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高调官员李三才 不做要说做了更要说

2012年开年,新闻界出了一个新闻,《京华时报》的总经理崔斌被免职。由此网友调侃道:“当我们知道了《京华时报》总经理叫崔斌,就是达芬奇事件中潘庄秀华与李文学的中间人,收取了巨额费用时,他给著名的中非希望工程发奖,给蒙牛化工厂发奖,给涉嫌价格欺诈的家乐福发奖,给婴儿产品里含有致癌物质的强生发奖,我一点都不奇怪。”

确实不用奇怪。一些看来很有操守者,在金钱面前,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当了掮客。比如一直让大家尊敬的明朝的舆论领袖顾宪成,也有掮客嫌疑。

李三才在明朝是毁誉参半人物,誉之者欲倾尽天下红汁漆染其风采,毁之者欲放其心肝鲜血染其挂彩,誉之毁之,对阵对歌,双方先比理大,后比喉咙大,再比权杖大。明朝朝野论坛,硝烟弥漫,热闹得很。

李三才名副其实,才是比较多的。任职机关,是大吏才。万历横征矿税,他将皇上也骂了一顿,“今阙政猥多,而陛下病源则在溺志货财。”不避领导讨嫌,反复谏言;空降地方,多有建树,“迁山东佥事,所部多大猾积盗,广设方略,悉擒灭之。”在安徽为政,其进行税务改革,也不错,“在淮久,以折税监得民心。”与一般官员不同的是,他在官场里混,你可说他有点正直,但不能说他狷介,你可说他在任兼济了天下,却未必能说他独善了其身。能干或也能贪,持正或也会混,要言之,跟我们平常所见的那些存争议的官员差不多。

李三才做官,是爱与舆论搞好关系的。他当官法子是,不做要说,做了更要说,边做边说,请别人说,他在地方做了十多年官,名声较大。恰好*机关缺了一位内阁,另外御史也要人,李三才进位呼声最高。然则官场景观是,誉之者日隆,毁之者日盛。工部郎中邵辅忠揭发李三才“大奸似忠,大诈似直”,一一列数了其“贪、伪、险、横”四大罪状,御史徐兆魁在旁边帮腔,猛烈诋劾。

关键时刻,顾宪成出马了,顾国士力挺李三才,也一一例举了其德能勤绩四大善绩,顾国士拣这四端评说人物,源自朝廷是单凭这四德用人的。顾国士将其力举书,投诸叶向高与孙丕扬,叶向高其时当辅政大臣,向皇上进言是第一人选,孙丕扬其时负责官员铨选,相当与组织部做任免方案的,这两人最是关键。与李关系蛮好的吴亮给登载邸报,意在造势。

顾宪成原任吏部文选司郎中,*处处长角色,所有*升迁都要经过他手,权力也是很大的,后因推选*,与皇上顶,被罢了职务,其时在东林讲学。怎么说呢?若按教育教学来讲,东林是学术重镇;若按参政议政来说,东林是大型论坛;若说明朝的邸报是官方第一报,那么顾宪成的东林嘴巴是明朝第一嘴。东林大盛时节,相当于民间人大会与在野组织部,明朝很多宰相级别人物,他们之升或沉,常得依仗东林嘴之誉与毁。*作家高阳先生考察东林历史,说其“力量足以产生宰相”。

顾宪成出来替李三才说话,到底是仗义执言,而是仗义气执言?很难说。李三才在官场是善舞长袖的,其交际手腕厉害。他在顾宪成遭双开而归东林后,感受到了舆论力量,于是“三才与深相结”,何以深结起来的?政见相同,许是大因,而李三才手心热络,也是一因。“三才多取多予,收采物情,用财如流水。”《明史》叙李三才这几句话,是用在他与顾宪成关系叙事上的;他要“花钱如流水”,才可“收采物情”;其他诸如给东林拨款修葺学校,改善师生伙食,都是要用箱子提款的;还有举办论坛之类,看起来容易,没钱垫底,谁举得起?学者们从四方赶来,都要钱开支。李三才结交东林,也是花了些本钱的。

这不是说顾宪成人品不好,顾老总道德水准远超你我之上。办学也好,办论坛也好,本身都需要钱,“讲学所至,仆从如云,县令馆谷供亿,非二百金不办。”顾国士与李三才深交,先只是听东林人物都说李是好官,“顾宪成之左右誉言日至,宪成信之”,才“亦为游场”,左右吃了喝了用了兜了,当然说他好,但这不能说明顾国士也与其“左右士子”是同一人品档次,事实上,顾宪成听说李三才花百姓财不心疼,也曾有点想法。

李三才初次设饭局盛邀顾国士,是掩了性格的:“三才尝宴宪成,止蔬三四色。”这让顾顿生好感,不铺张不浪费不山吃海喝,如斯领导*有几?

但这不是李三才,“三才挥霍有大略”,有大略,爱挥霍,才是其本相。第一感觉后,李三才又给了顾宪成第二感,让顾感觉啥叫挥金如土,“厥明,盛陈百味”,次日饭局,上山珍,上海味,上猴脑,上熊掌,让“宪成讶而问之”,由勤俭之南极,一夜间直达奢华之北极,未免太快。李三才为官之品将在顾宪成眼里崩溃之际,其口才力挽形象于既倒:“此偶然耳,昨偶乏,即寥寥;今偶有,即罗列。”昨天碰到没菜,我随便招待您了,今天碰到菜比较多,我就多弄了几个。许是顾宪成对李三才第一印象好吧,他没感觉其中有问题,倒尽往好的方面想,觉得李三才是性情中人,对其印象不曾减分,反是加分,“宪成以此不疑其绮靡。”

李三才事功做功都不错,但其贪污那也是明摆的:“御史刘光复劾其盗皇木营建私第至二十二万有奇。”李三才百般辩解说没那回事,营建私第,却是在地面摆起的;也据说其家产多达470万两白银,相当天启年间朝廷一年财政收入。显然没谁工资有那么高。

李三才到底啥样人,且不说他,要说的是顾宪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这是对的,每个公民都应参政敢议政。有人说,明朝亡于东林,朝廷说对的,民间必说不对,朝廷说不对,民间必说对,这才亡国,“当今所最怪者,庙堂之是非,天下必欲反之。”这是混账话,实际情况恰是相反。“吾见天下之是非,庙堂必欲反之耳。”说舆论误国,那等同女色祸国滥调。

然则,顾宪成后来也“甚悔之”。李三才“性不能持廉”,而顾给他尽说好话。李三才风声雨声,顾宪成没甚分辨就给其背书,引发帝国一场大口水战,钱谦益曾论李三才事,说这导致“物议旁午,飞章钩党,倾动朝野。从此,南北党论,不可复解,而门户之祸,移之国家矣”。“当世党论之盛,数人者实为之魁。”这数人里,顾宪成最攸关。听了其风声雨声,就替其背书,往往是其英模事迹刚刚印刷完毕交付发行与现场直播,主人公双规消息则正式发布了,发行员报纸收不赢,主持人嘴巴也难收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