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草船借箭凭借什么获得成功

历史上的诸葛亮

历史上的诸葛亮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有本事,人非圣贤,更何况诸葛亮也不是神仙,没有孙悟空的能耐,也没有三头六臂。诸葛亮只是凡人一个,比一般人多了一点聪明一点能干一点时机罢了。

诸葛亮出身并不富贵,也不是家中的大儿子,也不是受宠的小儿子。传说诸葛亮有一些惧内,他有一个老婆叫做黄月英,长得并不漂亮,但是他的贤内助。

历史上的诸葛亮只是一个书生,没有书里面描写的那么不食人间烟火,草船借箭的故事影响太大,诸葛亮已经被神化了。历史上周瑜特别的帅,是三国有名的美男子,诸葛亮不如周瑜优秀,也不如周瑜帅。

历史上的诸葛亮的确对刘备的称霸事业作用很大,帮助刘备立稳脚跟,三国对峙,三足鼎立。而且在历史上,刘备也的确把儿子交给了诸葛亮,刘备当初假惺惺的告诉诸葛亮说自己死了之后要诸葛亮做皇帝,诸葛亮怎么可能在刘备面前说这个,因此当即表示,自己一定会尽心辅佐刘备的儿子。刘备的儿子,是蜀汉的末代君主刘禅,刘禅在诸葛亮死后不久便亡国了。

人有生老病死,诸葛亮也不例外,诸葛亮死在征战之中,其实也算是年纪大了过劳而死。但是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很大,人们都很喜欢他,百姓也很敬爱他。诸葛亮死后,大家都非常的难过。时至今日,四川仍有许多百姓喜欢戴白头巾纪念他。

诸葛亮草船借箭歇后语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改写的,是一篇耳熟能详的历史智谋小故事。主要就是讲诸葛亮不怕周瑜的刁难,三日内巧妙的造出十万支箭。就这样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广为流传,并且,也产生了许多关于草船借箭的歇后语,方便后人学习记忆。

比如说: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可以说,这些歇后语完美地把草船借箭的故事表述出来。例如:草船借箭——有误(雾),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这两句正是体现了诸葛亮草船借箭能够成功的原因,诸葛亮是向曹操的大军巧妙的借箭。诸葛亮是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能人,他要就算好三天后将会有大雾。所以,诸葛亮就利用有雾的天气,在船上扎上稻草人,向曹营驶去,而曹营这边只看到有许多敌军打入并且船上也有很多士兵(稻草人)于是就开工放箭,这样一来,稻草人上就全部是弓箭了。也就是说,诸葛亮利用有雾的天气,又摸清楚敌军的作战心理,所以才能成功。草船借箭带来的影响也是可以用歇后语表述的,比如说: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草船借箭——坐享其成,草船借箭——有把握等等,这些歇后语一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诸葛亮草船借箭之后的结果,当然是借到了很多的弓箭,并且不浪费一兵一卒就能成功,完全就是坐享其成。另外,也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诸葛亮的才能,在周瑜施加压力的情况下,诸葛亮平稳淡定,仿佛早已把控全局,是很有把握的。

诸葛亮借东风

诸葛亮借东风指的是孙刘联军打败曹操的战争里东风助火攻的故事。建安十三年十一月,曹操率兵南下,准备攻打孙权。东吴领地有长江之险作为天然屏障,曹操攻打东吴必须过江。

曹军多是北方骑马兵士,不擅水战,曹操命人把军船固定连锁在一起以防船面摇晃,曹部下有人担心万一孙权用火攻怎么办,曹操却说,江南冬天只刮西北风,如果火攻,根据地理方位只会烧到孙权他们自己营地,反而更有利于曹军。

孙刘这边,东吴大将周瑜嫉妒诸葛亮才能,故意刁难,要求诸葛亮三日内筹备十万只箭。诸葛亮却使一妙计,利用稻草人夜里行船至曹营附近,曹军放箭皆落稻草人身上,如此借得十万只箭。而后周瑜和诸葛亮看到曹操军船相连皆想到火攻曹军,可是周瑜却苦于风向的难题。此时诸葛亮告之周瑜,筑七星坛,作法可借来东风。果然,三日之内,江面刮起东南大风,大火借势烧毁曹军船。曹操大败,逃回北方。

借东风的故事被广为流传,后来还有了一个相关的歇后语,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金蝉脱壳。

关于借东风的真实性争议颇多,有的认为诸葛亮故弄玄虚的,有的认为诸葛亮善观天象,料事如神,至于为何神坛作法是为了提高自己在孙权心中的形象,提升刘备在孙权心里的地位,为以后联合东吴作准备。但为何曹军不熟悉天文气象,不懂江南气候,还有如何借到东风在很多学者心里仍然是一个迷。

诸葛亮名言

自古以来,文人骚客多发感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得住岁月洗礼的,就成了我们今天口耳相传的名言警句,在这点上,诸葛亮也不例外,虽然诸葛亮其人的赫赫功绩很大一部分显现在硝烟四起的战场上,但不可否认的是,他首先是汉末名士,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读书人。

而提起诸葛先生所说的名言警句,世人脑中浮现的,都是《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它是诸葛亮短暂的五十四年政治生涯的真实写照,但说到为人处世,诸葛亮自己所奉行的当是他曾经说过的这样一句话。

其一,勿以身贵而贱人,它的大意是说,一个人立于世,不要肤浅的因为自己出身高贵或居处高位就轻贱了旁人。众所周知,诸葛亮出生显赫,但他并没有显示出一丝一毫的贵族子弟的做派,他躬耕南阳,隐居山野,粗茶淡饭同样自在无忧;他知人善用,任人唯贤,徐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君子立身于世的准则,他用一生在实践。

其二,勿以独见而为重,不要因为自己意见独特就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要以大局为重。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为人处世,兼听方可集众人之长,纵观全局,做出审慎正确的决定,如果说火烧赤壁,大败曹军是这句话的正面佐证,那么也不难发现,从诸葛亮踏上政治舞台到他病逝五丈原,他的行事从未逾越此矩。

其三,勿以功能而失信,不能因为自己取得了成功或者有所成就就失去忠信诚实的品质。自古以来,骄兵必败,唯有守住初心者,方能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