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国时期 那几位酒囊饭袋的富二代们

三国时,曹操,刘备,孙权都是一代英雄豪杰。能够在那个乱世,三分天下,必定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本事。可他们的后代呢?用一个很难听的词来形容,酒囊饭袋。也许不好听,但事实也差不多是这样。

曹丕最大的优点就是勤奋,其他就没什么可说的。名副其实的二世祖,曹操本来就能称帝,但没有。因此,曹丕顺理成章的称帝。曹丕在文学方面,那也是沾了曹操的光。曹操给曹丕留下了一个强大的政治班底,这帮子人辅佐曹丕。可曹丕却没有给自己的儿子留下多少。败完了曹操给他的东西,他也差不多死了。还留下了一个后患,司马家族。曹操经常的取笑和讥讽袁尚、刘琮,不知道曹操看到自己儿子把他的家底都败完了,会作何感想呢?曹丕还好只做了7年的皇帝,否则还真不知道他是不是会成为亡国之君。

刘禅一直被称为“阿斗”,可现在很多人都说他有大才。有没有大才,还真没看出来。能看出来的就是他乐不思蜀。很多人都表扬他,说他识大体。也许吧,也许投降在某些人的眼里就是识大体的表现吧。假如他没投降,而是自杀殉国呢?我想,那样的话,也许能成就一段佳话。可有“大才”的刘禅的才华都用在了怎样保全自己,而不是保全蜀国。

孙权的幼子,能当上皇帝可谓是一波三折。曹操那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大家应该都知道。可孙权却在选择储君方面大失水准。孙权的长子宣太子孙登、次子孙虑早年去世;而三子孙和被立为太子后,因被意图争夺太子之位的四子鲁王孙霸和孙权长女全公主陷害而被废去太子之位,孙霸也被孙权逼迫自尽。最后孙权决定立幼子孙亮为太子。

孙权立了一个10岁的儿子为皇帝,结果可想而知。经过了几次的宫廷内斗之后,孙綝编织了孙亮的几大罪状,废黜孙亮为会稽王,时年16岁。改立孙亮之兄孙休为帝。

大家可以想一下,提起三国的君主,大家能谈的无非是曹操、刘备、孙权,而曹丕、刘禅、孙亮,除了能找出他们的轶闻趣事之外,好像很难想到他们在治国理政和征战方面的功绩。

可能用“酒囊饭袋”来形容有些不当,但他们与自己的英雄爹相比,也的确是酒囊饭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