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帝王明英宗:做得了好人 做不了明君圣君
做好人容易,做好皇帝难――这句话用作明英宗朱祁镇的墓志铭,再恰当不过。
年少临朝、被俘番邦、兄弟争位、两朝天子······别说历代皇帝了,就是在普通人里,朱祁镇一波三折的人生经历也绝无仅有。
作为明朝第六位皇帝,朱祁镇的出生是幸福的。经过了60余年的执政,如日中天的大明王朝正值“仁宣之治”的太平盛世。9岁那年,太子朱祁镇登基。太皇太后与五位先朝重臣尽心竭力辅佐他。7年后,老臣、老太后尽去,小朱皇帝开始独断乾纲。
朱祁镇人生里的第一个坏人,也是明朝第一个坏蛋宦官王振,这时正式登台作怪。
朱元璋设立的高度*集权制度,要求皇帝有极高的素质,否则整个国家将无法控制。而现实中能有几个皇帝是洪武爷那样的政治超人,而私心极重的朱家子孙又恪守祖训,对文武百官极不信任。无奈之下,只能求助身边的家奴――宦官。
对于朱祁镇这样一个长在深宫大内的幼稚少年而言,祖辈的荣光令他艳羡,做着英雄梦的他渴望自己也能如此。奸人王振曲意逢迎,投其所好,朱祁镇的悲剧人生大幕徐徐拉开。
有明一朝,北元的威胁始终存在。当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也是基于战略防御的考虑,希望能够天子守边,解决边患难题。但这位朱老四犯了和他爹一样的错误:你是马上皇帝,五征漠北,守边自然没有问题。但你的儿子孙子有你这样的“成功骏烈”吗?你定都北京简直是把子孙放在火药桶边上了。
1449年,北元瓦剌部大举进犯,“太监王振劝上亲征”。天真的朱祁镇于是力排众异,跟着大忽悠王振,亲统50万明军精锐仓促迎敌。一路走走停停,毫无章法,最终在土木堡被2万多瓦剌主力追上,伤亡过半,王振死于乱军,24岁的朱祁镇被俘,他的幸福生活从此结束,大明朝国运的下行通道也由此打开。
与北宋徽、钦二帝被俘身死的悲惨命运相反,身陷番营的朱祁镇因为和善待人、镇定自若,反倒赢得了瓦剌首领也先的以礼相待,还在蒙古交了一帮好朋友。加之留守北京的御弟朱祁钰及时登基,朱祁镇在也先手中从奇货变成了空质,于谦又指挥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朱祁镇在被俘13个月后,竟然安然无恙地回家了。
殊不知,出了虎穴,回到弟弟代宗朱祁钰安排的南宫,等待他的却是7年漫长的幽禁岁月。在这里,他尝尽世态炎凉。
明代宗朱祁钰比宋高宗赵构有人情味儿,至少没让哥哥客死番邦,但他又害怕哥哥回来抢他的皇位,于是尊奉哥哥为太上皇,把朱祁镇软禁在了南宫。这里不仅侍卫很少,连日常饮食都是通过一个小窗传递,有时还会断顿。一家为了糊口,朱祁镇的钱皇后不得不日夜赶制刺绣品,以换取必要的食品。那些年北京城的夏天也和现在一样酷热难耐,但南宫的大树却被尽数砍伐,因为代宗觉得“树木多,恐生叵测”,怕他哥爬树跑了。
该着朱祁镇命不当绝。代宗无后,又身染重病,于是朱祁镇生命中的另几个坏人徐有贞、曹吉祥、石亨全蹦出来了。南宫复辟,朱祁镇被拥立再度登基。一朝天子一朝臣,朱祁镇对徐、曹、石的拥立之功自然感激不尽,还以高官厚禄。但是小人毕竟是小人,石亨、曹吉祥招权纳贿,徐有贞妒贤嫉能,朱祁镇无法容忍了,经过多轮博弈,最终将几名奸贼绳之以法。
两世为人的朱祁镇深知大位来之不易,更晓“人间万苦人最苦”的深刻涵义。复辟之后,政治上他无法再现父辈的“仁宣之治”,但在具体事务上他尽施仁德,不仅宽容对待弟弟代宗及其家人,还偿还了太爷爷明成祖朱棣的一桩公案。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了天下,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终,他的儿子朱文圭(2岁)当时被幽禁于中都凤阳,历经五朝50余年。朱祁镇感慨此举“于亲亲之义,实所不忍”。于是释放了朱文圭等人。可怜57岁的朱文圭因长期与世隔绝,出来后竟然也牛马都不认识。
而朱祁镇最为后人称道的,则是临终前废除了宫妃殉葬的陋习:“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1465年,38岁的朱祁镇驾崩,谥曰英宗睿皇帝。而后世有史家将其列入《昏君传》――朱祁镇究竟是好是坏?
总体而言,朱祁镇是个好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老好人。除去夺门之变时被逼杀掉于谦外,他几乎没有滥杀无辜。受过良好儒家教育的他宅心仁厚,对人慈善(这一点他不像朱家子孙,倒很像赵宋皇家的亲戚)。他的宽厚让他在瓦剌营中得到了敌人的尊重,也让众多奸佞在他的治下为所欲为。
但他的职业是皇帝,老好人在职场注定要失败的。大明*在朱祁镇手上由盛转衰,他必须为自己的庸碌和错用奸佞负责。尽管天顺年间他痛改前非,广施仁政,但王朝的春天已被他挥霍殆尽,悔之晚矣。他大起大落的人生充满传奇,对个人而言这是财富;对王朝而言,只能说让朱祁镇做皇帝,是老天的一个错误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