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眼镜:为何唐朝历史上的重臣们这么穷?

贞观只有23年,就是从627年到649年。贞观七年的时候,有一个大臣去世了,他是户部尚书。户部是唐朝六部之一,尚书是*部长级的部长,只有六个。吏部,是管*的;户部,管人口、赋税、土地,是管经济的;礼部,管国家礼仪;兵部,管国防和军事训练;刑部,管司法;工部,是建设部,管建设的。

哪个部的经济权力最大呢?户部。你现在把*各部所有的经济部门,什么银行、财政部加在一起,也没有唐朝一个户部的权力大,国家的经济命脉、结算、运算都在户部。管国家经济命脉的一个大臣,叫戴胄,贞观七年去世了。他去世的时候家里很穷,穷到什么程度呢?史书没有过多描述,只是说他们家的房子太小了。小到这个人死了,应该在他们家举行一个吊唁仪式,但是房子太小,没有办法做这个仪式。按照一般的规矩、礼仪的要求,他们家的房子应该有一个客厅,但是他们家房子太小没有客厅。唐太宗一了解情况,赶紧出钱给他们家建了一间房子出来。

无独有偶。贞观二十一年,工部尚书李大亮去世。刚才说了,重大的国家工程由工部负责,要修长城、修京城,做大的水利工程都由工部负责,我们知道工部是一个花钱的单位。今天人们的经验是花钱的单位有水分,腐败的机会多,可是工部尚书李大亮去世了,他家穷得简直是一贫如洗。人们给他家做了清算,没有说到房子,说到什么呢?说家里有多少匹布,有多少斗粮食,如此而已,家徒四壁。当时人去世时,在举行礼仪的时候,要在死者的嘴里面放一块贵金属或者放一个金钱、银币,一般会放一个玉片,就这个一个小小的放到他嘴里的玉片,他们家没有。这么大的领导,就这么穷!

穷的人还很多。如果大家有人看过《贞观长歌》的话,里面有一个很有名的人物岑文本,他是唐太宗时代的中书侍郎,贞观十七年当了中书令。中书省是三省六部的三省之一,是国家最重要的权力机构,为什么?因为皇帝所有的命令都下达到中书省,由中书省起草皇帝的命令,再下发执行,所以全国最高机密都在中书省。掌握最高机密或者多种国家机密的地方,一定可以做权钱交易。可是,当了很多年的中书侍郎,就是中书省副长官的岑文本,家里太穷了。他的房子又小又湿,有人跟岑文本说你是大孝子,怎么好意思让你母亲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你应该经营一点自己的产业、家业。岑文本说我是一个书生,对这个国家没有什么贡献,拼命地为国家努力做好工作,也报答不了国家、皇上对我的恩情,我怎么有可能有时间、有精力去经营什么自己的家产呢?岑文本是个大才子,善写文章,思如泉涌,他同时可以写六篇文章。怎么写?六个桌子分别摆开,有六个人负责抄写,他一人给一句,让他们按照他的话抄,最后一句大家各自文章同时完成。这么一个大才子,后来在贞观十九年,累死了。

是贞观的时候工资太低了,所以大家太穷了吗?不是这样。我们以李大亮为例。他当工部尚书的时候,同时是左卫大将军,是军衔最高的将军,他还当过现在的甘肃宁夏的南部、青海北部这个地区的都督,就是地方最大的官。都督是有军事职能的官,军政长官。他做凉州都督的时候,因为那是贞观之初,国家没有什么储蓄,他就用自己的工资做一些公益事业。战争过后,很多尸体没有人掩埋,他就自己出钱,雇人把这些尸骨掩埋起来,这是公益事业,可以由国家做,但是他却自己做。他最早做一个县的县令,去赴任的时候,赶上了当地的旱灾。头一年旱灾,到这一年正好是青黄不接,大家都出去讨饭,可是如果今年再出去讨饭,明年又没希望了。李大亮能干什么?干不了什么,家里没有存款,*没有储蓄,他是军人出身,只能把自己骑的马卖了,买了种子发下去。这是有名的李大亮卖马的故事。

大家知道,在冷兵器作战时代,在战场上你骑的马就是你的腿,你跟你的马的配合程度,决定着你的性命安危,可是李大亮别无长物,只有这匹马值钱,为了救灾,为了一个县的百姓明年的生活,他把马卖掉。那一年上天很眷顾,百姓很争气,最后县里迎来了大丰收。后来李大亮因为立了战功,唐高祖一次赏赐李大亮一百个奴婢。奴婢是可以卖钱的,皇上赏赐的奴婢当然就是财产。但是李大亮对这一百个奴婢说,你们都是良民出身,因为战争的原因被掠卖为奴,我怎么好卖你们呢?就在同一天把一百个奴婢解放还良。这是一个有典型意义的事件,面对财产,唐初的人的想法跟我们后代人的想法真不一样。他觉得这些人怪可怜的,怪无辜的,所以即使是自己的财产我也不要。

李大亮一辈子养了很多战争孤儿,他在贞观二十一年去世的时候,史书记载至少有15个战争孤儿把李大亮当作自己的亲生父亲来尽孝。这是唐朝的*。他们好像很没钱,其实他们曾经很有钱,只不过是不拿钱当回事,他们都把钱拿出去给别人用。同类的还有很多,比如贞观有个著名的大臣魏征。魏征家的房子也不符合礼仪,甚至因此被人告发。比如应该有一个祭奠祖先的房间,但是魏征家的房子很小,他的卧室跟祭祖的房子在一块儿,所以人家告发他是有道理的,这是对神的不敬。皇上找魏征谈话,魏征答应要解决,但是一直到贞观十七年魏征家的房子还是老样子,可是这个时候魏征已经病入膏肓了。皇帝说魏征的房子我一直惦记着,一直没有解决,这次不跟魏征打招呼了,直接给他建了。于是皇帝停下正在建的一个小殿,用这些材料给魏征家建出了一间房子。所以魏征死的时候还是很幸福的,因为皇帝给他盖了房子。

皇帝给魏征盖的房子成了贞观时的一个文物,经过了高宗,到武则天,一直到唐玄宗开元时代,那间房子还在,大家路过的时候都知道这是魏征家的房子,皇上给盖的。可惜在开元的时候家里人不小心一把火把房子全烧了,一家老少围着灰烬哭了好几天。于是长安的人们纷纷去魏征家悼念那间房子。那个有形的房子虽然烧了,但是它代表了一种精神,代表了贞观时代君臣互敬互爱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永远存在于大家心目中的。贞观的时候,为什么大臣们都这么努力地工作?为什么都不把钱财当回事?比如说魏征,其实能挣很多钱,看《贞观政要》的书,提一条建议皇上就赏赐,再提一条建议,又有赏赐,钱很多,但是他家的房子始终没有盖起来,为什么?就是发给亲戚朋友了。这些大臣真是舍己为朝廷。是什么让他们这样有奉献精神呢?这就是我认为我们今天可以吸收的一个历史营养,那就是贞观皇帝唐太宗是如何运用权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