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是长平之战罪魁祸首?蔺相如支持换下廉颇
蔺相如,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蔺相如是长平之战的罪魁祸首?
2000多年来,我们中国人对“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的蔺相如推崇备至,几乎成为正义的化身,是爱国英雄的榜样,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
不过在本居士看来蔺相如其实就是一个欺名盗世、祸国殃民的跳梁小丑而已。他所做的每一件事绝对不是在帮助赵国,而是一步一步将赵国拉向万劫不复的深渊“长平之战”。第一就是所谓的“完璧归赵”,蔺相如为了一块破石头和氏璧不惜代替赵国得罪强大的秦国!更主要的是这提倡了赵国的好货之风。可以肯定自蔺相如完璧归赵获得重用后,赵国肯定掀起一股向国王献宝的高潮。就如同今天保利公司花巨资收购圆明园的水龙头一样,紧接着芒果台就用更多的钱来买回“皿方罍”,把这些钱花在这些虚的上面,为什么不用来改善民生呢?赵国*当时如果把完璧归赵的心思用在发展农业上,赵括就不会因为部队缺粮,*选择出击与吴起决战了。
第二“渑池之会”蔺相如舍命争取的不是国家尊严,是变相证明赵国图虚之名,为了一点点面子上的事情再次得罪秦国,就如同《新闻联播》里我们总是应约与美国*通话一样,赢的是虚名输的是里子。赵国为了一块石头和一点虚名得罪强大的秦国,*选择应战,致国家于险地有必要吗?就如同今天的朱成虎将军口无遮拦的说,中国愿意以西安以东所有城市回到石器时代,与美国打核战一样,这样逆天的得罪全人类的话有必要说吗?
第三“负荆请罪”一个太监的家臣因为替赵惠文王保住了一块石头,争回了点虚名,其地位居然可以比国之重器廉颇还高。这绝对是对赵军所有将士的一种打击。让他们对自己职业感觉失望。国家需要的是奇珍异宝,不是国土安全。廉颇为了自保负荆请罪的姿态更是强化了赵军将士这种共识。廉颇后来还是出逃去了魏国的。
所以在蔺相如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登上高位后不久,秦军就发动了“长平之战”活坑了40万赵军,把赵国一个有能力和秦国一样统一中国的国家,打成了残废。赵国从此一蹶不振。蔺相如也在长平之战后不久死了,估计是自杀而亡的。
蔺相如支持换下廉颇?
秦赵之间围绕着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战争。这时,名将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执掌军事事务的只有廉颇。于是,赵孝成王命廉颇统帅20万赵军阻秦军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参见长平之战)。当时,秦军已南取野王(今河南沁阳),北略上党(今山西中部地区),切断了长平南北联系,士气正盛,而赵军长途跋涉而至,不仅兵力处于劣势,态势上也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面对这一情况,廉颇正确地采取了筑垒固守,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他命令赵军凭借山险,筑起森严壁垒。尽管秦军数次挑战,廉颇总是严束部众,坚壁不出。同时,他把上党地区的民众集中起来,一面从事战场运输,一面投入筑垒抗秦的工作。
赵军森严壁垒,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廉颇用兵持重,固垒坚守三年,意在挫败秦军速胜之谋。秦国看速胜不行,便使反问计,让赵王相信,秦国最担心、最害怕的是用赵括替代廉颇。赵王求胜心切,终于中了反间计,认为廉颇怯战,强行罢廉颇职,用赵括为将。虽然蔺相如力谏,指出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不适合担此重任,但赵王不听,任用赵括为将军。赵括代替了廉颇的职务后,完全改变了廉颇制定的战略部署,撤换了许多军官。秦国见使用赵括为将,便暗中启用武安君白起率兵攻赵。大败赵括军于长平,射杀赵括,坑赵兵四十余万。赵长平之战,赵国损失四十五万人。
长平之战后,秦国趁势包围赵都邯郸(参见邯郸之战),持续一年多,幸有魏公子信陵君窃取兵符相救得以不灭,但国力已大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