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远抗战的历史原因 日本积极扶持伪蒙疆国扩张
日本侵绥的战备
侵*国的内蒙古,是日本侵略者“满蒙计划”的一部分。日本自1933年侵占热河 和冀东之后就计划建立一个类似伪满洲国的“蒙古国 ”。为此,日本将实现该目标分为三步:第一步占领蒙东 。从九一八事变 到侵占热河,这一步已经实现。第二步是利用内蒙古民族分裂主义者和上层统治*,如德王 (德穆楚克栋鲁普 )等制造“内蒙古自治运动”。自日本占领蒙东地区之后,就加紧实施这一步。第三步,在此基础上侵占察哈尔 、绥远 两省,建立一个名为“蒙古大元帝国”或“大元*”的傀儡 *。
日本侵占绥远,必须先占领察哈尔。1935年初,日本制造了察东事件 。19356月,日本企图通过签订秦土协定 强迫中国军队从察东撤出。1935年7月25日,关东军制定了《对内蒙措施要领》的绝密文件,决定了“扩大和加强内蒙古的*满区域,随着华北的进展,而使内蒙脱离*而独立” 的方针。1935冬,日军借口张北 事件,指使伪军李守信 部占领了察北六县和察东八旗,又在1936年2月1日成立了伪“察哈尔盟公署”。日本在察哈尔 得手之后,便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绥远。
绥远在内蒙西部,北接外蒙古,南界晋、陕两省,东临察哈尔,西接宁夏、甘肃。控制了绥远,就构成了对华北、西北的包围态势,就获得侵入华北、西北的理想通道。“从东北经察绥,西至宁夏新甘,造成*中国,隔绝中俄的阵线,是某(日)方最近一二年来努力的目标”。日本通过1936年5月建立的伪“蒙古军*”,控制了察北和察东地区,直接威胁着平绥铁路和晋北的大同及绥远的包头。
为了侵占绥远,日关东军的《对内蒙措施要领》规定了从政治上对绥远省的傅作义 进行收买的政策;如果收买难以实现时,就抓住有利时机,把他(傅作义)打倒,驱逐到山西省内 。接着,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 、参谋田中隆吉、天津驻屯军司令官多田骏 、北平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太原特务机关长和知鹰二 等人纷纷蹿到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对傅作义威胁利诱,进行策反,声称傅若不与日本“携手合作”,日本则支持德王 以“武力解决”。这一切都遭到了傅作义的拒绝。于是关东军决定发动对绥远的武装进攻。
1936年5月12日,在日本关东军的操纵下,在化德 成立了傀儡政权——蒙古军*。由日军供给军费、武器,在各机关、军队中配备了由日本人充任的顾问、指导官、教官。伪蒙古军共编成2个军、9个师,总人数在1万人以上。第1军军长李守信,辖第1、第2、第3、第4师和炮兵团等,驻张北地区;第2军军长由德王兼任,辖第5、第6、第7、第8师和炮兵团等,驻化德。第9师为警卫师。原在绥西五原 、临河 一带活动的土匪头子王英 也纠集了绥远一带的土匪游杂部队,拼凑成立了“大汉义军”,以王英为总司令,下辖4个旅,总人数达6000人以上,驻尚义、商都。
1936年10月,关东军制定了侵绥计划。关东军参谋田中隆吉 接任驻化德特务机关长,直接指挥伪军行动。11月5日,田中隆吉召集德王、李守信 、王英等布置攻绥计划。决定兵分三路:李守信第1军部署于绥东兴和一带为左翼;德王第2军部署于绥北土木尔台以北地带,并以伪蒙军第7师进驻百灵庙(今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为右翼;以王英军为主力,进攻红格尔图和土城子。计划先夺红格尔图,然后李守信和德王部从百灵庙和兴和 同时出动,会同王英部一举攻占归绥市,再分兵进占绥东集宁 和绥西包头及河套地区。
会后王英率部离开商都向西移动;李守信率第1军从张北移至商都,作为第二线;德王的第2军主力布置在尚义、化德一带,为后援,其第7师绕经后草地进驻百灵庙,为北线作战的主力。伪军总兵力在1.5万人以上。其目的是以商都和百灵庙为据点,对傅作义部取外线包围态势,以便南袭归绥,西攻包头、固阳,东攫集宁,迫使绥远守军退回山西。同月中旬,伪蒙军1万余人和王英的“大汉义军”5000余人在察绥边境和绥北集结。田中隆吉吹嘘说:“‘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一打就跑,我们没费多大力量,就占领了东北四省,建立了满洲国 。而绥远军更是不中用的,可能一吓就跑,很快就能拿下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