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徒步环游地球第一人潘德明的传奇一生
这些年旅行的概念在年轻人中间很热,小编也是其中一位,很多人,比如余纯顺、雷殿生成为很多热爱旅行人心中的偶像,他们的经历已经非常传奇,但是他们的传奇要和今天这位主人公——潘德明比起来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但很多人还不知道他的传奇一生,今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潘德明(1908—1976),又名文希。浙江省湖州市人,祖籍上海南汇,人类历史上徒步环游地球第一人。
潘德明持“雪东亚病夫耻”“以谋世界上之容光”的信念,于1930年夏出国境,于1937年7月返回上海。或骑自行车,或徒步,历尽艰辛,耗时8年。先后到达40多个国家,积累了大量珍贵纪念资料,会见20多个国家的元首、名人。潘德明的壮举轰动了整个地球,以他的行为角度,令世界认识了中国人。他是中国的名片。
曾就读于上海南洋高级商校。潘德明从小爱体育活动,七八岁开始,常环湖州城长跑,爬山登高,并阅读有关世界地理和各种有关旅行的书籍。
1930年夏天,上海有几个年轻人组织了一个“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立志要以徒步走向亚洲。他们在《申报》上发表宣言称:“在历史上背负了五千余年的文明和创造的中华民族,不幸到了近世,萎靡和颓废,成了青年们普遍的精神病态。我们觉得时代的精灵,已在向我们欢呼,我们毫不客气地把这个伟大的重担肩负起来。我们决定以坚毅不拔的勇敢精神,从上海出发,逐步实践我们的目的。在每一步伐中,我们要显示中华民族历史的光荣,在每一个步伐中,给社会以极深刻的印象,一直到我们预定的途程的最终点。”
这篇宣言一见报,就引起了轰动,成为年轻人热衷的谈资。当时,21岁的潘德明正远在南京经营一家西餐馆,名字叫“快活岭”,在今天的四牌楼东南大学一带。潘德明无意中读到了这篇宣言。从小喜欢体育活动的他,立刻被吸引住了,当即决定加入“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潘德明毅然放弃南京的餐馆生意,乘车赶回上海。可惜,当他到达上海时,步行团已经走了好几天。潘德明随即乘车追到杭州,赶上了“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步行团一路南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当步行团出国境到达越南清化时,8名团员只剩下了潘德明一人。尽管孑然一人,这个意志坚强的年轻人并没有退缩,反而改变初衷,决定将此行超越亚洲,走向世界。
1931年元旦,潘德明在越南西贡(今胡志明市)买了一辆英制“兰翎牌”自行车,开始了骑游旅行。他还自制了一本重达4公斤的《名人留墨集》,以备沿途各国各界的名流、团体题词,作为他环球旅行的珍贵纪念。
在这本《名人留墨集》的扉页上,潘德明工工整整写下“旅行世界自叙”,其中有:“以世界为我之大学校,以天然与人事为我之教科书,以耳闻目见直接接触为我之读书方法,以风雪雨霜、炎荒烈日、晨星夜月为我之奖励金。德明坚决地一往无前,表现我中国国民性于世界,使知我中国是向前的,以谋世界上之荣光。”
之后,潘德明从越南西贡经柬埔寨来到了泰国,又过马来亚,渡海到达新加坡。新加坡华侨巨商胡文虎是第一个在《名人留墨集》上题词的人。他的题词是:“希望全世界的路都印着你脚车的轮迹。”
1931年4月3日,在新加坡侨胞的资助下,潘德明连人带车登上开往印度的轮船。在印度,他拜谒了著名诗人泰戈尔。泰戈尔对潘德明说:“我相信,你们有一个伟大的将来;我相信,当你们的国家站立起来,把自己的精神表达出来的时候,亚洲也将有一个伟大的将来——我们都将分享这个将来带给我们的快乐。”
在印度,潘德明还受到了圣雄甘地及尼赫鲁的接见。圣雄甘地送给潘德明一面亲手用粗麻布织成的印度国旗和一张签名照,他还流着泪对潘德明说:“中印两国山水相邻,又都是人口众多、饱受列强欺负的国家,这一方面是由于近代政治的腐败,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的落后,希望我们两国迅速地自强起来。”
在印度期间,潘德明写给家人的信中说:“国人期望之殷,德明自当勇往直前。力振民族精神,以雪‘病夫’之耻。”
潘德明转走伊朗、伊拉克、叙利亚至耶路撒冷、西奈半岛,然后渡过苏伊士运河,踏上了非洲大陆,到了非洲大陆的埃及首都开罗。正在此求学的几位中国青年,自告奋勇充任他的向导。
在留学生的陪伴下,潘德明瞻仰了金字塔,看到了狮身人面像“斯芬克司”,游览了宏丽的阿蒙神庙。潘德明觉得,自南京出发两年来,所到之处多是古文明之邦,但如今却都徒有一堆古迹和遗址!由此,他决定对工业发达国家的欧洲作一番实地考察。
潘德明在金字塔前的留影
六月底,潘德明从亚历山大港乘船渡过地中海,开始了欧洲之旅。希腊首相维尼各罗斯在接见潘德明时这么说:“我从你身上看到了东方古国的觉醒。”
潘德明特地去拜访了奥运发祥地——奥林匹亚。他到达奥林匹亚时,从报上看到,中国正式宣布不派运动员参加1932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原因是“没钱”。他愤慨万分,特在公元前四世纪的古运动场遗址旁的石柱上,用中文和英文在一张纸上写下了两行大字:“中国人潘德明步行到此。”
在欧洲,潘德明游遍了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奥地利、意大利、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挪威等16个国家。
1933年7月,潘德明来到巴黎。法国总统莱伯朗、总理达拉第和外长接见了潘德明。巴黎各报竞相报道潘德明抵达巴黎的消息。莱伯朗说:“潘德明先生,对于你的壮举,我想用法国之雄拿破仑的一句话奉送:中国是一个多病的、沉睡的巨人,但是当他醒来时,全世界都会震动。”
潘德明在帝国大厦楼顶
7月20日,潘德明拜会了中国驻法大使顾维钧。顾见潘后,决定向正在法国治病的*引见。*接到电话,兴奋地说:“我很想见见他!”7月27日晚,潘德明走进*的客厅,不一会儿,顾维钧陪着少帅从楼上下来。在潘德明的眼里,*体貌丰满,精神焕发,与以前在报上见到的照片大不相同。两个人一见如故,聊了很久。潘德明说:“我出国已三载,从报上得知,国内很不安定,东三省沦陷,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外国称我中国人为‘东亚病夫’,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才下狠心,克服困难,为中国人争气。”*当即赞誉他有志气。夜阑人静,潘德明兴致勃勃地向*介绍《名人留墨集》上各国要人的签名和题词。随后,潘德明请*留墨。*在《名人留墨集》上写了“壮游”两字。他又留旅行家在府中用过夜餐,方步出客厅送他上车。回到使馆,潘德明辗转反侧,他始终想着少帅临别时说的一句话:“希望你一鼓作气,环游世界,为中国人争气!”
潘德明进入德国,受到希特勒和戈培尔的接见。希特勒竟和他谈了两天,详细地了解世界各地风土人情,这位昔日的画家还为潘德明画了一幅画像。
潘德明本想拜访功勋盖世的居里夫人,但由于居里夫人一直非常忙碌,未能如愿。在底特律,福特汽车公司的讲解员送给他一个小纸盒,里面装着石英石、铁矿砂等12种生产汽车的原料。这12种原料中国各地储藏丰富。这件事促使潘德明想赶快回到祖国,要为祖国发掘珍贵的矿产。为尽快赶回祖国,潘德明第一次搭飞机到了古巴,然后经*、过旧金山,开始横渡太平洋。到夏威夷檀香山后,换船继续西行,经斐济群岛,终于远行到达澳洲新西兰的奥克兰、悉尼,逗留了一段时间后,乘船到了印度尼西亚。
潘德明最初的计划是访印尼后去日本,从日本返国。但“日人侵占我东北三省……杀我同胞,亡我中华,变本加厉。所以我改变计划,直接北上……我这次栉风沐雨、披星戴月,周游世界各地,考察各国实情,主要为我今后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打下根基。我回国后,决计到青藏高原考察……”
其时日本军国主义气焰嚣张,他决定不临*土,以示*。潘德明改变线路,渡海经新加坡来到马来亚,穿过其中部山高林密、人迹罕至的地带,到达泰国,由泰国入缅甸至云南,1937年7月6日返回上海。
至此,潘德明经过7个冬春,历尽千辛万苦,行程数万里,游历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不久,日军敌机飞临上海领空。国难当头,原打算勘察青藏高原的计划无法实现,潘德明于是把世界各地华侨捐助他的10万美元考察费用全部捐献给了抗日事业。
7年的环球之行,其艰难困苦的程度是可以想象的。但另一方面,潘德明也得到了周游世界的巨大收获:他饱览了沿途各国的奇情胜景,领略到不同民族异彩纷呈的历史文化,受到了各国人民、尤其是海外华侨的热烈欢迎,并且还获得了许多国家名人政要的礼遇。这些名人政要有印度圣雄甘地、诗人泰戈尔、美国总统罗斯福、土耳其之父凯末尔、瑞典大探险家斯文赫定、新加坡巨商胡文虎,德国总理希特勒。还有英国首相、希腊首相、法国总统、瑞士总统、挪威国王、保加利亚国王、澳大利亚总理等人。
潘德明在周游世界中,还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史料。除了留有所到之处加盖的571枚邮戳、近1200个团体和个人用世界几十种文字书写的签名和题词、20多个国家元首手迹的三本《名人留墨集》,以及家信和照片,大部分苦心采集的标本、异国特产、服饰和资料,他都寄存在了美国纽约华侨总会和曼谷中华商会的友人处。
人类历史上,首次完成环绕地球一周的,当推16世纪的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但用双脚和自行车完成这一壮举的世界第一人,则是中国的潘德明。他在世界上开辟了徒步环球旅行、探险的先河。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中国自行车旅游者协会的最高奖项就称为“潘德明骑游奖”。近些年来,受潘德明精神感召,我国出现了许多徒步行走,挑战自我的勇敢者。
潘德明沿途留下的痕迹
1937年7月6日,在环游地球7年之后,潘德明返回上海。此后,潘德明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公开的媒体上,再也没有任何关于他的消息。直到1979年,一位叫季一德的体育编辑,在一堆即将销毁的废纸堆里发现了潘德明当年的出国护照,这段尘封的往事,才再度进入人们视野。而此时,潘德明去世已经三年。环游地球后潘德明是怎样的境况?
1937年7月6日,潘德明回到上海。结婚后,曾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短暂工作。1949年后,潘德明长期处于失业状态,后曾在昆明益兴汽车材料行工作。由于父亲曾经是小有名气的裁缝,潘德明便子承父业,靠熨烫衣服生活。另外,潘德明还有一门绘画的手艺,因此,他也兼画宫灯养家糊口。1976年10月18日,潘德明听到“*”倒台的消息,大喜过望,因多喝了几杯酒突发心肌梗塞而辞世,终年68岁。
潘德明难道就这样被遗忘了吗?显然不会。网络上有这么一段文字:“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中国自行车旅游者协会的最高奖项就称为‘潘德明骑游奖’。”
潘德明与南太平洋岛国与当地居民的留影
1984年一部反映华夏儿女百年奥运梦想和追求的纪录片《零的突破》,在全国公映。片中,比较详细地讲到了潘德明的事迹。”
电影纪录片《零的突破》,由*新闻电影纪录片厂拍摄。在这部58分钟的纪录片中,潘德明的镜头长达3分20秒。片中将他的环球旅行称为“中外体育史上罕见的一大壮举”。纪录片中的镜头,引发了自行王国对自行车运动的重新认识。晏勇说,这些年来,有感于潘德明的事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自行车运动中了。
从1976年潘德明去世,到1984年他被人们重新认识。这期间,许多有心人出了很多力。比如,体育编辑季一德。1979年3月,在上海少儿出版社工作的季一德,在上海召开的一次体育工作会议上,偶然得到了潘德明只身环游世界的线索。出于职业敏感,季一德立即进行了一次“跟踪追击”的马拉松式采访,去寻觅20世纪30年代环球旅行家的珍贵史料。
潘德明
经过多次奔波与反复查询,季一德终于在上海永嘉路派出所清理“*”积案的即将销毁的废纸堆里,发现了潘德明的出国护照、签证、船票、书信及名人题词等,*将军在巴黎治病时接见他所题的“壮游”就在其中。除此以外,还有潘德明环游过程中始终随身携带的一本4公斤重的《名人留墨集》,记有1200个团体和印度甘地、尼赫鲁、泰戈尔、希特勒等当时大名鼎鼎的世界名人的题词和签名,以及571枚各国邮戳、印章等。
至此,一段被湮没的壮举终于得以重新面世。1979年7月,季一德将发掘整理的史料编写成章回体报告文学《异域万里行——潘德明只身环游世界闻见记》,在《中国体育报》连载21回,终于使这一尘封了近半个世纪的壮举重见天日,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季一德的这篇文章,又发行了单行本,成了许多自行车运动爱好者的“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