂,联合成立*执监委员会非常会议,同时成立国民*,与蒋介石的南京*对峙,形成宁粤分裂局面。反对声势不断加大,蒋介石处于不利地位,但没有乱手脚,使出以守为攻、拉拢分化的老招术,但收效甚微。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只好表示:“国民会议只应制定约法,不必且不应提出总统问题。”

就在蒋介石将精力用在对付反蒋派和“剿共”之时,日本趁机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结束了胡汉民8个月14天的软禁并道了歉。宁粤双方开始议和谈判,粤方提出的合流条件是:蒋介石必须下野。

面对困局,蒋介石以退为守,于12月15日请辞国府主席和行政院院长之职。12月22日至29日,*四届一中全会召开,林森当选国民*主席,孙科当选行政院院长。蒋介石出席开幕式后,就带着宋美龄到溪口老家“还乡归田”去了。

孙科还没有走出“公子哥”的状态,面临财政外交两大难题,很快感到支撑不下去了。1932年3月1日,*在洛阳召开四届二中全会,决议成立军事委员会,以代替原先负责军事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由蒋介石出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第二次下野几十天后又重新上台,虽然收服了汪精卫,逼走了胡汉民,玩弄了孙科,而且还当上了权力更大的“蒋委员长”,但是面对内忧外患,加上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当总统的事看来是要搁一搁了。

二、国府还都 迫不及待忙制宪

抗战虽然搁置了当总统,却使蒋介石实现了以前难以完成的国内政治军事力量的统一,还作为中国战区抗战的最高指挥官,有了“民族英雄”的美誉,其威望和权力达到顶峰。

蒋介石集党(总裁)、政(国防最高会议主席、行政院院长)、军(委员长)大权于一身,是中国实际*者,但许多职务都是“中国特色”的,参加外交活动时需要翻译老半天,还会让西方认为他是个“军事*者”。那个能够普遍得到国际认可的“国民*主席”,早已让老蒋设成虚职,不经意间已经给林森当了十多年,一时也不好意思收回。好在1943年8月1日,林森因车祸病故,蒋介石顺理成章地第二次出任国府主席。虽早已大权在握,蒋介石当总统的欲望依然强烈,看来他还需要一个表面*、政党政治集中,实际依然专制的“新包装”。抗战胜利后,处于政治巅峰的蒋介石认为机会成熟,不想再拖了。但当总统当应有个程序,否则,又要让西方人笑话了。

*和进步力量提出抗战胜利后召开国民大会,先使老蒋开放部分*和权力,组成联合*,然后再重组能够体现中*民意志的国民*。蒋介石顺势开始部署召开国民大会,想当“民选”总统,但避免内战争取*的主张他是断然不会接受的。国共双方分歧明显,谈判没有进展。为了限制蒋介石的权力,联合*拟实行内阁,总统被设为虚位元首。

1946年,为了国民大会正常召开,*作了让步,1200名10年前的代表和850名新选举代表,共2050人成为国民大会代表。蒋介石得寸进尺,要求以《五五宪章》为蓝本通过宪法。《五五宪章》照搬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条文,赋予蒋介石极大权力,还要取消*合法地位。*和*进步团体当然无法接受。全面内战爆发后,*反对召开国民大会的态度更加坚决。

蒋介石一边打内战,一边不顾*、民盟及其他爱国人士抵制,筹备召开国大。1946年11月12日为国大预定开幕日,为表“诚心”,欢迎*参加,南京*发言人还表示会议推迟3天,在大会主席团成员中为*、民盟分别保留了5个和4个名额。在*的影响下,许多代表没有出席,最后到会的只有1355人。

国大召开的第二天,*谈判代表*在南京梅园新村举行谈判期间的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强烈谴责蒋介石操纵召开“国民大会”准备通过伪宪法,声明*不承认这次大会。

蒋介石增加了两个大会主席团名额,把青年党和民社党拉了进来。国大开得“有声有色”,制定了采用议会制的宪法。12月25日,《中华民国宪法》通过并于1947年1月1日公布,随后成立了全国及各省、市选举事务所,并筹备举办制宪后的首届国大代表和立、监委员的选举。根据选举法,国大代表和立法委员的选举为直接普选,监察委员则由各省、市参议会以间接选举法选出。

三、战事不利 “回光返照”当总统

由于种种“剿共”不力,蒋介石筹划已久的“行宪国大”延期至1948年3月底才匆匆开场。洪友兰丧气地说,东北只剩下长春、沈阳等大城市,如不提前召开,两地被共军占领,国大就没有东北代表了。蒋介石打气说,实行宪政,选举“总统”,就能争取到更多美援,消灭*就不难。

军事上的失利和经济上的危机,已经使蒋介石的威信大打折扣,甚至受到了美国的指责。蒋介石“以退为进”,表示“不参选总统”,提出希望胡适当选。这样做,原因有三,一是为了“忽悠”美国人,二是因为“总统”并没多少实权,三是蒋介石想通过自己的“以身作则”,让李宗仁放弃竞选“副总统”。

胡适终于被说服候选“总统”,但李宗仁是铁了心地要当“副总统”。蒋介石似乎有点后悔“偷鸡不成蚀把米”。好在*内要求蒋介石候选总统的呼声很高。很快,“总统”在法理上被授予实权。蒋介石被众人“劝驾”,欣然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

既然是选举,总不能只有一个“总统”候选人吧,好在终于有居正陪选。选举结果可想而知,蒋介石终以2430票当选“总统”,居正以269票落选。

“副总统”选举竞争十分激烈。最后李宗仁终以1438票对孙科的1295票微弱胜出,当选“副总统”。李宗仁是实力派,其桂系实力在当时仅次于*军,蒋、李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既是“兄弟”,又是“对头”。李宗仁当选“副总统”后,有白崇禧在外手握兵权,在内参与政权上完全可以与蒋介石抗衡。这怎能不让老蒋心存余悸?就连于右任向李宗仁表示祝贺,都算得罪了蒋介石。蒋、李之间的矛盾此后更加白热化。蒋介石在就职典礼上戏弄了一下李宗仁,自己穿着长袍马褂,使一身笔挺军服的李宗仁,活像一个大副官。

有人以两位“总统”候选人名出上联“蒋中正居正”,意为蒋介石当选“总统”,位居正中。不久就有一下联对出:“*徐来。”徐来是位电影明星,与*并列是有点牵强,但却能让人想到*部队就要打过来了!

蒋介石当选“总统”后,没有忘记光宗耀祖。他在总统府内专辟修谱办公室,聘请吴稚晖为总裁,陈布雷为总编纂,将自己出任由国家“宪法”选举产生的第一位“总统”之职写进族谱。

四、悔改初衷 好梦难圆再下野

5月20日,是蒋介石正式就任“总统”的好日子,但他没有一点好心情:“今日为余就总统职之日,心绪愁郁,精神沉闷,似乎到处都是黑暗,悲伤凄惨未有如今日之甚,每念国家前途、人民苦痛以及革命责任,惶惑不能自解,当选以来,无时不作辞退之想,而今日就职更切辞职之念矣。……党员之跋扈嚣张,只顾争权夺利而不能存有革命历史与民族利益之存在也。党纪扫地,党性荡然,如何能维持现局,战胜*,无奈只有决心辞职下野之一途而已。”

圆了“总统梦”的蒋介石很快就从梦中惊醒,战局的发展十分不利,开始后悔当“总统”了。6月27日,蒋介石在西安对张治中说:“从四月到现在,是最黑暗的局面。症结就在我当了总统,我在庐山已决定不当总统,希望胡适之出来当选。这是一种转机,一个重大的关键,能够照我的愿望做到便好了!但是大家不赞成这样做,这是最大的失败!这个失败是一时挽转不过来的。”

经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间的三大战役,解放军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东北、华东、中原地区已经被*部队占领。

蒋介石的“败相”早就给美国人看出来了。美国在华官员们的报告,详细揭示了蒋介石种种劣迹和南京*的腐败现象。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向马歇尔提出由李宗仁接替蒋介石的建议,并开始与桂系密订计划。

李宗仁等人知道蒋介石主张与*决战到底,但在战场上一败涂地,又不被*看成和谈对象,正处于战不能胜、和没人谈的尴尬局面。美国也公开出面逼蒋下野,12月25日,司徒雷登亲自出马来到蒋介石官邸劝其下野。宋美龄在美国争取美援依然没有进展。没有夫人陪伴的蒋介石度过了一生中最难过的圣诞节。

面对桂系逼宫,蒋介石不但表示“余欲引退,必由自我主动”,决不接受任何方面压力,还曾密令军统特务暗杀李宗仁,后觉不妥而取消行动。

形势对蒋愈加不利。1949年1月17日,司徒雷登对李宗仁明确表示,如果一周内蒋介石不肯*,美国*将支持李宗仁到武汉发表主张和平的声明。

蒋介石看到美国的态度如此,知道是该*的时候了。21日上午,蒋介石在美龄宫三楼基督凯歌堂默祷告辞,中午,宴约五院院长,表示辞行之意,下午2点,在憩庐官邸主持召开**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紧急会议,表示引退,“让德邻(李宗仁)兄依法执行总统职权,与*进行和谈”,并且“五年之内绝不干预政治,但愿从旁协助”。李宗仁在接职文稿上签字后,会议结束。当天,南京*社正式播发蒋介石第三次下野文告。下午4点10分,蒋介石面容憔悴,穿上浅色长袍、深色马褂,一手拄着拐杖,与送行的官员一一握手后,携宋美龄登上“美龄”号专机,往东南方向飞去。他知道这一去很难再回来了。蒋介石恼羞成怒,对当初劝驾的人抱怨道:“当初自己不愿当总统,就是你们这些人硬将我推上总统宝座,这是个天大的错误,才搞到这种局面!”蒋介石的这次“总统”任职只有9个月。

李宗仁于21日便成了“代总统”。白崇禧不愧为“小诸葛”,早有预言要当就当“真皇帝”,如果“代理”则将一事无成。李宗仁上任后很快就知道了有职无权的滋味。

五、兵败大陆 复职“总统”居一隅

蒋介石的“总统”办公室就在李宗仁的“副总统”办公室对面,虽然空着,李宗仁始终没搬过去。李宗仁还是常在傅厚岗官邸办公。过去是不想与老蒋碰面,现在是看到老蒋的空位子都不舒服。蒋介石的戎装照还挂在总统办公室墙上,就像是幽灵一样,掌控着一切。

蒋介石在溪口频频会见*军政领导,对军事、政治、经济、人事仍在掌控。来溪口的*将领络绎不绝,如何应钦、顾祝同、汤恩伯、林蔚文、李弥、阎锡山、刘斐、刘安琪、袁守谦、熊笑三、万耀煌、陈诚、宋希濂、关麟征、俞大维、周至柔、胡宗南等,溪口俨然才是军事指挥中心。李宗仁请阎锡山和居正带信到溪口,表示对蒋干扰和谈的不满。

4月20日,国共和谈破裂。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李宗仁离开南京后,没有随国府迁粤到广州履职,而赴桂林老家闲居,向蒋提出条件。蒋介石在阎锡山等人调解下表示:“一切权力交出,五年之内,亦不复过问政治。”李宗仁继续收拾着残局。

蒋介石以*总裁身份指挥着顽抗。*在大陆的地盘不断缩小,国民*由南京迁至广州。蒋介石出访菲、韩后于7月14日飞抵广州,任“非常委员会主席”。蒋、李关系日益紧张,张发奎还曾劝李宗仁“把蒋介石扣起来”。李宗仁没有扣留蒋介石,却以国家元首的身份,教训指责了老蒋一番。一向只会教训人的老蒋面对诘责,只能默默聆听。8月,蒋介石在*成立“总裁办公室”,负责实际指挥。

蒋介石离粤返台后,又两次赴粤指挥防务,但一点没有减缓*的溃败速度。10月14日,广州解放。国民*又迁到了重庆,后又迁至成都。李宗仁面对败局,既不辞职,也不表示退意,以“治病求医”为名一走了之,去了美国。蒋介石负隅顽抗,于12月10日午后,从成都凤凰山机场乘专机离蓉赴台。

李宗仁移居美国,又未宣布放弃“代总统”之职,这就给蒋介石的复出制造了“法律”上的障碍。为了清除这种障碍,1950年2月12日,*监察院为了替蒋介石的复职制造“法理”上的依据,提请*“国民大会”弹劾李宗仁。许多“国大代表”请议决蒋总裁早日恢复行使“总统”职权。3月1日,蒋介石“不负众望”重新上台,宣布恢复行使“总统”职权。但这个“总统”只不过是个地方行政长官而已。(陈宁骏 陈宁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