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史奇迹 袁崇焕九千兵马击溃后金十三万大军?
两次宁远大战后,袁崇焕已成为了大明王朝的干将。有他守住锦州、宁远一线,清军就无法打过山海关。非常可惜,后来明朝崇祯皇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竟然逮捕袁崇焕,将其冤杀,自毁长城。袁崇焕死后14年,清军入关夺取了大明天下。袁崇焕的一番心血虽尽付尘土,然而他的爱国豪情则万古长存。
中国战史奇迹:袁崇焕九千兵马击溃后金十三万大军
后金的创始人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他出身于女真族,也就是满族的前身。女真族曾在北宋末年兴起,建立了大金王朝,相继攻灭了契丹族的辽国和北宋,疆域横跨东北与中原地区,曾显赫一时。努尔哈赤幼年时在明朝辽东经略李成梁家为奴,经历了艰苦生活的磨练。他胸有大志,决心要改变女真各部落间四分五裂互相仇杀的局面,统一整个女真。当时女真部落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分,努尔哈赤属于建州女真。明朝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以父祖留下的13副甲胄起兵,开始了统一女真的战争。
努尔哈赤是一个天才军事家,他采取了先内后外、先弱后强、远交近攻等策略,历经了兆佳城之战、马尔敦城之战、浑河之战、鄂尔浑城之战、克山寨之战,首先统一了建州女真部落。然后拉拢分化了海西女真中较强的叶赫、乌拉二部落,趁机灭掉了孤立的哈达和辉发部落。在暂时无后顾之忧后,努尔哈赤又进兵进攻比较分散的东海女真,经17年不停进攻,全部征服了东海女真,海西女真的乌拉部也闻风归降。至此,除叶赫部外,努尔哈赤已征服其它女真各部,占有了东到日本海,西到辽河,南到鸭绿江,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的广大地区。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努尔哈赤建立了八旗军制,分黄、白、红、蓝四色旗帜,后来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为八旗。每旗设一首领,叫固山额真,女真人分编在八旗中,平时生产,战时从军,每旗可出兵7500人左右,共有兵力6万余人,主要是骑兵。通过八旗军制,努尔哈赤将女真人紧紧团结在一起,保证了生产和战争的需要。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自称天命可汗,定都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随后,努尔哈赤准备进行统一女真的最后一战——征服叶赫。这时,明朝出来干涉了。
明朝很早就在东北实行了统治,建立了辽东都指挥司、建州卫、奴尔干都司等卫所。明朝对女真各部的统治策略是进行分化,使其互相对立,从而分而治之。明朝希望看到一个分裂而弱小的女真,而不是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女真。到了明朝晚期,朝*败,内乱频繁,对辽东的注意力减弱了,努尔哈赤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崛起的。但明朝终究不能坐视努尔哈赤所为而无动于衷,而叶赫部为避免被努尔哈赤吞并,也向明朝求援。明朝立即派出军队保护叶赫并向努尔哈赤发出威胁。努尔哈赤这时还没有作好和明朝作战的准备,只好先忍下了这口气。
努尔哈赤早就对明朝欺压女真人心怀忿恨,他的父祖当年就是被明军误杀的,如今又遭侮辱,更是怒不可遏。他明白,要征服叶赫部,是免不了与明军一战的。努尔哈赤开始积极训练军队,积聚粮草,打造兵器,派遣间谍,从各方面着手进行准备。而明朝则忙于镇压内部起义,无力顾及辽东防务。辽东明军虽有10余万,但守备极为分散,战斗力很差。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觉得时机已到,便于四月十三日向上天宣誓了对明朝的“七大恨”,然后起兵2万攻明。
努尔哈赤率军先攻抚顺,守将李永芳不战而降。辽东总兵张承荫带着1万援军赶到,双方进行激战。后金军作战勇不可挡,明军训练很差,哪里是对手,损兵9千后败逃而去,张承荫也被杀死。努尔哈赤又转攻清河(今辽宁本溪市东北),全歼明军,杀死守将邹储贤。努尔哈赤初战告捷,攻占了抚顺以东的许多明军据点并掳掠了大量的人口牲畜。
明朝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二月,努尔哈赤再次出兵,在萨尔浒大破明军,歼敌10万,彻底改变了双方的战略态势,使明朝从进攻转入了防御。努尔哈赤乘胜进兵攻占了开原、铁岭,并吞叶赫,动摇了明朝在辽东的根基。天启元年(1621年),乘明朝权臣掣肘,临阵换将之机,努尔哈赤攻陷辽阳、沈阳,连克70余城,辽东明军完全溃散。努尔哈赤随即把都城从赫图阿拉迁到了沈阳,攻势直逼明朝京师地区。就在努尔哈赤百战百胜,志骄意满之际,一个令他晚年蒙羞的人物出场了。
袁崇焕,广东东莞人,祖上原籍广西梧州藤县。他为人慷慨,很有胆略,喜欢和人谈论军事,虽然是个读书人,却有着去做边关大将的志向。袁崇焕在家乡考中了举人,后再考进士却多次落第。每次上北京应试,他总是乘机遍访名山大川,几乎踏遍了半个中国。万历四十七年时袁崇焕终于考中了进士,当时正值明朝萨尔浒之战大败,京师震动。袁崇焕听到消息后心情非常感慨,在当时可能就有了跃跃欲试之心。不久,他被分派到福建邵武去做知县。
天启二年,袁崇焕到北京来述职,闲暇时发表了一些对辽东军事的见解,很是说到了点子上,当时就引起了御史侯恂的注意。侯恂是个比较爱才的人,遂向朝廷保荐袁崇焕有军事才能,于是获升为兵部职方司主事,进入了明朝军界。
没过多久,明朝军队在广宁大战中全军覆没,努尔哈赤的后金军直逼山海关。山海关是明朝在辽东的最后一道屏障,一旦失守北京就要直接面临前线了,一时间朝廷上下十分紧张。就在京师中人心惶惶的时候,袁崇焕骑了一匹马,孤身一人出关去考察。不能不说疾风才知劲草,袁崇焕的这一举动已隐然现出了万人中难以一见的胆略。不久他回到北京,向上司详细报告了边境形势,宣称:“只要给我兵马粮饷,我一人足可守得住山海关。”只会玩木匠活的明熹宗得知后又惊又喜,也就死马当做活马医,派他去助守山海关,袁崇焕终于得到了他向往已久的为国出征的机会。
明朝立国后对四方边远地区的统治主要是以建立都司、卫所为主。明朝在东北原来设有奴尔干都司,努尔哈赤就曾被明朝封为奴尔干都司的大将军。在辽东一线,明朝设立了辽东经略一职,坐镇沈阳遥控整个东北。原来的辽东经略是有高丽人血统的李成梁,非常厉害,女真人曾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青年时期的努尔哈赤也曾在他府中为奴。李成梁死后,接任的官员只会横征暴敛而治理无能,明朝在辽东的统治逐渐动摇了。努尔哈赤向明朝发起进攻后,朝廷急派杨镐为辽东经略,率军进攻努尔哈赤,这就发生了著名的萨尔浒战役。其后努尔哈赤率后金军越战越勇,破开原,灭叶赫,开始大规模进攻辽东。明朝连忙撤了杨镐,换上了熊廷弼。这个人很有才能,到辽东后,迅速整顿军队,修筑重要关口,几个月内就稳住了局势。然后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努尔哈赤一时也不敢对他有所举动。后来朝廷嫌熊廷弼总不出战,便将他调走,换上一个无能的袁应泰。结果努尔哈赤趁势发起进攻,明军连连战败,沈阳和辽阳都丢掉了。朝廷无奈只好召回了熊廷弼,但却不给他兵权,而是让一个叫王化贞的人带领军队。王化贞十分无能,广宁一战被后金军打得大败,狼狈逃回山海关。朝廷不分清红皂白,竟将熊廷弼也一同治罪,无辜杀害。也就是在这时,袁崇焕来到了山海关。
辽东新换上来的经略叫王在晋,没过多久又换了孙承宗。在重要的国防前线如此频繁换将,可见明朝的政治混乱。所幸孙承宗是个很懂兵略的人,他知道单守山海关是不行的,便派兵在山海关外围的重要地段筑城防守。袁崇焕此时自告奋勇,愿意去离山海关很远的宁远驻守,作为关外抗御清兵的第一道防线。当时明军畏后金军如虎,袁崇焕这一举动令同僚们都很吃惊。孙承宗很赞赏袁崇焕的勇气,便同意了他的要求,让他带5000兵马前往宁远。
宁远就是现在的辽宁兴城,位于山海关以东200余里。袁崇焕到后不久,远近各方为后金军兵祸所苦的许多关外百姓也从纷纷聚来,小小的宁远一下热闹了起来。宁远城其时刚筑了没多久,城墙只是一道土槽,根本无险可守。袁崇焕到任后,当即雷厉风行地征集士兵和百姓修筑城墙,他立了规格:城墙高3丈2尺,城雉再高6尺,城墙墙址宽3丈。袁崇焕与将士同甘共苦,对老百姓也非常好,所以筑城时人人尽力,几个月功夫就修筑完工。袁崇焕又从后方运来当时最先进的武器,产自荷兰的红夷大炮,共11门,架设在城上,宁远成为了一个非常坚固的军事堡垒。
在前方筑城的同时,孙承宗也在防线各处积极进行练兵屯田,逐渐把防线从山海关向东推进了400多里,收复了许多失地,整个辽东的形势得到了改观。然而奸贼误国,掌握朝政的大宦官魏忠贤竟嫌孙承宗不向他行贿,撤掉了孙的职务,换了一个叫高第的人来当辽东经略。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挟连战连胜之余威,率兵13万,号称20万,大举进攻宁远。袁崇焕手里只有1万多兵,后金军的兵力则多十几倍,众寡悬殊,情形十分危急。此时据守山海关的高第竟吓破了胆,急忙命令关外明军全部撤回来。袁崇焕接到命令后十分愤怒,拒不执行。高第也不管他,将其余的军事据点全部撤走,丢弃了辛辛苦苦收回的土地,关外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
危急之下袁崇焕镇定自若,他将家眷也接到城里,并刺血明誓,向官兵下拜激以忠义,与全城将士下了必死一战的决心。他下令将城外粮食全部运入渤海觉华岛(今菊花岛)中,将城外全部民房和草料烧尽,不给后金军留下任何东西;命参将祖大寿领一支兵马出宁远西北,做为外援,牵制后金军;自己率军驻守坚城,四门紧闭,组织百姓巡逻放哨,运送火药,做好了决战的准备。
正月二十三日,努尔哈赤率军杀到宁远,他令一支部队绕过宁远,切断了通向山海关的所有道路。其实努尔哈赤此举大可不必,袁崇焕是决不会从宁远后退的,而那个高第也不可能发一兵一卒来救宁远。努尔哈赤派人去宁远向袁崇焕传话:“我这次带了20大军来攻,宁远是绝对守不住的。你如果献城投降,我一定大加优待,封为大官。”袁崇焕回书说:“你前次已占领了宁远和锦州,后来却放弃了。我修好了城来住,你又来攻,这是什么道理?你说带了20万兵来,我看只有13万,倒也并不算少。我是要死守的,你攻便来攻。”
努尔哈赤新近连胜,兵锋所至,明军无不望风披靡。如今一个无名之将竟敢前来挑战,努尔哈赤不由大怒。二十四日,努尔哈赤亲自督军大举攻城,后金军漫山遍野扑向宁远。后金士兵自幼就骑马射箭,非常骠悍凶猛。为了在骑马奔驰时不被头发遮住脸,女真男人全都把前额剃光,把头发结成一根辫子。汉人称他们为“辫子兵”,畏之如虎。
后金军很快冲到了城下,而城中却鸦雀无声。突然之间,城头点起千万根火把,弓箭和滚石如雨点般投下城去。袁崇焕的军队虽少,但这些士兵可非辽东那些腐败明军可比,都是孙承宗训练出来的敢死之士,都是自愿和袁崇焕来守宁远的。后金军举起盾牌顶在头上防御,顽强迫近。这时从城头的垛口间推出了许多又长又大的木柜,这些大木柜一半在城内,一半探出城外,木柜中伏有身着盔甲的明军兵士,俯身射箭投石,投完了便将大木柜拉进来,再装矢石出去投掷。接着埋在城边的火药地雷爆发,土石飞扬,后金士兵和战马被炸得四处乱飞。攻城的后金先锋部队每人身上都披两层铁甲,他们推着包铁的撞车攻城,车顶以生牛皮蒙住,弓箭和石头不能将其损坏。袁崇焕命军士架起红夷大炮,对准后金军的后续部队连续轰击,每一炮打出去,火药和铁沙四处飞迸打得敌军尸横遍地。在此之前,后金军还从未见识过火炮的威力。眼见横飞的血肉残肢,即使勇猛如虎的后金士兵也不禁心生怯意。然而努尔哈赤大汗亲自在后面督战,后金军有进无退,仍然拼死冲来。
冲过成堆的尸体,后金军终于攻到近处,用撞车猛撞城墙,声音轰响,沙石飞溅,气势惊人。撞击了很久,城墙多处破损。后金军再用像云梯那样的包铁高车来撞击城墙高处。随后又把包铁车推到城墙边,上面用木板遮住,以挡城头投下的矢石,车里藏了兵士,用铁锹挖掘城墙墙脚。后金军攻进了城墙下的死角,大炮已打他们不到。在这危急之时,明军想到了计策,抬了屋子前的长条大块阶石从城上投下去。阶石十分沉重,铁车上的木板挡不住,砸死了不少后金士兵。攻城历时很久,城基被后金军挖成了一个个凹槽,他们躲在城墙洞内向里挖掘,城上再投大石下去,就打不到了。这时宁远四周十余里的城墙墙脚已被挖得千疮百孔,情势万分危险。满城百姓都惊慌得很,但想到城破后的惨景,便也拼命来相助守城。危急时刻,袁崇焕令士兵将铁索裹上撒有硫磺的棉絮,点火后甩出城外,再将火药撒在褥子和被单上,纷纷投到城下去。铁索来回扫荡,立即点燃褥子被单,在城墙下形成一道火障,烧死烧伤了不少后金军兵。城内又有匠人将火药放在空心的大泥团中,外面围以木框,点燃了药引投下城去,泥团不断旋转喷火,点燃了攻城的撞车,也烧死了很多后金兵。
这时城墙被撞垮了约二丈多,袁崇焕亲自搬石来堵塞缺口,连续两次中箭受伤。部将劝他保重,他厉声道:“宁远虽只区区一城,但与国家的存亡有关。宁远要是不守,数年之后,咱们的父母兄弟都成为鞑子的奴隶了。我若胆小怕死,就算侥幸保得一命,又有什么乐趣?”撕下战袍来裹了左臂的伤口又战。将士在他的榜样之下,人人奋勇,终于堵上了缺口。
二十五日,后金军又来猛攻,袁崇焕率将士死战。红夷大炮发挥了巨大的威力,炮过之处,后金军死伤无数。勇猛善战的女真兵有些迟疑了,进攻队形出现了混乱。努尔哈赤大怒,再次到阵前督战。袁崇焕发现远处黄旗下有一人在指挥后金军攻城,于是令明军开炮轰击。一炮正中旗侧,指挥之人受伤倒下,周围的后金士兵立即扑上抢救,放声大哭。不久,后金军的攻势就停止了。袁崇焕不知,明军击伤的正是努尔哈赤本人。努尔哈赤被救回营后即下令停止攻城,第二天撤军而去。这是努尔哈赤一生打的唯一的一次败仗。
宁远一仗打得极是惨烈,后金军扔在城下的尸体足有上万具,而明军射出的箭支也有十几万支,城内贮存的火药也快打光了。宁远坚固的城墙上被后金军挖出了70余个洞穴,如果再打下去,局面真是非常危险。满城的百姓见绝处逢生,不由恍若隔世,全都伏地大哭,纷纷拜谢袁崇焕救命之恩。
第二天早晨,袁崇焕派人送了一份礼物和一封书信给正要退军的努尔哈赤,信中说:“老将军横行天下为时已久,今日败在我的手里,只怕是天意了。”努尔哈赤虽受重伤,但对袁崇焕也很钦佩,于是回送礼物及名马,约期再战。
撤军路上努尔哈赤对几个儿子说:“我自25岁起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什么单是宁远一城就打不下来?”心中十分恼怒。此后伤势越来越重,八月十一日,在离沈阳40里处的瑗鸡堡忧郁而死,终年68岁。
袁崇焕取得宁远大捷,极大的振奋了明朝军队的士气,使汉人们知道“辫子兵”也不是不可战胜的。袁崇焕在此战中,并没有使用什么出色的谋略,而纯是以勇气和意志来与努尔哈赤誓死一搏。可以看出,如果大明朝廷不是那么腐败,明军中再多些袁崇焕这样的将领,努尔哈赤是无论如何不能打到山海关的。宁远之战后,本来投降后金的的许多汉人官吏和士兵又逃了回来,山海关外许多驻军据点再次被收复。
努尔哈赤死后,他的儿子皇太极继位,改国号为满清。努尔哈赤有幸,父子两代皆是英雄。皇太极此人非同小可,是当时中国最杰出的人物。若单以胸怀而论,历代帝王中只有唐太宗李世民可以与他相比。他用人不疑,放胆使用人才,哪怕是反对过他的人。日后袁崇焕的部将祖大寿曾被清军两次擒获,降而又叛,与皇太极做对十几年。然而皇太极并不计较这些,依然对祖大寿加以重用,可以说是千古美谈。皇太极继承父亲遗志,积极整军练武,准备再攻明朝。
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皇太极亲率8万精锐清军再度进攻辽西,连续攻下大凌河、小凌河2个要塞,兵围锦州。此时袁崇焕已升任辽东巡抚,锦州是他修筑的另一座关外重镇,由袁的大将赵率教守卫。
五月十一日,皇太极开始攻城。此时的明军在袁崇焕的训练下,战斗力已是今非昔比。皇太极挥军连续猛攻,但赵率教指挥有度,明军人人奋勇,清军的多次攻势都被击退。而且明军有红夷大炮等火器助阵,清军伤亡很大。袁崇焕一面派兵支援锦州,一面派遣祖大寿和尤世禄带了4000精兵,绕到清军后路去包抄,又派水师去攻东路作为牵制。皇太极一直攻到六月初四,还是不能得手,只得撤兵而去。
皇太极并不服气,整理好了兵马之后,又来攻宁远。
皇太极起初佯装叫阵力疲退兵,想引明军追来好半路伏击。袁崇焕看出他的计策,令坚守营垒并不出击。皇太极无奈,只好再来攻城。在此战之前,从无明军敢与清军正面做战。而此次则大为不同,袁崇焕竟整军出城,与皇太极正面对阵。原来,袁崇焕一改明军作战多为四调之军制,而代之“以辽人守辽土”,在一年时间里训练出了一支“关宁铁骑”。这一战极为惨烈,双方数万大军搅在一起白刃相搏,血雨纷飞。皇太极摧动清军几次冲击,竟冲不垮明军阵脚,不由惊叹“关宁铁骑”已成气候。袁崇焕挥军在正面苦战,祖大寿与尤世禄则从后面攻击清军。明军个个奋勇,将军都冲锋在前。双方死伤惨重,死尸填满了护城壕沟。最后明军的野战能力到底不如清军,逐渐不支,于是退入宁远坚守。清军扑上攻城,明军又以大炮轰击,清军死伤无数,最后连皇太极的白龙旗都被炮火击碎了。皇太极见实在攻不下宁远,只好退兵。路上又被明军伏击,几员大将阵亡。七月,清兵败回沈阳,第二次宁远大战结束。
两次宁远大战后,袁崇焕已成为了大明王朝的干将。有他守住锦州、宁远一线,清军就无法打过山海关。非常可惜,后来明朝崇祯皇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竟然逮捕袁崇焕,将其冤杀,自毁长城。袁崇焕死后14年,清军入关夺取了大明天下。袁崇焕的一番心血虽尽付尘土,然而他的爱国豪情则万古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