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福临的红颜知己 一朝为妃 奈何薄命

董鄂妃,一个在历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女人,一个有幸能够成为皇帝红颜知己的女人。然而,董鄂妃之所以能够宠冠六宫,和她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是分不开的。董鄂妃去世后,在顺治帝亲自拟写的悼书中,把自己之所以宠爱董鄂妃的原因一五一十的吐露了出来,让人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董鄂妃。其实,顺治帝作为一国之君,身边并不缺少漂亮的女人,而是缺少能够懂自己的知心之人。说的通俗一点儿,就是他就是需要一位红颜知己。早在董鄂妃入宫之前,顺治帝的后宫就已经有了好几位妃子,其中不乏颜值极高的漂亮女人。然而,这些女子大多数因为性格、修养和政治联姻的关系,而没有得到顺治帝的青睐。甚至,顺治帝的首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就因此被废——这位皇后是孝庄太后的亲侄女、顺治帝的表妹(即使如此,也没有保住她皇后的宝座)。

顺治十三年,十八岁的董鄂氏入宫。由于她聪明伶俐、体贴人心,很快就获得了顺治帝的格外关注。不久之后,顺治帝便把自己的全部感情都给予了她。在当年的八月份,入宫只有几个月的她就被顺治帝封为贤妃(意味贤惠之妃)。四个月后,顺治帝再次对她进行晋封,而这一次的晋封更加夺人眼球——直接越级晋封为皇贵妃。要知道,后宫的很多女人,入宫几十年都不一定能够得到一个妃位。像董鄂妃这样没有强大背景的女子,入宫还不到一整年就直接晋封为皇贵妃的,这在整个清朝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加耐人寻味的是,在册封仪式进行完之后,顺治帝还把这一消息通过圣旨的形式颁布天下。而通常情况下,只有皇后采拥有这种无上光荣的荣誉。对于董鄂妃得到的宠幸,《清史稿·后妃列传》中的一句话,讲述得非常到位——“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

顺治十七年八月,因为刚出生三个月的幼子夭折的缘故,承受不住沉重打击的董鄂妃因病去世。为纪念自己的爱妃,顺治帝不仅追封董鄂妃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而且还亲手为她写下数千字的悼文。在这份悼文中,顺治帝不仅回忆了自己和董鄂妃这位红颜知己的幸福往事,更是道出了自己为何宠爱董鄂妃的原因。

首先,董鄂妃非常孝顺自己的婆婆。作为六岁就失去父爱的顺治帝来说,母爱是他青少年时期全部的依靠。顺治帝亲眼见到过自己母亲孝庄太后所承受到的来自于多尔衮等人的政治压力,自然对母亲是相当的孝顺和疼爱。除了在包办婚姻方面和母亲有些许的冲突外,其他各方面顺治帝都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儿子。鄂妃入宫之后,为人端庄大方、知书达礼,更是对孝庄太后关心有佳。不仅平日里时常去孝庄太后那里请安问好、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更是在孝庄太后生病期间亲自前往侍奉(事皇太后,奉养甚至,左右趋走,皇太后安之)。不仅得到了孝庄太后的认可,更是让顺治帝深深感动——相对而言,作为孝庄太后亲侄子女儿的中宫皇后,不仅没有前去看望、照顾,甚至连一句问好的话也没有(十五年正月,皇太后不豫,上责后礼节疏阙)。

除此之外,在董鄂妃病重期间,孝庄太后曾多次遣人前去询问病情。而董鄂妃每次都提议叮嘱来人,回去一定要告诉太后,自己身体没事,过几天就好了,以此来让太后放心。其次,董鄂妃侍奉顺治帝体贴入微。自从得宠之后,董鄂妃几乎每天都是早起晚睡的侍奉顺治帝。吃饭的时候,总是侍奉完顺治帝,她才自己简单的吃上几口。每次顺治帝外出视察回来,董鄂妃总是亲自到宫门口迎接,然后嘘寒问暖,对顺治帝的关心可谓是无微不至(朕返跸晏,必迎问寒暑)。逢年过节和庆典日,每当宫廷举行宴会的时候,董鄂妃总是叮嘱顺治帝身边的贴身太监,一定要不停的劝顺治帝不要喝多了,毕竟身体是最重要的(朕值庆典,举数觞,必诫侍者)。

顺治帝遵循满清皇族的规矩,从小练就了一身骑马射箭的好功夫,每当顺治帝外出射猎的时候,董鄂妃总会特意叮嘱他,要小心谨慎,不要因为一时的痛快而伤害了自己的万乘之躯。再者,董鄂妃和顺治帝知心。每次经延日讲后,顺治帝总会把一些好句子分享给董鄂妃,而董鄂妃也总能够从中找到和顺治帝同样的感觉;顺治帝对禅学有一定的研究,董鄂妃也对禅学很感兴趣;很多时候,顺治帝前一句话刚说出来,董鄂妃。第四点,董鄂妃为人善良、关爱众生。每当有大臣犯错受罚的时候,董鄂妃总会为他们求情,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处死,后悔也来不及,更别说其中有不少有冤情的人(大臣偶得罪,朕或不乐,后辄请霁威详察)。第五点,董鄂妃敢于承认自己的过错。夫妻过日子,难免会有一些小争吵,相对于有些咬死也不认错的妃子而言,董鄂妃会在争吵后反省一下自己,然后主动和顺治帝认错。最后一点,董鄂妃生活相当节俭。顺治年间,清军正在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国家财政压力很大,董鄂妃能够主动节俭过日子,让顺治帝很是欣慰。

相反,顺治帝的首任皇后就因为生活相当奢侈,而让顺治帝相当反感,最终被废掉。最让顺治帝感动的是,就在董鄂妃临终之时,她还告诫身边的人,自己死后不要金银玉器等名贵物件来陪葬,免得浪费皇家资源(属左右毋以珍丽物敛)。试想一下,一个孝顺长辈、对自己照顾的无微不至、知心、善良、懂事、且会过日子的好妻子,实在是让顺治帝没办法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