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伐蜀前做一个梦沉默良久 后来功成身死

三国时期,诸葛亮、司马懿等牛人叱咤风云,争雄竞胜,左右乾坤。等他们相继去世,又涌现出一批新生代猛将,邓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文武全才,深谙兵法,见识独到,与蜀、吴数次交锋,未尝败绩。尤其是伐蜀之战,偷度阴平,出敌不意,直取成都灭掉蜀汉,成为军事史上的杰作。但邓艾最终的结局却很惨,自己与儿子被杀,全家流放,没有逃脱功臣“鸟尽弓藏”的宿命。

邓艾被捕时,根本没有反抗。《三国志》记载,晋建立后,晋武帝司马炎曾说过:“艾有功勋,受罪不逃刑,而子孙为民隶,朕常愍之。”也就是说邓艾有功勋,虽然手握重兵但被抓时根本没有反抗,但他的子孙为奴隶,我非常不忍心啊。可见邓艾根本就没有反心。当时魏国还在,司马昭当权,邓艾之所以不反,是因为他忘不掉自己的伯乐——司马懿。

邓艾出身贫寒,是屯田民,与母亲相依为命,从小放牛,还有口吃的毛病,虽然受过一些教育,但毕竟小门小户,在魏晋时期上升通道很窄。长大后,他凭才学被推荐为典农都尉身边的下级官吏,但因为口吃,长官认为工作不便,便指派他看守稻草。屯田非常辛苦,他风餐露宿,不畏艰苦,通过自己二十年的努力,他才成为典农都尉的助手—典农功曹。

俗话说:“千里马好找,伯乐难寻”,而转机就在眼前。一次,邓艾上洛阳去汇报工作,有机会见到洛阳太尉司马懿。他汇报的井井有条,分析问题准确深刻,深受司马懿赞赏,于是征召他为太尉府的掾属,后升任尚书郎,成为司马懿的近臣。从此以后,邓艾的仕途就走上了快车道,而他的才能也得到充分发挥。

对自己的伯乐司马懿,邓艾没齿难忘,忠心耿耿。他不仅大力发挥屯田特长,还极具军事才能,很快成为司马氏集团的铁杆干将。他从讨寇将军、兖州刺史、镇西将军、征西将军直做至太尉,可以说是升迁速度惊人,对于他这样没有豪强背景的“素微”之士,能有这样的成就,同司马氏的信任、提拔重用是密不可分的。

景元四年,司马昭指挥诸军伐蜀,命令钟会率十万大军直取空虚的汉中,以至巴蜀,邓艾率军三万牵制姜维,诸葛绪率军三万截击姜维,使姜维无法返回。

即将出兵伐蜀时,邓艾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坐在山上,旁有流水,醒来后心存疑虑,便去请教殄虏护军爱邵。爱邵说:“按照《易》卦,山上有水叫蹇卦。蹇利西南,不利东北。您这次去一定能攻克西南的蜀国。”

在易经中,蹇卦的原文是: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也就是说,利西南,最后是一定会胜利的,但是,山上有水,水流曲折,山高水险,行路艰难,君子一定不要争胜好强、恣情纵欲,要注重人的修养,以德远害。

可能是因为邓艾梦见坐在山上,爱邵又补上一句:“虽然胜利,但也许回不来了呢!”邓艾听此言心里一惊,茫然若失,沉默良久。

谁想到,爱邵这个烂鸭子嘴,竟然一语成谶,变成了现实。

姜维退守剑阁,邓艾一路追击。邓艾得知从阴平有条小路,可以绕开剑阁,直插成都。邓艾挑了二万精锐,亲自带领他们攀越摩天岭,从北路登上,从南坡下来,当时丛林密布,根本就没有路,邓艾身披毛毡,滚下山来。看到邓艾如此奋勇当先,士兵都跟着前进。果真是山高水险!此后基本上就是一路凯歌了,取了绵阳,消灭了诸葛瞻,最后直取成都。后主刘禅成了他的俘虏。果真是“蹇利西南”!随后,朝廷嘉奖:“以艾为大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

但是,噩运随之而来。此时的邓艾已经有些居功自傲,飘飘然了。

邓艾建此大功,常常显示夸耀,他说:“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邓艾)相值,故穷耳。”他还对蜀国士大夫们说:“诸君幸亏遇到我,故得有今日。如遇其他人,你们早殄灭了。”这不是邀买人心吗?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一起出征的钟会妒忌邓艾的功勋,伙同卫瓘诬陷他*。钟会修改他和司马昭之间的通信,把邓艾的上表改的傲慢无礼。最终司马昭疑心大起,邓艾被装进囚车,押往洛阳。钟会*之后,邓艾和他的儿子被卫瓘家将所杀。是邓艾一梦成谶?还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本身就是功臣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