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悲剧英雄吕布 这位38岁的战神

吕布是东汉末年逐鹿中原的群雄之一,正所谓“马中赤兔,人中吕布”,三国第一猛将非他莫属,正是因为吕布的勇猛善战,后世文人还给他附会了一段美女貂蝉的浪漫故事,其实这个故事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不过吕布在历史上最大的名声并不是他的勇猛,而是他的势利多变,《三国演义》里张飞骂吕布是“三姓家奴”,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吕布投靠的主公岂止丁原和董卓?他前前后后投靠的主公多达7人。

吕布最初因为勇武被并州刺史丁原招为骑都尉,后来就发生了为后人诟病的忘恩负义之事,杀了丁原投靠董卓,并协助董卓诛杀把持朝政的宦官,董卓欣赏其勇猛,一路把他升到都亭侯。董卓走向了他政治生涯的巅峰,成为真正的*者,稍有不满即可当场诛杀官员。

于是一些朝廷大臣密谋暗杀董卓,他们拉拢吕布,吕布那时也觉得董卓有谋权篡位嫌疑,便对董卓反戈一击,为朝廷除掉了一个人人畏惧的权臣,赢得了一片赞扬,并进入朝廷核心决策层。不过,盛极必衰,董卓死后,其旧部属李傕和郭汜等人发动*进攻京城,吕布战败,开始了他不断投主奔波的艰辛历程,先后投靠袁术、袁绍、张杨,在张杨那里总算是捞到一个喘息的机会。

过了几天舒心日子,吕布又投靠了张邈,共同对付曹操,但很快兵败而逃,这时他又投靠了占据徐州的刘备,后来又背叛刘备夺取了徐州,自称徐州牧。这之后,有了一席之地的吕布先后与袁术、曹操结怨,最后被曹操围攻,下城投降,被曹操缢杀枭首。

吕布在三国英雄谱里就像是天上的一颗星星,忽明忽暗,短短10年内投靠了7个主公,后人多认为吕布是势利小人,但三国混战时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谁都有先结盟后翻脸的时候,吕布虽然投靠的主公多了些,但一味指责他是见利忘义的小人却也有失公允。

那么,勇猛无敌的吕布究竟是为了什么而不断地“易主”后来以至于丧命的呢?这里既有他个人性格的因素,同时也跟他独特的出身有关,与其他主公相比,他不是袁术、袁绍那样出身于四世三公的世族高门,也不像曹操那样出身于富裕的官宦家庭,就连和“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的刘备相比都缺少世家大姓风范。

当初,王允拉拢吕布铲除董卓,对吕布算是有知遇之恩,可是他却从心底里看不起吕布,只把他当做一介武夫。其他人也多是利用吕布的勇猛,最多仅以“壮士”看待他,这使吕布感到没人尊重他。这与当时的官场风气是分不开的,当时,人们最注重的是出身,无论穷富只要是名门大姓(例如刘备)或是当代名士(例如诸葛亮),都能在社会中得到大家的尊敬,

而吕布出身贫寒,体力过人,从小习武,善于骑射,只是个民间侠士。他成名之前只靠替小小县吏效力而谋生。而在汉代以前,侠士正是豪族所轻视的一类人。韩非子曾在《五蠹dù》中说:侠客们总是用暴力触犯律例。班固则把游侠看成乱世“奸雄”。

吕布是游侠中最底层的人物,年轻时无正当职业,由于他年少气盛且勇而无谋,非常容易被人利用。像吕布这样的底层侠士,虽然出身低贱,但是十分勇猛,应该是主公们喜欢利用的棋子,在被统治者收为己用的时候,就像在耍弄一头猛虎,既想支使猛虎伤人又怕猛虎回头伤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