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帝30年不上朝的真正原因 是无为而治吗?
一、少年万历的烦恼
万历皇帝人如其号,在位时间长达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最长的一个皇帝。而同时他也是明朝出土最早的一个皇帝,他的陵寝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发掘,是新中国成立后主动发掘的唯一帝王陵,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他的遗骨被付之一炬。作为皇帝,在位时间长实在不是什么好事,据说当初考古学家之所以选择发掘定陵,主要就是考虑到万历在位时间长,陵寝里的陪葬品应该比较丰富。
此外,在位时间越长,赶上的事情也越多,承担的责任也越大,在万历统治的四十八年里,发生了许多事情,许多导致明朝灭亡的事件似乎都可以在万历时期找到源头,因此史学家们给万历的盖棺定论是??“明亡于万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漫长的统治带给万历的“寂寞身后事”有两个:一是开棺焚尸;二是遗臭万年。实在是倒霉透了。
明亡于万历,早已是史界定论,大众共识。但是经验语我:凡是轻视古人,将历史事件简单化的看法,多半是不全面的。因此,有必要揭开盖在万历身上的这口大黑锅,看看里面到底有些什么。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万历的成长经历。
万历名讳朱翊钧,是隆庆皇帝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李贵妃,他既非嫡出,也非长子,按照明代“立嫡,无嫡立长”的继承法则,他本没有机会登上皇位。但是命运之神却偏偏“垂青”朱翊钧,陈皇后身体不好,没有生育,他的两个哥哥又先后夭折,朱翊钧就以长子的身份取得了皇位继承权。隆庆二年,朱翊钧被立为皇太子,当时他只有五岁。
朱翊钧小的时候聪明乖巧,很会来事。有一天,隆庆皇帝闲来无事,就在宫中策马奔驰,朱翊钧见此情景上前劝谏:“陛下是天下之主,独自骑马奔驰,万一摔下来怎么办?”五岁的孩子就知道从**出发考虑问题,而且寓关爱于批评,表达了对父亲安全的担忧,体现了孝道。隆庆听后十分高兴,翻身下马,与朱翊钧亲近。他一定在心里想:我儿如此懂事,朱家*后继有人了。
不仅深得父亲的喜爱,朱翊钧也凭借聪明智慧,得到了皇后的认可。陈皇后患病期间,朱翊钧随母亲李贵妃一同侍候起居,皇后听到朱翊钧的脚步声就十分高兴,支撑着病体勉强起身。有时候陈皇后拿出经书考问朱翊钧,朱翊钧都能大声地回答,陈皇后和李贵妃都非常高兴,两宫之间的关系也因此相处得十分融洽。
摆平了皇上和皇后,朱翊钧登上皇位只是时间问题。四年以后,隆庆驾崩,朱翊钧继位,年号万历,时年九岁。
登上皇位以后,万历受到全方位的“培养”,也受到全方位的管教与约束,太后以培养一代英主为己任,对万历管教极为严格。万历对母亲极为恭敬惧怕,直到大婚以前,万历一直与母亲慈圣太后共同居住在乾清宫,在太后的眼皮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工作上主要依靠首辅张居正,张居正精明能干,将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万历只是在张居正的引导下走走程序,参与一些象征性和礼仪性的活动,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学习处理政务。
学习上也由张居正主管,学习内容主要是经书、书法和历史,张居正亲自给小皇帝安排老师,亲自编定教材和讲章,有时还亲自授课。生活上主要由太监冯保负责照顾,万历称冯保为“大伴”,与冯保形影不离,他的一举一动,也都在冯保的监督之下。
张居正和冯保关系密切,两人又深得太后的信任,太后经常通过两人了解万历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如果万历做了什么错事,张居正和冯保就会向太后报告,太后就会给予万历处罚,有时能罚脆几个小时。
这样,太后至上而下,张居正和冯保至下而上,形成一个铁三角,对万历进行规范,就像一个紧箍咒戴在万历的头上。万历勤奋好学,他把谨天戒、任贤能、亲贤臣、远嬖佞、明赏罚、谨出入、慎起居、节饮食、收放心、存敬畏、纳忠言、节财用十二事写于座右,时时提醒自己。
作为皇帝,万历的一言一行都有极高的道德标准,都要受到超乎常人约束,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任意妄为,虽然贵为皇帝,但由于缺乏*,他的生活幸福指数,还比不上一个地主家的少爷,有时连赏赐太监、宫女的钱都拿不出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套在万历头上的紧箍咒也逐渐有所松动。万历六年,在十四岁的时候,万历举行了大婚,虽然大婚的时间和对象都是秉承母后的意思,但是婚后太后从乾清宫搬到慈宁宫,从此万历脱离了母后的日夜监视。万历十年,长子朱常洛诞生,虽然万历不喜欢他的长子,但自从他当上父亲以后,太后不再干预他的生活。同年,张居正去世,万历摆脱了张居正的影响,真正实现了亲政。
亲政以后,万历并没有表现出大权独揽后的张狂与放任,仍然热爱读书学习,他命人把历代祖先的《实录》抄出副本供他阅读,又命令太监在北京城内广泛收罗各个领域新出版的图书供他阅读。
这样一个聪明孝顺的孩子,勤奋好学的青年,宅心仁厚的皇帝,几年以后却不再上朝,被称为“万历怠政”,并背上了“明亡于万历”的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