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围城》历史真相 姐妹保镖如何智救孙中山
电影《十月围城》,引发了新一轮“孙中山热”。影片讲述*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905年在香港遭清廷杀手行刺。为了保卫他,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纷纷慷慨赴义。对此,历史学家表示,这部电影的情节轰轰烈烈、让人感动,实际上却属虚构。那么,历史上的这一段史实真相究竟是怎么样呢?
伦敦——突遭秘密绑架
1896年9月23日,孙中山乘坐“麦竭斯底”号轮船,从美国纽约出发,赶往英国利物浦。清*驻美公使杨儒获悉其行程后,立刻电告驻英公使龚照瑗。龚照瑗接到电报后,立即派使馆参赞——英国人马格里前往英国外交部,要求英国*协力缉拿孙中山。但这一要求被英国外交部拒绝。龚照瑗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派侄子龚心湛与马格里找来的私人侦探,一起从英国首都伦敦潜往利物浦,跟踪孙中山。
9月30日,孙中山抵达利物浦,并于当晚乘火车到达伦敦。他不知道,一路上,龚照瑗派出的私人侦探,一直在不远处盯着他。
第二天,孙中山来到波德兰区覃文省街46号,拜访英国老师康德黎。两人寒暄之后,康德黎在其寓所附近,给孙中山找了一家私人旅馆住下。
10月11日,星期日。上午10:30,孙中山像往常一样走出旅馆,准备去康德黎家,和他一起去教堂做祷告。半路上,一个东方男子从后面赶上来,用英语问孙中山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孙中山说:“我是中国人。”那人又问他来自哪个省。孙中山答说:“广东省。”那人马上称自己也是广东人,名叫邓廷铿。不知不觉中,孙中山的身旁,一左一右各冒出了一个“路人”,不紧不慢地跟着他们。
孙中山生前曾多次遭遇暗杀事件说话间,他们已经到了一栋楼房的门口,突然邓廷铿和两名“路人”不由分说,一把将孙中山拉了进去,把他关进楼上的一个房间。
不久,马格里走了进来。他对孙中山说:“中国总理衙门早就在等你回去了,等安排好轮船就送你回去。”孙中山直到此时才明白,自己已被清*驻英使馆诱捕。想要不被押解回国,他必须想办法自救。
*孙中山的那栋楼房,在一个不大的院子里,墙外就是人来人往的街道。马格里离开后,孙中山从身上找出一张纸,给康德黎写了一封求救信。他用信纸包着硬币,攥成一团,隔着窗户朝马路上掷。但是,纸团落在院子里。马格里立即派人把窗子封死,以免走漏风声。
孙中山并没有放弃希望,一直在琢磨脱身之策。10月16日,使馆的英国仆人柯尔走了进来。孙中山突然灵机一动——多数英国人同他一样,也是虔诚的基督徒,这对他来说也许是个机会。于是,他开始同柯尔攀谈,巧妙地聊起了基督教。很快,同为基督教徒的柯尔对孙中山的遭遇感到同情,爽快地同意将求救信送出去。
10月17日下午,正在焦急打探孙中山下落的康德黎,收到了求救信。他和孟生都觉得,必须分头采取行动,以防使馆方面紧急押解孙中山出境。随后,孟生径直闯进使馆,要求见孙中山。而康德黎则雇了一名私人侦探,叮嘱对方一定要在中国使馆外彻夜蹲守。接着,他连夜赶到《泰晤士报》社,向该报披露了孙中山被绑架的消息。
在英国*的严密监视下,龚照瑗一直无法将孙中山偷送出去。他在发给北京总理衙门的电报中诉苦说:“孙犯已在馆扣留十三日,有犯党在馆旁巡逻,馆中人出入,亦必尾随,日夜无间,竟无法送出。外间亦有风声,船行亦不敢送,只得将购定之船退去。”
10月23日下午,在英国外交部人员和伦敦警方的陪同下,康德黎一行来到中国驻英使馆,将孙中山接回家。英国和其他欧美国家的许多报纸,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追踪报道和评论。孙中山的名字,就此传遍了全世界。
南京——两度险遇行刺
孙中山在伦敦遭绑架之后,海外华人、华侨对他的人身安全极为关注。一些习武团体或个人,纷纷毛遂自荐,不顾他的婉谢,追随其左右。在追随过孙中山的众多保镖中,有一对“姐妹花”。她们就是与秋瑾并称为近代中国“三女杰”的尹锐志、尹维峻姐妹。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昌起义,取得成功。当时,孙中山正在欧洲宣传中国革命,并为此筹款。他听到这一喜讯后,立即动身,乘船回国。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此时,对革命党人来说,保护孙中山的安全,成了头等大事。
孙中山抵达上海的当天下午,革命党人沪军都督陈其美,意外地收到了一条令人吃惊的情报:有人企图行刺孙中山。他立即下令上海军警加强警戒,同时将情报通报给了孙中山的保镖尹锐志、尹维峻姐妹。
12月25日下午4点,孙中山按原计划来到哈同花园,同上海各界人士会面。他的身后,跟着一位文静的女秘书(尹锐志),而女秘书的身后则跟着一个侍女打扮的“小姑娘”(尹维峻)。宴会结束后,众人走进一个大厅,观看演出。孙中山与陈其美并肩坐在前排;尹锐志就坐在孙中山身后的座位上;尹维峻则到处走动,与人交谈。演出进入高潮时,台上的一名武打演员展示了一个高难度的动作,引得全场喝彩。就在此时,尹锐志突然拔出手枪,将舞台上的两盏大吊灯击灭。尹维峻见状,立即飞身跳上舞台,摁住了那个武打演员——他正是企图行刺孙中山的杀手!原来,当时演艺界有一条行规:演员在演出时,不能看台下的观众,只能专心演戏。而那个展示高超功夫的演员,开场后却频频向台下窥望,直到演出进入高潮后才开始卖力地表演,试图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再伺机下手。不过,他的伎俩最终被尹氏姐妹看穿,孙中山得以躲过一劫。
1912年1月1日上午,孙中山乘坐火车,从上海出发赶赴南京,并于当天晚上10点举行临时总统就职典礼。第二天下午,他带着一名文职秘书,走出总统府,沿街体察南京民情。其间,尹氏姐妹混在不远处的人群中,严密观察周围的动静。在夫子庙内,孙中山站在一张椅子上,开始进行他出任临时大总统后的首次演讲。孙中山侃侃而谈,市民们则奔走相告。很快,街头的人流向夫子庙拥去。
此时,危险再次逼近了孙中山。在奔向夫子庙的人群中,藏有三名来自广东的刺客。他们是清廷江南提督张勋逃离南京时留下的散兵游勇。他们以为南京街头的人听不懂粤语,便肆无忌惮地商量好了分工。但他们没料到,懂粤语的尹氏姐妹不仅早已盯上了他们,还将他们的话听得一清二楚。
姐妹俩互相递了个眼色,很默契地完成了分工。尹锐志立即走到两名刺客面前,双手齐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下二人的手枪和状元梅花笔。尹维峻则发现,她的对手似乎有些功夫,便决定智取。她乘其不备,将他绊倒在地,并眼疾手快地抽走了他身上的匕首。不一会儿,他挤到了孙中山的身边,伸手去摸绑腿,却发现匕首已不翼而飞。他吓得掉头就跑,哪里还顾得上动手。
日本——轮船上躲过暗杀
1912年,孙中山让位袁世凯,以换取其反清,但袁世凯很快就露出了专制*的真面目。1913年3月20日,他派人刺杀了**宋教仁。此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主张用武力讨伐袁世凯。但不足两月后,讨伐行动宣告失败,孙中山*南下广东。袁世凯得到消息,立即电告香港情报人员采取行动,企图暗杀孙中山。
1913年8月3日,孙中山乘德国轮船“约克”号到达福建马尾。了解袁世凯*内情的日本驻华领事馆武官多贺宗之少佐,上船面见孙中山,告之福建不宜久留。他建议孙中山改乘日轮“信浓丸”,经*转赴日本。孙中山接受了建议,于次日抵达台北,下榻于梅屋敷(现台北中山纪念馆)。当时的梅屋敷,是一家日本料理店。孙中山在此居住期间,受到日本警方多名警卫的保护,外人都不知他的行踪。
8月9日,孙中山抵达日本神户港。神户水上警察署的事务长,带领警队登船搜查。船长郡宽四郎是孙中山的旧友,他机警地让孙中山躲进船长办公室的一间小屋,然后若无其事地把事务长请进办公室喝茶。3个小时过去了,警察们一无所获,只得悻悻地下船离开。孙中山就这样有惊无险地过了这一关。
8月17日,孙中山在几名日本便衣警察的护送下,辗转来到了日本首都东京。
在东京期间,孙中山隐居在头山满家隔壁的一座住宅内,4名便衣警察与他同住,提供不分昼夜的保护。所有来探望他的人,必须先经过头山满家的一个通道,然后由便衣警察征求孙中山的意见,“如同意见面……(访客)接受便衣警察的搜身,完毕后,再脱鞋……穿过十二三张榻榻米的走道,到孙文房间的外面,通报一声,再进到孙文的房间。”
广州——*中化妆脱险
在孙中山遭遇过的暗杀事件中,最惊险的一次发生在1922年。
当年6月中旬,广东军政领袖陈炯明背叛革命,决定发动*。他秘密发出手令:16日凌晨3点进攻孙中山的官邸,凡捉住孙中山的官兵,奖赏大洋20万。
6月15日,从下午5点到晚上11点,孙中山就不断接到陈炯明要发动叛变的报告,但他一直不相信,坚决不肯撤离官邸。16日凌晨2点,官邸内的卫士们清晰地听到了叛军集合的号声。在反复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卫士们强行给孙中山换上一件白布长衫、戴上一副墨镜,将他装扮成医生模样,在两名卫士的护送下离开。
当时,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有孕在身,不便同行。离开前,他特意安排两名可靠的卫士负责保护夫人。
拂晓前,叛军开始攻击孙中山的官邸。仅仅五十余人的卫队毫不畏惧,一直坚守到下午4点。但叛军靠着优势兵力,发动强攻,最终从后门攻入。突围时,两名卫士由于过于紧张,竟将宋庆龄带进了陈炯明部队一个军官的住所。幸好这名军官富有正义感,帮助宋庆龄脱离了险境。经历这次奔波,宋庆龄腹中的孩子不幸流产。
两个月后,孙中山离开广州,取道香港转赴上海。仅仅半年后,孙中山的军队就重新杀回广州,夺回了对广东的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