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文多次请辞:当财政部长无异做蒋介石的走狗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封十字辞呈瞬间爆红网络,无数青年争相模仿。从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到一份想辞就辞的工作,这份浪漫情怀和自我坚持早在古代中国就被文人们用实际行动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在那份从心出发的坚持背后涌现了无数让人们津津乐道的辞呈。从古至今,无论是墨客骚人还是政界高官,一份情,一份志,似乎才是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
最无奈辞呈“愿赐骸骨,归卒伍”
范增作为项羽的主要谋士之一,跟随他南征北战,为其平定了无数战乱之地。本以为如此忠心不二的臣子定会备受重用,戎马一生,最后荣归故里。谁知,范增的一生非但没有如此的幸运,反而坎坷跌宕。
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范增被项羽尊称为“亚父”,公元前206年跟随项羽入关。面对刘邦的狼子野心,范增曾极力进言项羽斩草除根,鸿门宴上更是鼓动项羽舞剑刺死刘邦,但项羽始终未曾采纳。随后,汉王刘邦采纳了陈平的离间计,错误地引导项羽,使其误以为范增勾结汉人,身在曹营心在汉。无奈项羽中计,为了巩固自身权位开始逐渐削弱范增权力,并处处冷落范增。没过多久,范增对此就了然于心,面对一心效力的君主和朝野内同仁的猜忌,范增悲愤不已,直接进言项羽:“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项羽见状便即刻同意,但心中积郁难平的范增在回乡的途中身染顽疾,死于他乡。寥寥数语的辞呈,却字字饱含了范增当时的愤恨和无奈。著名诗人苏轼也曾写下《范增论》以怀念这位能人智士。
最文艺辞呈“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画图中”
清代文人崔述为当时著名的辨伪考古学家,曾任上杭罗源知县,寄情山水的他曾在辞官后写下“蔬食味偏馨,岂为家贫乏刍豢;闲居情最适,非因命薄谢簪缨”的人生理想。上联意思是说,不是因为家贫吃不起肉食,而是我觉得粗茶淡饭分外香。“簪缨”,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联中借指做官。下联说,并不是我“命薄”当不了官,而是认为年迈“闲居情最适”。面对钩心斗角的官场和鱼肉盛宴,崔述更偏爱那一亩田地的粗茶淡饭。闲适的村居生活成了无数墨客的追逐目标。清代诗人李渔也曾在辞官移居杭州时写下“繁冗驱人,旧业尽抛尘市里;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画图中”的对联。移步画中,抛却红尘,实属文人墨客的理想人生。
中国古代诗词涉及辞官内容思想的,主要来源于孔子。《论语·公冶长》中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大道如果不能推行于天下,不如乘坐着竹筏子到东海去游荡)。儒家都有一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宗旨,这是士大夫的人格模式。
最赤诚辞呈“从现在起我要做人,而不是做一条狗”
沿袭了中国古代名人们的一身正气,民国著名的财政部部长宋子文也曾多次请辞。在他多次的请辞过程中,唯有第四次最为让人印象深刻。
从1928至1936年,宋子文一直担任蒋介石*的财政部长,在外人眼里身居要职的他却并不逍遥自在。蒋介石与其持有不同的财政观念,而作为属下的他无论内心如何否定,都得践行最高领导的要求与安排。长期的压抑让宋子文忍无可忍,于是他便决心辞职。如果说前三次的辞职都未曾斩钉截铁,那第四次的言论便足以惊动整个国家。面对媒体对于健康问题而离开的托词,宋子文毫不在意,竟公然讲出实情,还热血沸腾地对公众发表“当财政部长无异做蒋介石的走狗,从现在起我要做人,而不是做一条狗!”的言论。宁做人,不做狗,六个字言简意赅却道出了这个热血男儿的赤胆忠心。
最坚决辞呈“一切脱离关系”
蔡元培的一生,几乎都在辞职中。我们先看看这张辞职表:
第一次辞北大校长职:1917年7月3日;第二次辞北大校长职:1918年5月21日;第三次辞北大校长职:1919年5月8日;第四次辞北大校长职:1919年12月31日;第五次辞北大校长职:1922年10月19日;第六次辞北大校长职:1923年1月17日;第七次辞北大校长职:1926年7月8日。
宋子文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当天下午,北京大学及北京其他大专学校的学生在游行即将结束时,有三十余人被巡警当场拘捕。蔡元培知道此事后,内心十分同情学生,遂与各校校长竭力营救。经多方斡旋后,7日上午10时被捕学生终于被释放。8日,蔡元培亲自向总统徐世昌递送了请辞北大校长信。5月9日,蔡元培写了《辞北大校长职出京启事》,发表在次日的《北京大学*》上,全文如下:“我倦矣! 杀君马者道旁儿。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我欲小休矣。北京大学校长之职,已正式辞去;其他向有关系各学校,各集会,自五月九日起,一切脱离关系,特此声明,惟知我者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