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占据蜀地的功臣法正 虽足智多谋但锱铢必较

法正何许人也?此乃当年竭诚尽智、鼎力相助刘备集团,迫降刘璋占据益州,与魏、吴形成鼎足之势的关键人物。刘备对其格外赏识和器重——法正被封为蜀郡(成都)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其位之高其权之重,大有盖过诸葛亮的势头。

然而,我思来想去,总觉得法正那些年的所作所为不是那么地道那么对劲儿。你想啊,法正一直端着刘璋的饭碗,背地里却尽干些砸刘璋锅的事。不管怎么说,这总归不是忠臣义士之所为吧?

有人总爱替法正辩白,说什么刘璋庸碌无能,法正怀才不遇,改换门庭何错之有?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谁都有选择的*,这没错。但*也不是绝对的,选择也不是没有原则和底线,公序良俗总还要遵循。因此,在老板(主人)把自己看成庸常之辈而不予重用,大丈夫(君子)一般有两种选择:一是不就此职,“挂冠而去”,另投明主,抑或辞官归隐,等到明主当家,再重出江湖。二是忍气吞声,埋头苦干,做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同时骑驴找马,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而法正是怎么做的呢?他既不离开益州,刘璋的官照做、薪俸照拿,却天天吐怨言、发牢骚而不肯勤于工作,继而乘工作之便,私通刘备,为其提供情报,出谋划策,最终还逼迫刘璋投降……如此吃里扒外、卖主求荣,法正不是奸佞小人还有谁是?依我看,他不但是小人,还是小人中最坏的那种。

平实而论,在刘备夺取益州后,法正在蜀郡治理以及辅佐刘备拓疆扩土、抵御外敌入侵等方面是出过不少好主意,做过一些有益工作的。但是随着权势的膨胀,藏在他内心深处的“魔鬼”便破门而出,逞凶发威,睚眦必报。几个只是曾在背后说过他坏话的人,便被他擅自处死。有人向诸葛亮报告法正的骄横跋扈,滥杀无辜,要求诸葛亮禀告刘备,抑制约束法正的作威作福、肆意妄为。可向来执法严明的诸葛军师却打起了哈哈,借故为其开脱。这或许是因为刘备对法正过于器重,诸葛亮自叹弗如,不愿得罪法正,或者是因为法正是原益州刘璋部投靠刘备的代表人物,在刘备刚刚夺取益州立足未稳之际,有团结新近归降旧*的策略考量。但不管怎样,法正这种小人得志便猖狂的嘴脸还是暴露无遗了。

不知幸也不幸,法正没等到刘备称帝,就于建安二十五年因病呜呼了,只活了45岁。否则,以他飞扬跋扈、睚眦必报的性格和所作所为,最终的下场如何还真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