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保卫战血战十六天 师长余程万却要被枪决?

1943年11月到12月,中日双方围绕湘北重镇常德展开一场激烈的争夺战,守军74军57师八千虎贲将士血战十六天,最后只剩下三百多人。虽然常德一度沦陷,但在五天之后就重新收复,因此从整个会战来讲,依然是场胜利,但会战中为何援军迟迟不到?会战结束后为何又要枪决死守常德的师长?

为什么是常德

抗日战争进入1943年下半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海空军力量已经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同时在亚洲大陆上,中国为了打通中印公路,先后从第六、第九战区陆续抽调7个军转用于云南及印度,准备反攻缅甸。面对日益严峻的战争形势,特别是缅甸方面盟军的反攻、中国军队的策应和美国驻华空军实力的不断增强,侵华日军决定在确保现有占领区的同时,于1943年秋季投入45个大队约十万兵力发动常德作战。

日军之所以会选中常德,是因为常德不但是湘北重镇,更是川贵门户,武汉失守后,还是西南大后方唯一的物资补给线。同时又是湘西经济政治中心,一旦占领常德,就可以控制洞庭湖地区富庶的粮食产区,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同时还可以乘机歼灭中国军队有生力量,迫使抽调集结云南的中国远征军回师救援,以阻止或推迟盟军在缅甸的联合反攻。

鄂西会战后第六战区共有四个集团军和江防军,总共12个军、35个师,防守着从监利至石牌、再折向汉水的V字形防线,正面长达270公里,兵力相当薄弱。由于鄂西会战并未能收复石首、华容等地,所以不但使日军仍然占领着良好的西进桥头阵地,而且使防守长江南岸的第29、第10集团军失去了长江天险之利,只能利用松滋河、九都大河、太平运河等河流建立防线。战区长官部掌握的总预备队只有驻浏阳的第100军,虽然第74军驻扎在常德、桃源附近,但74军是军事委员会直属部队,并不归第六战区指挥。

1943年6月,根据当面日军频繁调动和获得的情报,第六战区判断日军有可能会发动进攻,随即制订了防御计划,确定第一线确保石牌、庙河两处要塞,第二线固守常德、石门、渔洋关、资丘一线。

前期作战已经暴露问题

1943年11月1日,日军开始全线进攻,兵分三路,第39师团与第13师团为左翼,直取第10集团军防线;第68师团和第3师团居中,在第29集团当面渡江,企图一举歼灭29集团军主力。而主攻常德的“奇兵”第116师团则是横渡洞庭湖,在第29集团军的右翼澧县一带登陆,一面迂回包抄29集团军,一面兼程直取常德。日军这次动用了华中方面几乎所有的机动兵力,战役规模远远超过中国军队的预料。

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判断日军主攻方向似乎是指向常德,虽然要求军委会命令74军开往桃源,作为第10集团军的后盾,同时命令该军已在常德附近的第57师立即进入常德担负守备。不过孙连仲对日军主攻方向还是不敢确定,因为鄂西会战前期,日军也是这样大举进攻常德,以这种假象掩盖对石牌真正的主攻。所以孙连仲还是不敢掉以轻心,电令江防军严加戒备,而对战区二线部队第26集团军和第33集团军,并没有马上调往湘西,仍命令这两个集团军原地待命,随时准备策应江防军作战。

战至11月中旬,在一线的第10集团军和29集团军都已经伤亡惨重,石门、慈利、桃源相继沦陷,至11月21日三路日军都已经逼近常德,形成了对常德的合围态势。

第六战区计划以一部兵力占领既设阵地,逐次抵抗,消耗日军;主力向澧水及沅江两岸集中,待机全面反击。而这一计划的核心就是让号称“虎贲”的74军57师固守常德,将日军吸引在常德附近,再以强大的外线兵团围歼日军于常德与洞庭湖间地区。从军委会的整体计划中,常德从会战一开始就是要作为第二个台儿庄来吸引日军主力,再以外线的重兵集团对日军进行围歼。但在这个计划中逐次抵抗、消耗日军依然是重要一环,显然这一个环节并未起到应有的效果。第六战区第一线阵地及纵深均为水网交错的天然障碍地带,易守难攻,而且守军都经营多年。但是日军发起进攻后短短五天时间就深入至暖水街、王家厂及澧水之线,而且伤亡并不大,水网密布利于防守的地域,反而为日军所占,导致日后对常德增援作战时巨大的困难。

造成这一局面的最重要原因是各部队之间相互配合不力,不但第五、第九战区的策应作战不够积极,就是第六战区所属各部队之间的配合也毫无策应可言,只要日军不在自己防区或者对自己威胁不大,都不愿主动出击以避免消耗自身力量。这种源自“山头派系”的只扫自家门前雪的消极态度,无疑是大规模会战中多部队联合作战鲜有团结默契的表现,常德保卫战此后之所以会出现援军迟迟不到的情况,在前期的作战就已经有所暴露了。

八千虎贲守常德

战火终于烧到了常德。

常德的守军是74军57师,在74的三个师里,57师是最晚进入74军序列的,而且和另外两个师纯*系出身不同,是从原来山东部队*化而来,但军长王耀武还是能够一视同仁,57师也清楚自己出身不够硬,所以历次作战都相当卖力,不敢有丝毫怠慢,表现相当出色,因此赢得了“虎贲”之名。

这时的师长余程万是黄埔一期,还是军长王耀武的学长,不过他从黄埔毕业后,一直在读书,陆军大学特别班、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系、陆军大学研究院,所以在军队中的资历和战功都比较弱。但毕竟是科班出身,在军事指挥上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而且57师的中下级军官此时也有很多是从74军另外两个师调过来的,不仅加深了57师的*化,也使57师的战斗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当日军打到常德城下时,57师已经在常德驻守多日,早就构筑了坚固工事严阵以待,但是57师八千官兵面对的是日军三个师团的主力,兵力对比处在1:4的劣势。从11月18日在牛鼻滩与日军先头部队接战开始,经过连续多日的激战,虽然57师拼死奋战,但终究兵力火力悬殊太大,据守的阵地不断缩小,至28日日军已经突入常德城区,双方在市区展开惨烈的巷战,很多时候都是白刃肉搏。

日军战史在记载这段作战过程中都不由感慨地写到:“遇到了出乎意料之外的抵抗,……城内巷战敌人抵抗极其顽强。”57师经过十来天的苦战,已经是伤亡惨重,但援军却迟迟不到,所谓的外线歼敌的计划也似乎杳无音讯。29日,余程万向第六战区发出了最后一电:“弹尽,援绝,城已破。职率副师长、指挥官、师附、政治部主任、参谋主任等,固守*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据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

此时,外围的中国军队也在军委会的一再严令下向常德逐步靠拢,合围常德城下日军的态势已经基本形成。日军第11军军长横山勇也看出了危机,一面命令外围日军死守要点阻止中国军队形成合围,一面命令主攻日军加强攻势,不惜伤亡务必尽快攻占常德。甚至还运用围三阙一的战术,故意在常德东南开放一个缺口,以诱使守军撤出常德。

但57师根本不为所动,坚持到12月2日,所控制的阵地只有*银行到笔架山区区几百米的范围,全师连伤员在内也总共不过几百人,真正是弹尽粮绝。3日凌晨余程万召集师团*开会,最后决定由169团团长柴意新率百余人留守,余程万则率另外两百多人突围。天亮前,余程万率两百多人冲出常德,最后他带着仅存的83人找到了外围友军,柴意新和留守的百余人在打完最后一发子弹后又主动发起自杀性的决死冲锋,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12月3日,常德沦陷。按照日军原先计划,在攻占常德后并没有长期据守的打算,在达成战役目的后就主动撤回。而且外围的中国军队正在步步逼近,常德城下可以说是岌岌可危。但日军中国派遣军却在这时考虑到下一步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行动,要求11军确保常德。

这让身处一线的11军军长横山勇极为不满,他深知如果继续逗留在常德必将遭到厄运,所以他不顾这个命令,果断下令撤退。中国军队全线追击,于12月8日也就是常德陷落五天后重又收复常德,随后一路尾追日军,又相继收复石门、慈利、桃源等地,恢复了战前态势。中国军队总共伤亡约6万人,日军公布的自己伤亡数字为:战死1274人,负伤2977人。显然这个数字大大缩水了,横山勇就曾说过参战部队损失将近五分之一,所以日军在常德会战中伤亡2万余人,还是比较客观的。

余程万到底冤不冤

常德会战,打退了日军的攻势,并给予日军相当的杀伤,重创来犯日军,从战略上毫无疑问讲是一场胜利。而57师坚守常德,无疑是整个会战中可圈可点的亮点,但是战后师长余程万却遭到军法审判。据说本来蒋介石要枪毙他。消息传出,常德民众群情激愤,六万多人联名作保,请求免余程万一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74军军长王耀武也出面求情,57师幸存的官兵更是感到奇冤难辩:师长已经竭尽全力守城了,全师八千人打到最后只剩三百人,为什么还要被处罚?最终,余程万被刑两年。刑期未满,王耀武就将余程万保出,后来出任第26军军长。

指责余程万的理由是战前信誓旦旦,誓与常德共存亡,但最后却丢下伤员弃城突围。还有说是当时蒋介石正在开罗出席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议,本来是想守住常德来挣面子的,结果在最后关头还是失了颜面,所以这才用擅自弃城的名义来处罚余程万。

为余程万鸣不平的理由是,抗战中由于武器装备和兵员素质相差悬殊,一般中国军队没有与日军十倍以上兵力优势根本没法正面对抗,而57师在兵力对比仅有日军四分之一的劣势下,坚守十六个日夜,整个常德城区被打成一片废墟,可以说已经是尽到了军人的责任,余程万所欠的,只是一死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从完成任务的角度,还是为57师保留一点火种的角度,余程万的突围决定都无可厚议!

但是余程万的表现要比外围的援军好多了,而那些救援迟缓的将领却没一人受到处分。这无疑是*军队最严重的弊病,各自只为自己的派系考虑,不顾全局利益。这一点到了后来的衡阳保卫战中更是发展到了极点。这一点更是*军队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