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山智者寺发现古井遗存 可能具有相当文物价值
记者接到市文物部门传来的一条消息:金华山智者寺发现古井遗存,可能具有相当的文物价值。下午,记者即跟随市文保所工作人员赶到现场了解情况。
江南名刹现古井,价值几何
在市区尖峰山西麓的一处山坳里,一组依山而建、气势雄伟的唐宋风格建筑正在加紧建设,很多项目已处于收尾阶段,这就是金华山的千年历史名刹智者寺。
这口古井位于智者寺里面,具体是大雄宝殿后面、藏经楼门前的西南角。古井呈六边形,一眼看去,从上到下都是直挺挺的,有水沿着石壁下渗,井底有积水。整个井是用长度相等的青石板叠砌而成,是个等边六角形,每块青石板约长一米,厚薄不一,有的厚二三十厘米,有的仅10厘米左右。
古井四面砌了一米多高的保护墙,井明显地势低一点,保护墙外都是泥土,还有一大堆碎石块、水泥块、烂钢筋等,都是刚从井里清理出来的。因为这几天正在清理,恰逢下雨,井上撑着一大块塑料布防雨。井口都是泥泞,上面盖了几块木板、钢管,防止清理井内土石时杂物下坠。一个很长的木梯架在井壁上,是施工人员下井清理用的。
市文保所工作人员现场进行了测量,六角井井壁对角内径2.2米,井深6.8米。这个深度只是暂时的,因为井内清理工作还未完成。施工人员说,井深应该不会超过10米,因为虽然井内石块目前还未清理干净,但已经慢慢出现泥土,这应该是见底的迹象。
负责古井清理工作的西旺村村民詹明星告诉记者,他们一个多月前就接到了清理任务,不过直到最近才开工,目前已经发掘了五天。井内清理出的都是石块、水泥块,有的很大块,直径达七八十厘米,这就要用电钻或榔头弄碎了,才能慢慢拿上来,一小筐一小筐,很费时费力。而且,井里渗水很多,他们都是一边抽水一边作业,最近下雨,一天不抽水,可能就会满到井口,整个淹掉。
从井里还挖出了六根长短不一的旧钢管,已经锈迹斑斑甚至蚀烂,埋在井里应该至少三四十年了。这些建筑垃圾、旧钢管,应该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造水泥厂时埋的。詹明星说:“周边村民多年前就知道这里有口古井,也知道大概位置,不过一直没有明确发现过。这次寺院复建过程中,有意找寻,在藏经楼门前找到了。智者寺已经1500年了,估计这是一口千年古井吧。”
市文保所负责人蒋金治表示,目前该井还不能确定井的年份。现在他们还在继续观察,要等工人们将古井清理完毕,综合井底细泥、砖块、器物等分析考证后才能下结论。他透露,5年前就接到村民反映,说智者寺内有古井,当时赶过来看过一次,但没有找到古井。因当时井上面都是泥土,是完全被覆盖的,和其他地方没有两样。这次找到古井后,跟上次村民猜测的地方相差3米左右,相比更靠北一点。
1500年智者寺留存实物很少见
智者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七年(公元526年),梁武帝所敕建,原为南朝梁代楼约法师道场,距今已有近1500年历史。它兴盛于唐,重修于宋,延续至元明清,是双龙*名胜区内的著名佛教历史文化遗存,是历史上金华山儒、释、道文化和谐共栖的佛教代表。
至唐代,智者寺已闻名遐迩。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游智者寺时画有《童真观音像》《释迦牟尼像》及《世支像》,后均刻石勒碑,置于智者寺玻璃阁下,其中观音像石碑保留至今。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方丈仲玘主持重修智者寺。著名诗人陆游为其撰《重修智者寺广福禅寺记》,并以手迹勒碑,碑背面还刻有重修期间陆游给方丈仲玘写的八封书札。
明万历十年(1582年),金华知县汪可受曾主持重修智者寺。1636年农历十月初九,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游金华时曾造访此地。他从兰溪水路经金华城抵达罗店,在从古道启程登金华山之前,在道旁的智者寺里见到了智者寺碑(即《重修智者寺广福禅寺碑》)。徐霞客在游记中记载,“碑楷牍行,俱有风致”,颇为欣赏。他本想找拓工代为摹拓,但终是“恨无拓工,不能得一通为快”。此碑现藏于金华太平天国侍王府,为国家一级文物。
据附近村上老人说,在智者寺除了陆游碑,还听说有宋代的一个香炉,还有一块刻有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智者寺主持了德生平的石碑。了德圆寂后,这块刻有了德生平的石碑就不见了。后来,在智者寺还办过麻袋厂、养兔场、水泥厂。到了1985年,因原金华水泥厂扩建,智者寺建筑全部被拆除,仅存古井一口。
2008年6月,浙江省民宗委正式批准复建智者寺。2010年5月26日,智者寺复建工程正式奠基。该寺规划面积13.7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301平方米。建筑色彩均采用中国传统寺院建筑木结构的色系,木柱、梁均采用栗壳色或赭石红,以期恢复唐宋鼎盛时期禅宗佛寺形象。2015年1月7日,智者寺举行了隆重的开光仪式。这是金华山继2013年霞客古道复建后,新增添的一处原址复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人文新景观。
市文物局局长汪希燕介绍,这口井有可能是除陆游碑之外,智者寺的唯一遗存。去年,全国徐霞客专家前来金华现场考察霞客游线标志地期间,就多次设法寻找该古井,可因智者寺正在施工,最终未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