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用什么不齿手段让明朝延续了60年
张居正被梁启超称为“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他以帝王师的身份辅佐万历皇帝拯救了处在崩溃边缘的大明帝国。
但另一方面,他在世时却饱受非议,死后更被抄家夺爵。
是什么导致了如此悬殊的毁誉呢?
百万级畅销书作家度阴山在他的热卖新书《帝王师:张居正》中认为,张居正作为政治家,只要有助于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便毫不在乎手段的正义与否,这让他一方面成为政敌眼里最卑鄙的弄权小人,一方面又成为百姓心中最伟大的救国英雄。
1勾结太监,铺平政治道路
登上首辅之位后,张居正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处理与司礼监掌印冯保的关系。冯保是内廷的权力代表,没有这个人的许可和帮助,张居正的政治理想就不可能实现。
政治家解决问题不必当面锣对面鼓,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仆人游七。他要游七去结交冯保的心腹徐爵,两人都属于同一层面,有共同语言。
张居正的主动,引起冯保的特别关照。他沾沾自喜,嘱咐徐爵:“一定要把游七当成你失散多年的亲兄弟,有你就有他,他没你就没。”
两人很快就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也成了张居正和冯保的传话人。张居正委婉地传话给冯保:“内廷是你的天下,你别把手伸到外廷,其他事,我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换作其他太监,对张居正的警告必会拍案而起。但张居正很幸运,他遇到的是冯保,一个还有良知的太监。冯保给张居正回信说:“您放心治国,至少在内廷,不会有人给您添乱。”
张居正吐出一口长气,谆谆叮嘱游七,一定要和徐爵保持良好的私人关系。这个关系就是内廷稳固的基石。
2大收贿赂,稳固帝国边疆
张居正向帝国国防投入过不打折扣的精力。他时常同从边境回来的官员喝酒——酒是上好的酒,他自带——他替人家斟酒,听人家说边境之事。
当徐阶和高拱斗得死去活来时,张居正却在书房里认真研究帝国边防的漏洞。这种良苦用心,使他成为明帝国的军事专家和一流的战略家。
张居正是有心人,对出色的将军总会密切关注。
早在隆庆二年,刚入内阁的张居正就和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结下了深厚友谊,为日后的国防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年来,戚继光、李成梁都时常给张居正送礼,有时候礼物还很重,张居正都笑纳。但接受礼物后,张居正会再变相地送出去。他不是道德圣人,但也不是唯利是图的小人。
有人曾问他:“处于风口浪尖,为何要收别人的礼品?”
张居正回答:“戚继光、李成梁在边关,一要应对外敌,二要关注朝廷的动向。边帅能否立功,大部分是取决于朝廷的方针。而决定方针的那个人正是我,如果我不收下他们的礼物,他们怎能安心御敌?政治和军事,本就是一回事,不可分割来看。”
在戚继光、李成梁、殷正茂、凌天翼等名将的帮助下,张居正主事时期的明帝国边患被彻底解决。
3排除异己,整顿朝廷吏治
看到张居正坐上首辅宝座,仍然忠诚于高拱的那群言官感觉黑云压城,他们惶惶不安起来,常常坐到一起商议对策。如你所知,没有领导时,他们就是群无头苍蝇,只会嗡嗡,绝拿不出有效的行动来。
张居正显然不是这样的人,他一上任,就向他们举起了棍棒——京察。
新任吏部尚书杨博大力支持张居正,两人通过京察把一大批言官罢黜。张居正毫不留情地铲除这些官场蛆虫,就如同铲除院子里的臭*一般。
有人曾提醒张居正,这群言官中也有能人,不能一竿子划拉一船人。张居正说:“时间紧迫,没有时间去察看谁行谁不行,他们遇上我只能算他们倒霉。只要**不倒霉,冤枉几个人算什么?!”
这就有些霸道了,甚至有违圣人的教诲,圣人不是说过:“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
张居正说:“说这话的人绝对不是身当大任的人,否则他不会说出这种废话来!”接着,他就说出了那句名言,“二三子以言乱政,实朝廷纪纲所系,所谓‘芝兰当路,不得不锄’者。知我罪我,其在斯乎!”
张居正讨厌高调的道德理想主义者,他们虽然能获得舆论的支持,但让他们去做事,他们就会用毫无用处的道德代替能力,结果只能是处处碰壁,一事无成。
政治家,尤其是伟大的政治家,靠道德是做不成事的。只要有“为天下谋福”的志向,抛弃一些腐朽的道德,不择手段是天经地义的。
自古以来伟大的政治家,哪一个是道德完人?他张居正更不是,他也不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