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何会人间蒸发多年
也许仅仅提起名字,你并不知道他是谁。但是如果说起他的事迹,没有一个人不会为他折服。如今已经90多岁的黄老,是中国科技的推进者。他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是我国着名的船舶专家。
克服艰辛自力更生造出中国核潜艇
1958年,时任*主管科学技术工者向国家提出研发核潜艇的计划,当时的中国不仅国内经济基础薄弱,而且遭受国外*严密的技术*,要独立研发核潜艇谈何容易。“最困难的还是国内缺乏相关的技术人才,当接到命令要造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时候,我们甚至都不知道核潜艇是什么!”黄旭华说到。黄旭华:“若有人问我们如何评价这一生,我们会说,此生没有虚度,我们的这一生都奉献给国家、给核潜艇事业,我们仅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一万年也要造出核潜艇’的誓言,我们此生无悔!”没有知识只能从头开始学。由于当时相关资料很少,很多要靠国外的相关报道来获得,但是国外的信息真假难辨,“所以我们都要带上三副‘镜子’,先用‘放大镜’找线索,有了线索就用‘显微镜’仔细看,遇到真假难辨的信息我们就用‘照妖镜’来甄别。”黄老先生打趣道。
在没有外援、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黄旭华带领团队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用了8年的时间就攻克了反应堆技术、艇体线型设计、水下发射、水下通讯等七个核潜艇关键技术,成功造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比美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研究时间缩短近两年,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圆满地完成了*交待的艰巨使命。
亲自下水成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第一人
下潜的深度,决定了核潜艇能否躲过对手的监视而成功攻击目标。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长尾鲨号核潜艇就是在深潜试验中葬身大海,艇上100多人全部遇难。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也要做深潜试验。试验之前,艇员心理包袱很重,有人给家里留了遗书,有人唱起了《血染的风采》。总设计师黄旭华意识到了这种情绪的影响,在动员大会上他说: “我们下去是做试验的,不是准备牺牲,我们要唱‘雄赳赳,气昂昂’!”为了稳定军心,黄旭华在和潜艇的官兵们开会时,大胆提出了要一同下水的决定。但是妻子会同意他的决定吗?“你是总设计师,你必须下去,必须对这一百多名官兵的生命负责!”夫人李世英的话打消了黄旭华的后顾之忧,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核潜艇最后的测试工作。
就这样,时年62岁的黄旭华随着核潜艇下潜至水下300米,在这一深度,一张扑克牌大小的核潜艇艇壳要承受1.5吨的压力,黄旭华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并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恪守机密三十年未进家门
1957年,黄旭华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毕业后来到北京工作,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感叹道,没想到这一来就“人间蒸发”了30年。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长期以来,黄旭华不能向亲友透露自己实际上是干什么的,也由于研制工作实在太紧张,从1958~1986年,他没有回过一次老家海丰探望双亲,连通讯地址也没敢告诉家里人,就连父亲和二哥去世,也没能回来奔丧。
直到1987年,一篇报道核潜艇研制事迹的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刊登出来后,尽管没有透露黄旭华的名字,但高龄的母亲还是从内文中一句话“他的夫人李世英默默地支持他的工作”,才知道了儿子的事情。1988年南海深潜试验,黄旭华顺道探视老母,95岁的母亲与儿子对视却无语凝噎,30年后再相见,62岁的黄旭华,也已双鬓染上白发。面对亲人,面对事业,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默默无闻,寂然无名。
“俗话说忠孝两难全,我觉得,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我相信终有一天我的家人会谅解我,能够理解我为国家所做的工作。”这是黄旭华对祖国动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