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将章邯是如何被一步步被逼到投降项羽的?
项羽在巨鹿败章邯、捉王离之后,各诸侯军将领在坐山观虎斗的时候早已惊出数身冷汗,都对项羽佩服得五体投地,战事稍歇,他们便纷纷赶到楚营争相拜见项羽。项羽孤军深入、浴血奋战的时候,他们悠闲地旁观,如今胜券在握才假惺惺来献媚,项羽那心里的感觉可想而知,便让他们在营外候着。
及至项羽同意他们进山,却恰遇英布的蒲将军挑着张角的人头向项羽报捷,诸侯军将领被楚军的英雄豪迈彻底征服,惶恐中腿脚发软,不由跪倒在项羽营前,用膝盖走路,移进项羽帐内,匍匐在地,不敢抬头仰视,战战兢兢地各报姓名属国,请求加入下面的战斗,愿听调遣。项羽还在气头上,稍作敷衍说,诸位既然看得起蒇某,那先回营稍息,一有战事,自当烦劳诸位。期间,项羽也没给他们好脸色看,话语中间或有鄙夷奚落之意,诸将脸上也挂不住,一会儿红一会儿白,也只好唯唯诺诺,各自归营。
随后,赵王赵歇和丞相张耳也来感谢项羽的救援之恩。就在告别项羽之后,张耳顺路到了陈余军营,责怪陈余拥兵不救主,还让张黡的陈泽二人仅领五千人挑战秦军数十万军队,无疑送死。陈余争辩,说他二人执意如此,只好拨兵五千,不想全军覆没。张耳仍对此事怀疑,不断唠叨、追问,最后问得陈余动了气,说既然丞相怪罪如此,那你干脆收去我的印绶吧。说完,就将印绶交给张耳。张耳没有接,陈余便气愤地将印绶放在桌上。恰好他要上厕所,在他上厕所时,张耳手下劝他接受印绶,说天意如此。张耳被说动了,果然将印绶佩戴到自己的身上。等陈余上完厕所回来,发现印绶已经佩戴在张耳身上了,气得浑身直抖,随即一言不发地出营,带领数百手下,翻身上马,绝尘而去了。从此,相忘于江湖经年。而张耳取得将军印绶后,文武一肩挑,便将赵歇护送回信都安顿,自己带领赵国兵马跟随项羽攻秦了。
此时,项羽的楚军加上各诸侯军,兵力约有三四十万,这时候的项羽就不是当年的项羽了,手下精兵众多,军中威望如日中天,项羽想趁热打铁,进攻章邯,以报杀叔之仇。范增却劝项羽暂缓进攻,不必太性急,如今已经截断秦军粮道,大可待他粮少兵慌之时下手,那样则稳操胜券。项羽觉得有理,便在漳河南面扎营,与位于棘原的章邯秦军对垒。章邯畏惧,加强戒备,据垒固守。
章邯既不敢战,又不敢撤,两难之时,只能派人快马加鞭将情况报告京城的二世胡亥。赵高当权,内外一把抓,听说章邯有奏报,他对章邯颇为忌惮,便拦截下来,不送二世,让二世蒙在鼓里。后来二世不知从哪得到消息,向赵高问起章邯军的情况,赵高便捏造事实,说章邯手握重兵而对付不了几股盗贼,是纵盗玩寇的行为,建议颁诏向章邯严格问责。二世一个深宫里的糊涂虫,凡事赵高说一不二,就依其言。
章邯接到二世的诏书后,这个气啊,人家前线浴血奋战,朝廷还疑神疑鬼胡乱问罪,简直是前面挨打、后面受气呀。不过,章邯怕项羽,但他更怕胡亥、赵高,前有白起、蒙恬、李斯的前车之鉴,他不得不防啊。于是,他接诏书后,又派长史司马欣火速进京,面见二世,向他当面说明情况。然而,司马欣进京后,却怎么也无法见到二世,何解?原来,忌惮章邯的赵高故意不让司马欣见到二世,凡来朝见,赵高就使人推脱,借此使章邯的军情不达上闻,消息*得铁桶一般。司马欣一等数日,老不得皇帝召见,后来一打听,原来是赵高使诈,司马欣惊惧,担心受牵连,赶快逃出了京城,奔回棘原。章邯一听到司马欣回报,更是如同跌到冰窖里,浑身上下冷透了。
章邯无奈之时,又听报告蒲将军率楚军杀将过来,只得派偏将出去迎击。不到半天,偏将败退,章邯只能亲自披挂上阵,迎战蒲将军所率楚军,战到一二时辰,难分胜负。正在此时,忽然楚军后面飞尘扬起,杀声震天,原来项羽亲自前来增援了。秦军一孟惊呼,慌忙退却,章邯压不住阵,也只得退却,楚军追了一段,才鸣金收兵。章邯逃回大营,才松了一口气。
和不成,战又败,章邯真是进退无据,忧惧更深。这时,都尉董翳向章邯进言,劝他投降楚军。章邯说,项羽记着杀叔之仇,终是不肯纳降的。董翳建议派司马欣前去,准成。章邯召来司马欣,一番说词后,司马欣同意接受此项任务,他拟好降书,前往楚营而去。谁知司马欣此去楚营,项羽竟然一说便通,不念旧仇,同意纳降。原来,司马欣曾任栎阳狱掾,当年项梁犯事,司马欣曾予以搭救,与项家叔侄有些交情,加上范增从旁劝导,不要以一私仇影响灭秦大事,因此他一去便成了。所以,办事还是要关系,陌生人办事,即使是投降这样的事,那都不一定能办成!于是,章邯终于实现了投降这一梦寐以求的“理想”。然而,章邯为何手握二十几万军队而投降起义军,这是颇令人费解的。章邯作为秦末秦朝的顶梁柱级的大将,他的指向直接影响着朝廷的命运,章邯不降,秦朝不一定会亡,至少不会那么早灭亡。但是,要使一个章邯这样威震天下而又肯定爱惜羽毛的大将投降,只可能是被逼至绝路了,才会选择如此的下策,那么可以想像,胡亥和赵高给章邯的压力有多大,其威胁恐怕比投降还让他更屈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