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干扰素治疗

丙肝是一种对人体危害较大的肝病,治疗不当很严重会造成患者失去生命,所以治疗丙肝抑制都是医学界比较热门的话题,于是针对丙肝也做出了许多的治疗措施,比如运用丙肝干扰素,下面就来看看干扰素的作用机理吧。

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70年代中期人们发现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身产生干扰素的能力低下,在应用外源性干扰素后,不仅产生了上述抗病毒作用,同时可以增加肝细胞膜上人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密度,促进T细胞溶解感染性肝细胞的效能。成人注射(2~5) X 106单位干扰素后,3小时血清中干扰素活性开始测出,6小时达高位,48小时基本消失。 干扰素的作用特点:

①间接性

通过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等效应分子抑制病毒。

②广谱性

抗病毒蛋白是一类酶类,作用无特异性。对多数病毒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③种属特异性

一般在同种细胞中活性高,对异种细胞无活性。

④发挥作用迅速

干扰素既能中断受染细胞的病毒感染又能限制病毒扩散。在感染的起始阶段,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发生作用之前,干扰素发挥重要作用。

丙肝干扰素在治疗丙肝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良好的疗效也是伴有一定的副作用的,比如恶心、发热、脱发、失眠等症状,具体的副作用根据个人的体质来决定,建议患者积极接受治疗,不要对病情有所隐瞒,耽误治疗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