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史解密:谁被孙中山尊称为“民国第一伟人”?
1915年10月1日,农历乙卯年八月二十三,星期五。
这一天,*总统府的工作人员匆匆将一份辞呈送到袁世凯的面前。而写这份辞呈的人同样在*内办公——四面环水的瀛台庆云殿内,中华民国副总统黎元洪正静静地等待批复。袁世凯打开辞呈一看,黎副总统无非就是说自己水平有限、才疏学浅、力不从心、夫人身体不好等一堆借口。其实这个意思黎元洪此前已当着袁总统的面提过好几次了,只不过每次后者都打哈哈敷衍过去。要知道,如今正是自己手下一班人筹划帝制的关键时期,如果像黎元洪这样德高望重的民国元勋甩手不干,那自己将如何向民众和舆论交代?
当然,对于黎元洪坚决要求辞职的真实意图,袁世凯本人也是心知肚明的,不就是对自己紧锣密鼓准备称帝表示不满吗。不过他怎么也没想到,一向被戏称为“泥菩萨”的黎元洪如今居然也有发飙的时候!
黎元洪(1864—1928),在民国初年的政坛上堪称传奇人物。他是辛亥革命后的第一位都督,民国时期曾两任大总统、三任副总统,连孙中山都尊其为“民国第一伟人”。早在孙中山时代,作为辛亥革命元勋的他就被推举为临时副总统。更重要的是,黎元洪品德出众,有着“黎菩萨”的美誉,这在风云变幻莫测的清末民初政坛实属难得。然而可惜的是,黎元洪虽然名望很高,但他并不属于北洋集团,因此手中既无权又无兵,结果其总统的宝座就很不牢靠。有趣的是,由于湖北人“黎”“泥”不分,因此“黎菩萨”又常被戏称为“泥菩萨”。面对北洋集团内一干强人的虎视眈眈,他有时的确如“泥菩萨”过河般自身难保。
想当年武昌起义成功后,面对群龙无首的尴尬局面,革命党人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位临时首脑,他便是前清军官、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时年47 岁的黎元洪虽然并非地方军政长官,但与发动革命的那些青年军人比起来,在湖北当地的声望还是很高的。而他之所以能够得到各界的一致推举,并维持住来之不易的革命局势,其最大的一个法宝便是“以德服人”。早在北洋水师学堂深造时,黎元洪就因常替同学承担过错而被其老师严复评价为“德有余而才不足”。
武昌起义爆发后,在革命党人枪口的威逼下,原本与革命八竿子打不着的黎元洪*出任湖北军*首脑,就这样糊里糊涂走上了革命道路。不过一旦进入角色,黎元洪也毫不含糊,显示出较强的敬业精神。一旦认定了共和事业,他便将自己的余生都致力于维护法统、反对专制,为此曾颇有豪气地说:“谁无肝胆?谁无热诚?谁不是黄帝子孙?岂甘作满族奴隶而残害同胞?洪有鉴于此,识事体之大有可为,乃誓师宣言,矢志恢复汉业,改革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
1913 年10 月,在镇压了“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黎元洪则为正式副总统,仍兼湖北都督。为了更好地控制这位革命元勋,袁世凯在这年年底派段祺瑞赴武汉,威逼黎元洪北上就任副总统。令黎元洪多少有些欣慰的是,当他抵达北京前门火车站时,受到了袁世凯总统及众多官员民众的热烈欢迎。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袁世凯还特地让“黎菩萨”乘坐连自己都很少使用的金漆朱轮双马车——这可是当时全国最为奢华、规格最高的专车了,此前也只有1912 年孙
中山来北京时乘坐过!
到1915年,眼看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步子越迈越大,老好人黎元洪终于沉不住气了。事实证明,一旦突破自己的心理底线,即便是被视为“泥菩萨”,黎元洪也敢不计后果地发飙呢。
据黎元洪的后人回忆,当年袁世凯紧锣密鼓地准备复辟称帝时,有一次他亲自去瀛台拜访黎元洪并试探其态度:“近来有许多人要我做皇帝。亲家,你看怎样?”不料后者当即措辞激烈地说:“辛亥革命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死者何止千万,如今大总统回头再做皇帝,如何对得起这些先烈?”
与此同时,黎元洪还毫不妥协地同鼓噪帝制的政客们斗争。
从1915 年11 月起,黎元洪就拒领副总统薪金,并坚请裁撤副总统办公室,同时不断向参政院请辞。至于损失每月三万块大洋的巨额薪水,他也毫不在意。
1915 年12月13日,袁世凯正式称帝,改元“洪宪”。两天后,他发布的第一道敕令就是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以表彰其武昌首义、恢复华夏汉土之功。
但令袁世凯万万没有料到的是,“黎菩萨”这回骨头真的硬起来了。册封令颁布后,文武百官在国务卿陆徵祥的带领下到东厂胡同黎宅祝贺。”不料黎元洪却当场回答说:“大总统虽明令发表,但鄙人决不敢领受。盖大总统以鄙人有辛亥武昌首义之勋,故尤于褒封。然辛亥起义,乃全国人民公意,及无数革命志士流血奋斗,与大总统主持而成,我个人不过滥竽其间,因人成事,决无功绩可言,断不敢冒领崇封,致生无以对国民,死无以对先烈。”说完就退入内室不再露面,陆徵祥等人只好悻悻而去。随后黎元洪又命手下草拟了一份声明,公开表明了自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