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上将齐发声 打败日本根本靠“气胜一筹”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南京军区前身部队的新四军,在华中抗战中起到了主力军作用。习主席在视察军区时强调指出,要把军事斗争准备抓得更加扎实有效。我们要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为重要契机,从中汲取历史经验,传承弘扬抗战精神特别是铁军精神,努力把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是取得抗战胜利的不远殷鉴。这深刻昭示我们,加紧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必须增强实现强军目标的使命担当。“国不自强,则为夷狄所侮;家不自强,则为乡邻所轻”。回望屈辱和悲壮的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的近百年间,世界列强几乎都参与过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由于政风腐朽、军风废弛、民风散乱,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日本之所以敢于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就在于通过长期窥测,认为中国积贫积弱、一盘散沙、不堪一击,独*国的野心高度膨胀。面对亡国灭种危险,中国*高举全民族抗战旗帜,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空前团结,“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全国上下形成了同仇敌忾、奋起御侮、誓死抗争的大好局面。抗战胜利一扫近代百年屡战屡败的悲观阴霾,鼓舞着中国人民走出历史低谷,重新找回民族自尊自信。发展强大是治国安邦的硬道理。要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必须认清国际竞争“丛林法则”,铭记“落后挨打”历史警诫,坚定不移走富国强军之路。
我党一直以民族复兴、国家振兴为己任,十八大以来,习主席鲜明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等重大战略思想,特别是提出和形成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我们要自觉用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矢志强军、扎实备战,为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一是在认清国家安全形势中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当前,我国周边领土主权争端、大国地缘竞争、民族宗教矛盾凸显,周边热点问题升温,家门口生乱生战可能性增大。面对复杂严峻安全形势,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荡涤麻痹思想、破除和平积弊,把时刻准备打仗作为不可动摇的精神状态和行动自觉。二是在富国与强军相统一中强化使命感责任感。中国梦蕴含强军梦,强军梦支撑中国梦,只有具备强大军事实力才能捍卫中国特色*伟大事业。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建设强大军队的使命感责任感,加快推进部队现代化建设,努力提高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素质本领。三是在把握“四个全面”时代要求中激发强军兴军意志力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出建设强国军队、一流军队的必然要求,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能使命等注入时代新内涵。我们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拓展大视野、形成大思路,研究新问题、寻求新突破,汇集起强军兴军意志力量。
二、正确的军事理论和战略指导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前提。这深刻昭示我们,加紧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必须创新发展军事战略指导。抗日战争既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也是军事理论和战略指导的博弈。抗战全面爆发后,通过分析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等特点,我党正式确定全民族的全面抗战路线,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系统回答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最后胜利为什么属于中国三大问题,彻底批驳了“亡国论”“速胜论”。立足对中日双方优劣长短的准确研判,我党积极进行战略创新,把抗日游击战争提到战略地位,确定“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方针,创新发展了游击战争理论。针对日军夺城掠地向中国腹地进攻,八路军、新四军分赴华北、华中敌后创建根据地,将日军后方变成前方,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从内线、外线夹击敌人。这些符合中国国情、充满唯物辩证法光辉的战略指导和战争理论,指引全国军民最大限度动员、组织和武装起来,并随着抗战进程逐步实现战争力量强弱转化,最终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
我党总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形势任务,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军事战略指导。习主席着眼实现*战略目标,围绕创新和发展军事战略指导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着力增强军事斗争准备的针对性实效性。一是积极应对来自海上方向的战争威胁。近代以来,列强屡屡从海上侵犯我国,造成的后果至今对我国安全产生深刻影响。当前,我国进入从陆权国家向陆权海权兼备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海上方向对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影响愈发凸显,但海上方向将长期面对遏制和反遏制、分裂和反分裂、侵权和反侵权等诸多矛盾和斗争。面对我国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上的现实,必须突破重陆轻海的传统思维,强化海上方向军事斗争准备,坚决维护国家海洋安全和发展权益。二是不断提高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能力。现代战争正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未来我军无论在哪个方向打仗,都将是一场信息化程度很高的局部战争。着眼打赢信息化战争,必须强化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确作战、联合制胜的观念,下气力解决制约体系作战能力生成提高的矛盾问题,加快构建联合作战体系,大力发展新质作战能力,不断提高能打胜仗能力。三是积极营造有利战略态势。我国正处在由大向强的发展时期,外部风险越来越多,安全问题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构建国家安全环境日益紧迫。这就需要前移军事战略指导重心,把预防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统一起来,把主要战略方向和其它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统筹起来,扩大积极防御战略纵深,为国家和平发展营造有利战略态势。
三、着眼战争需要抓好备战训练是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基础。这深刻昭示我们,加紧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必须下大力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恩格斯指出,“虽然民族热忱对战斗具有巨大的意义,但是如果缺乏训练和组织而仅凭热忱,任何人都不能打胜仗。”抗战期间,我党我军利用作战间隙抓紧军事整训,开展群众性练兵活动,加强针对性战技术训练。1939年春至1940年、1944年夏至1945年夏,进行两次大规模整训,既抓投弹、刺杀、土木作业等基本技能训练,又抓战术学、筑城学、地形学等军事理论学习,还研讨夜战、青纱帐作战、城寨战等多种打法战法,锤炼官兵过硬杀敌本领,提高指挥员组织打仗能力。新四军还注重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总结提出“不打硬仗,而是‘赚钱就来,赔本不干’”“要打能扩大政治影响的仗,打能发动群众的仗,打能得到物资补充的仗”等原则,使战法战术更加灵活机动、更能克敌制胜。实践证明,训练水平高低决定战场上的胜负,紧贴作战任务、作战对手和作战环境开展军事训练是抓备战最直接最有效的实践活动。
备战能战方能慑战止战,兴训实训才能不辱使命。习主席高度重视实战化军事训练,强调要以真打的决心、紧盯作战对手、着眼制敌胜敌抓训练,锻造部队过硬作战能力。贯彻习主席重要指示,必须把实战化训练作为战斗力生成最根本的途径,以坚定决心和务实作风推动其向广度深度发展。一是坚持使命任务牵引。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练什么,按使命任务设计内容,按实战环境设置条件,按作战进程组织演训,按打仗要求提高能力,把能打胜仗必备能力和作风练过硬。二是遵循制胜机理推进。跟踪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把握现代战争特点规律,大兴作战研究之风,开展知敌、知我、知环境、知技术和搞明白战争制胜机理的学习训练,通过训练设计打仗、研练打仗、学会打仗,打通研究战争、准备打仗到组织实战化训练的整体链路。三是突出联战联训深化。联合训练层次低、联训机制不完善,是制约一体化作战的瓶颈,也是事关军队转型的方向性根源性问题。应适应联合作战指挥*改革,同步推进联合训练*改革,为实战化训练提供有力保证。四是贯彻真难严实要求。坚持依法治训、按纲施训,端正训风演风考风,把战争“残酷、流血、对抗”最本质的属性引入训练,把实证概念和科学精神贯穿全程,做到环境真、内容难、考核严、演练实。
四、顽强过硬的战斗意志和作风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强大支撑。这深刻昭示我们,加紧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必须持续深化战斗精神培育。打胜仗不仅靠武器装备等物质因素,还要靠意志、士气、作风等精神力量。我们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根本上靠的是“气胜一筹”。面对装备精良、战斗力强的日本侵略者,我党我军高度重视培育和激发战斗精神,用爱国主义教育铸牢思想基础,用人民抗战热情坚定杀敌决心,用不间断战场鼓动保持战斗热情,用争当抗日英雄活动激发杀敌斗志,广大官兵展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涌现出杨靖宇、彭雪枫、“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等众多英模人物。新四军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铸就形成了以“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团结、铁的意志、铁的作风”为主要内容的铁军精神,这种精神平时是威慑对手的软实力,战时则成为打赢战争的战斗力。注重激发和强化战斗精神,是抗战胜利的一个重要经验,也是军队建设始终遵循的一条铁律。
“治军必先治气”。习主席在领导强军兴军实践中,对战斗精神培育高度重视,多次强调要强化部队战斗精神,探索形成战斗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加紧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必须紧紧抓住构成战斗力的重大决定性因素,持续激发官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一是牢固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念。顽强的战斗精神源于坚定的信仰信念。抓住坚定理想信念这一“核心密码”,加大政治灌注、思想引领、人格导向力度,大力培育*核心价值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把信仰、主义、军魂、道德、气节等最重要最核心的精神要素种进官兵心里,打牢战斗精神生成提高的思想根基。二是科学构建战斗精神培育的内容体系。抓战斗精神培育第一位的是加强内容建设。扭住核心要义,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战争观为根本,以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核心,以砥砺实现祖国统一、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为实践要求,以深化革命军人生死观教育为重要切入点,构建形成战斗精神培育的科学内容体系。三是走开综合性立体式常态化培育路子。在抓系统抓深入抓具体上下功夫,搞好综合立体培育,靠教育铸魂、靠训练锤炼、靠文化滋养、靠典型引领、靠政策激励;坚持长期渗透熏陶,通过不断灌注、点滴感化使之内化为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行为习惯;注重情感激励感召,不断增强内部信任度向心力;融入实践淬火检验,发挥训练演习、遂行任务的特殊培育功能,使作战力量与精神力量互促共进。
五、陷敌于汪洋大海之中的人民战争是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法宝。这深刻昭示我们,加紧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必须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革命时期以巨大的历史主动性推动社会飞跃发展。全国抗战一开始,我党就主张实行人民战争,认为“民力和军力相结合,将给日本帝国主义以致命的打击”,还提出建立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自卫队三结合的武装*。新四军充分动员武装群众参加和支援抗战,华中抗日根据地内出现“新四军江南化、江南新四军化”局面。这场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最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使日军在政治上处于孤立无援境地,在军事上处处遭受抵抗、分散消耗兵力,在经济上“以战养战”企图彻底破产,使猖獗一时、凶恶残暴的日寇像一匹野牛冲进火阵,陷入灭顶之灾。战争实践证明,“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民战争过去是、将来仍然是我们战胜一切敌人的重要法宝。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信息化条件下仍然要坚持人民战争,但必须把握新特点新要求创新内容和方法。军民融合发展是新形势下人民战争思想的创造性运用,本质上是依靠人民建设军队、巩固国防、保打胜仗。加紧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必须把握强军路径,深化军民融合,实现战斗力和生产力互促共进。一是站在国家战略高度强化责任担当。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是统筹国防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深邃思考,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战略抉择,是维护国家整体安全的必由路径,必须从政治全局和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把握,围绕习主席“四个强化”部署要求来筹划推进。二是聚力能打胜仗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坚持以更新观念为先导,以落实规划为牵引,以重大项目为推动,以制度机制为保证,不断拓展地方支前领域、创新国防动员方式,加快战场设施建设、军事人才培养、军队保障社会化等方面融合,走开具有时代特色、符合战区特点的军民融合新路子,把战争潜力快速转化为战争实力。三是发挥特有优势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深入领会习主席在战区驻地工作期间留下的双拥工作好传统,深刻感悟习主席“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深厚情怀,弘扬拥政爱民光荣传统,在支援地方建设上尽心尽力,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上多做贡献,尤其要带着真情助力老区发展,做好扶贫帮困、助学兴教、送医扶医等工作,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