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藏刀的历史演革及收藏鉴赏

◢ 1 ◣ 一、藏刀的历史沿革 藏族生活在我国西部藏、甘、青、川、滇等地,是一个强悍尚武,有着悠久历史以及文化传统的民族,旧称土蕃。藏人佩刀是千百年来保持的风俗,藏族长刀不仅是战争中的重要兵器,也是个人身份和阶层的代表。普通的藏刀在藏语中被称为 “直”,官职佩刀称为“斜郎”。藏刀于*已有接近二千年历史,早在公元一世纪左右,吐蕃就掌握了铜、铁、银的冶炼技术,止贡赞普时代(土蕃第八代赞普,推测为公元1-2世纪)就由明确记载开始锻打腰刀和盔甲。公元七世纪时期文成公主入藏时,陪嫁大量珍宝典籍30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和大量工匠作为嫁妆,其中即包括冶炼师和刀剑工匠。这些工匠带来的先进技术对吐蕃冷兵器制造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 2 ◣ 藏族冷兵器是在汉、唐的影响之下,奠定其基本形制的。从藏族长刀来看,其造型传承了汉、唐长刀的风格。藏刀刃都是直刃、单锋、圆弧刀尖,刀背起脊、复合锻造,这些特点与出土的汉、唐长刀非常相似,唯一不同在于汉刀带有圆环于刀首。

◢ 3 ◣ 唐刀在初唐时期依然传承汉刀风格,中唐以后吸取突厥等其他民族风格最终称为唐刀,并东渡影响日本,成为日本刀的祖先。 土蕃立国后与唐朝有近百年的边境战争史,战争是促使冷兵器发展和相互学习最大的交流平台,这是藏族第一从战争中学习中原兵器文化。

◢ 4 ◣ 藏族的钢铁工艺随着日常生活用具和大量生产工具的生产需求而发展的,而宗教艺术的蓬勃发展也促进了藏区金属工艺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宋沈括《梦溪笔谈-青唐录》还记载了藏族的锻“瘊子甲”技法( “青堂羌善锻甲,铁色青黑,莹彻可鉴毛发”,“去之五十步,强弩射之不能入”,“凡锻甲之法,其始甚厚,不用火,冷锻之,比原厚三分减二乃成。其末留筋头许不锻,隐然如瘊子,欲以验未锻时厚薄,如浚河留土笋也,谓之瘊子甲。”)。

◢ 5 ◣ 利用金属的冷变形以提高该金属硬度和韧性,是硬化金属的重要方法,藏族在宋朝时期的冷锻技术非常先进和科学,说明吐蕃匠人充分掌握了冷锻技术和精湛的冶炼技术,相信同时期的兵器制造也是非常精良的。宋史载“蕃兵者,具籍塞下内属诸部落,团结以为藩篱之兵也。”蕃兵是北宋的四大边兵之一,由宋和西夏边境依附于宋的羌、吐蕃等族壮勇组成,驻防河州、湟州、兰州、岷州等地区。 说明藏族冷兵器在宋朝与中原冷兵器文化进行第二次学习和自身的演变,藏刀在首先学习了汉唐直刀后,刀首采用了宋剑一样的如意形刀首,这样的如意形刀首造型一直保留到今天,同样藏族的长矛也充分学习了宋制长矛,宋《武经总要》中一些长矛的特点在藏制长矛充分体现,其中某些特点保留至今。

◢ 6 ◣ 二、形制特点 《汉藏史籍》上篇“土蕃王之王统”和“刀剑在吐蕃传布的情况”两节中对藏地不同品种的藏刀上的纹路和特性有详细的描述:“刀剑的种类分尚玛(汉人的刀剑,大多柄粗尖窄;)、索波(索波地区的刀剑,柄和尖一样宽,寓意像松树的叶子;)、呼拍(蒙古人的刀剑,刀剑有闪射的青光,寓意像被大鹏追逐的青蛇)、古司(古司九兄弟的刀剑,闪射白光,寓意像浸湿的白杨树枝;)、甲热(甲域洛扎地区的刀剑,雄劲锋利,寓意像老虎在草原奔跑)五大类。”《汉藏史籍》成书在明永宣时期,说明在宋元时期藏族的刀剑锻造已经具有完整的体系和流派,并且有详细的资料记载,这是中国古代冷兵器历史上不多见的,笔者常年在藏区收集收藏藏族冷兵器,收藏的藏刀经过对纹饰、锻造、装具等不同的特点的分析,和史籍上记载的内容相会对比,发现藏族的冷兵器基本都能在史籍中找到描述的实物。比如甲热类刀剑根据典籍记述有老虎一样的斑纹,其实就是藏刀中的旋焊锻造花纹刀,古司类刀剑典籍描述有白杨树枝一样的条纹,实际康巴刀中很多的流水纹锻造刀刃就有这样的锻造纹路,古籍记述的描述方法多是拟人或者拟物的描绘,细心用现存实物去对比就能还原历史的真实。

◢ 7 ◣ 藏刀同时各个区域也有很大的不同,分为康巴刀、安多刀、洛巴刀、土司贵族刀四类。

◢ 8 ◣ 1)康巴刀主要流传于卫藏、四川甘孜、云南藏区。装饰华丽,通体鋄金镂空雕刻,手柄如意云形刀首较小,并饰珊瑚松石。鞘使用U形铁框,内夹木衬,木衬包裹皮革,鞘尾部装饰一银球。

◢ 9 ◣ 康巴刀刀刃多是古司流派锻造,刃体以流水锻纹为主,此类锻造应该是藏族较为传统

◢ 10 ◣ 康巴贵族喜好小怀刀,怀刀完全是缩小的康巴刀,制作精美更加不易。

◢ 11 ◣ (2)安多刀主要流传于青海、甘肃、四川阿坝藏区。安多刀刀首云头造型较为特殊,云首较扁,左右两侧较长较尖,不似康巴地区较为圆润,鞘多为木制裹皮,上下两端饰银皮包裹,银皮多錾花,并镶嵌宝石。

◢ 12 ◣ 安多刀锻造旋焊较多,可能跟地处丝绸之路中端,吸取了西亚一些特有的锻造技术有关,古丝绸之路现在也证明是古钢铁之路。

◢ 13 ◣ 3)洛巴刀流传于山南、林芝、米林、贡布江达地区,刀首多是菱形铁制镶嵌铜装饰,挡手为圆挡,钧不同于安多和康巴风格。刀刃较为宽厚,鞘为木裹皮革,个别刀装饰精美铁鋄金零件。 洛巴刀和贡布刀实际都是一种风格的藏刀,在1904年1月,英军入侵*,在著名的“江孜保卫战”中,藏族人民体现出非凡的战斗勇气和决心,现在的南尼寺珍藏着一把贡布刀“梅朵”,刀的主人名叫阿达尼玛扎巴,他和弟弟率领贡布民军在南尼寺英勇杀敌,最后壮烈牺牲。战斗中,英军炮兵指挥官扎聂萨海连人带枪被“梅朵”劈成两半,15名英兵被砍死。英军医生感慨:“*人的英勇举世无双。”

◢ 14 ◣ 4)土司贵族刀形制特殊,和普通藏刀有迥然不同的风格。佩刀制作精良,文饰带有很明显的宗教符号,刀首是较圆润的如意云头形,整体鋄金,饰唐卷草花纹。侧面鋄“卍”(藏语称:雍仲,古老的宗教符号,代表太阳),刀首宝石座原有镶嵌遗失,手柄裹鲛鱼皮,刀的挡手和普通藏刀的挡手的形制完全不同,非常的特殊,其采用的是一种圆盘护手的形制,铁制裹皮革,皮上嵌“ C ”型鋄金的装饰条,饰缠枝花纹,花瓣用鋄金装饰,在空白处用“点漆”工艺发黑,使整体的铁的底色呈黑色,突出鋄金花瓣的装饰效果。圆盘挡手中心,有宝石镶嵌座,中嵌绿松石。在宝石座和手柄之间,有一错金的小骷髅图案,代表的是藏传佛教中的护法神“尸陀林”(代表如意解脱的意义)。刀鞘为提梁吊挂式样,鞘口铁制,鞘口有一弧形,是为配合刀柄圆盘挡手的式样,鞘口文饰上半部分以卷草为主,下半部分重点突出宝相花纹。整刀的鋄金纹饰华美,严谨,工艺精湛,是藏族佩刀中最高水平的代表。提梁鋄金如意花纹,并嵌珊瑚和绿松石。鞘尾底部起边,文饰与鞘口相同。

刀鞘整体包裹藏族特制的皮革,表面呈一个个突起的小颗粒,现今依然保持着皮革的光亮,此种皮革的鞣制方式相传是蒙元军占领西亚之后带入中国,并且流传于*,此种皮革的硝制技术极其复杂,现今失传。此刀刀刃锻造精良,铁色呈银白,历经数百年丝毫没有锈色,刀刃中锻造合成的阳铁、阴铁纹路呈凹凸状,触手之处犹如细微的波浪,另人惊叹其技艺。刀刃锻造完全符合古籍记载的“古司”类特点。笔者收藏的这个藏刀全长94厘米,整只藏刀,外形大气豪壮,错金文饰细腻严谨,文饰中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装配工艺精湛,刀刃锻造完美无缺。 笔者收藏的这只藏刀与故宫所藏瓦寺宣威司土司进献乾隆的藏刀几乎完全一致,是藏族土司佩刀的典型器物。此类土司佩刀延续了元明时期皇室佩刀的风格,充分说明土司佩刀形制完全来自于中原皇室,也说明藏族土司元明时期开始就和中原皇室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 15 ◣ 藏刀刀刃主要特点:刀身长直,单面开锋(个别区域使用双面开锋),刀尖呈半弧型,刀背上隆起脊线,贯穿整个刀身,刀身无血槽。刀刃锻造都采取复合锻造方式,使刀刃为钢锋利坚硬,刀身为铁坚韧有弹性,有些刀刃的锻造过程中加入白银、响铜等多种金属,复合锻造的刀在阳光下刀身会呈现出银色流水一样的波浪纹路,有些刀刃会呈现波浪纹和螺旋纹,刀刃经过动物尿液和脂肪淬火后坚硬无比,异常锋利。有的还藏刀在刀刃上雕刻铭文,这些铭文对藏刀的研究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 藏刀经过千年的流传,仍然保留了很多唐宋时期兵器的特点,从外形到刀刃的锻造上千年变化不大,主要和藏族在宋以后很少发生大规模对外战争有关,所以藏族冷兵器可以说是兵器历史上的活化石。

◢ 16 ◣ 三、收藏古藏刀在鉴真辨伪中应注意的要点 目前已经有不少古藏刀的仿制品混杂在市场上,要掌握其鉴识特点才能做到少走弯路,收藏到比较满意的精美古藏刀藏品:

1、完整性:古藏刀收藏和其他古玩收藏一样,需要注重器物的完整性,手柄零件和刀鞘的零件文饰要统一,材质要一样,零件的自然磨损和错金银的磨损要自然,要有自然的老感。现在的市场上出现的藏刀要注意是否为拼凑,拼凑出来的藏刀的艺术性和收藏价值都会大打折扣,部分作伪者用金粉代替错金,外表看起来比较接近,实则是金玉其外、古韵全无。近年海外拍场多有藏刀成交,已知最高海外成交价位为十万英镑,而且是十五年前创造的记录。国际上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伦敦利兹皇家军械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都高价大量收购藏族古代盔甲、刀剑。国内收藏藏族武备刚刚开始,*和大陆都有几个较为著名的大收藏家收藏藏族兵器。

2、刀刃:要看刀刃是否是古刀原刃,古刀刃都有明显的锻造痕迹,有流水一样的纹路。新的伪品并非采用古法锻造,故一把好藏刀其刀刃是辨识的核心位置。

3、古刀在手中的感觉沉稳但重心良好,零件和刀刃的包浆自然,新制的长刀宽厚,手感沉重坠手,没有包浆。

4、藏族的短刀制作精美,刀鞘都是银质,表面的纹饰使用錾刻方法,但是现在藏区也比较少见了,古制短刀的刀刃均采用手工锻造,新制的短刀坯材才多用弹簧钢,外鞘使用铁皮,使用冲压等现代加工方式制作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