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诸葛亮究竟用过“空城计”吗

历史上的诸葛孔明用过“空城计”吗?

诸葛亮智谋过人,在《三国演义》上被描绘得神乎其神。尤其是他在西城使用“空城计”,不费一兵一卒,抚琴一曲,竟惊退了司马懿十五万大军。

《三国演义》上说,马谡失守街亭,诸葛亮眼看大事已去,立即传令退军。当他把帐下大将都分拨出去后,亲自引兵五千至西城(今甘肃天水西南)搬运粮草。忽然得到司马懿统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的报告。这时,诸葛亮身边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而所带的五千军,又分出一半运粮去了。诸葛亮登上城楼,果见尘土冲天,魏兵正向西城杀来。他急中生智,叫把所有旗帜藏起,军士各守岗位,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和高声喧哗。然后令大开四门,每一城门用二十个军士扮成百姓,洒扫街道。诸葛亮携带两个童子,坐在城楼上悠闲地弹琴。司马懿见状大惊,疑有伏兵,又素知诸葛亮谨慎,遂引兵而退。

身为中国人,应该没有不知道“空城计”的,然而,大家所熟知的上面这段“空城计”却只是罗贯中老先生虚构的一出戏,真正在历史上,当时诸葛亮并没有用过此计。

不过事实上,在诸葛亮生活的三国时代,倒是有人真正用过“空城计”,只是此计的两个主角不是刘备和曹操,而是发生在曹操和孙权以及曹操和吕布的部队之间——三国时期真正的空城计是在公元226年,曹操手下大将文聘驻守石阳(今湖北黄陂西),孙权亲率五万大军来袭。“时大雨,城栅崩坏”,难以守卫。文聘“乃赦城中人使不得见,又自卧舍中不起”。孙权“果疑之”,“遂不敢攻而去。”(《三国志。魏书。文聘传》)《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魏略》称:曹丕在位时,大将文聘镇守江夏。

孙权以五万兵马包围文聘于石阳(今湖北孝感境内)。吴军突然来攻,石阳城中的魏军人数不多,很难抵挡。文聘苦思之下,忽得奇计:城里的军民都躲藏起来,他自己也躲在官衙里,不再露面。孙权觉得非常可疑,就对部将说:“文聘是曹营大将,非比等闲之辈。如今他知我来攻,却毫不防备,其中大有狡诈,还是撤退为好。”于是,他引兵退走了。

《魏略》是魏国的郎中鱼豢所撰的,他记载同时代人的事迹,应该比较可信。

而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的第一集就讲道“曹操被诸葛亮抢走了空城计的发明权”。

易先生说曹操是在和吕布作战的时候使用的“空城计”。当时曹操的兵士出城收麦子了,吕布突然带一队骑兵开了过来,曹操情急之下将城门大开,吕布顿时起了疑心,再看城旁有一茂密的树林,深不可测,吕布心想“曹操这个贼,狡猾狡猾地”(易先生原话),于是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