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大功臣刘伯温升迁与死亡 令人惋惜!
刘基,这个名字可能许多人并不熟悉,但是讲到刘伯温,可能大家更为的清楚,他是明朝的开国一大功臣。他是浙江的文成县人,所以后来在朝廷与李善长的争斗中就有所谓的浙*。
公元1333年,23岁的刘伯温进京考试,中了进士,也就是现在的教授或者是研究员了,因为在当时全国只有几十名。所以这个时候的刘伯温已经相当的出众的了。
刘伯温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即有受儒家的思想的影响,同时又学习了朱熹理学。他个的学习极其的灵活,懂得融会贯通。所以他的后来的文学和理国中也有这些思想的集大成。
公元1336年,就是相当现在的江西省高安市的副县长了,但是好景不长,只干了两年,由于太刚正不阿,得罪了不少达官贵人,及一些高官,被排挤,只好辞职了。
公元1343年,再次出任浙江省的教育方面的副职,也是因为触犯一些官员的利益,而不得志,被打压。一年的时间内又辞职了。
公元1352年,朝廷叫他到浙江省负责处理关于盗贼的问题,主要是的对象是方国珍。而这个方国珍是一个比较活的。和官府内的官员打得火热,因而可以得到内部的消息。刘伯温是要剿灭这些盗贼的,而官府方面是招安,最终呢?由于贿赂了官员,而得到平安的招安了。刘伯温一怒之下又辞职了。
辞职已经成为他的家常便饭了,同时也反映出刘伯温才智超人,是个少有的人才。
直到公元1360年,才被朱元璋招进南京,也就是现在的**的地方。朱元璋让他进入总参机构。真是乱世出英雄,当时正好遇上陈友谅,张士诚的起义*,而刘伯温的意见是避免两线同时作战。先打弱的,再收拾强的,各个击破的作战方案。受到朱元璋的赏识。经过事实证明,他的方法是正确的。
1368年,明朝正式登基,首都是现在的南京,而此时的刘伯温的官职是御史中丞和太史令,也就是现在的中纪委书记和教育部长。非常了不得了。
从此刘伯温进入了*集权机关,同时也开始了宫廷的斗争。特别是和李善长的争斗,或是明里或是暗里。
作为这么一个有能力的人,为什么会被朱元璋所放弃呢?
首先,在争斗中,他的对象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李善长,而李也是深得朱元璋器重之人,又是朱元璋的老乡,所以天平的自然倒向李善长。
其次,在为官过程中,也是经常惹怒其它的大臣,当刘伯温落魄时,他时是落井下石,有痛打落水狗的快感。
最后,最为重要的是,到后期,他得不到了朱元璋的信任了。由于听信谗言,与刘伯温准备在一个叫谈洋的地方,占为已有,因为这个地方有“王”气。于是朱元璋认为他也想称王,这还了得,这不是要与朱元璋争天下吗?于是刘伯温进京去向朱元璋解释这个事,但是朱就是不与他相见,也就没有解释的机会了,但是刘伯温又不敢离开京都,如果离开了,且不是逃跑吗?更说明他心中有鬼吗?所以时间一长,刘伯温的身体出现异样,生病了,终于,朱元璋出于君臣一场,叫了当时的胡惟庸前去探望,这个胡惟庸是何许人也,他是淮西派的掌门人,也是接李善长的班的人,也是李善长的人。所以带去的御医,给开了药。服下后,感觉更为不适,已是卧铺不起了。也就是一个即将死之人,朱元璋便让他回家了。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有后人推测,胡惟庸是受朱元璋的密令,杀死刘伯温。以除后患。这也验证了刘伯温自己说过的话,在君王处计生活,相当的不易。正所谓的伴君如伴虎。在刘伯温的遗信中,要求他的子孙后代不得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