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诗仙李白 其实不存在的醉酒门

李白凭着多年的江湖经验,一番奏对,打入了唐玄宗的圈子。毕竟李白是见过世面的人,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有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依旧和底层民众打成一片,也有可能为了掩饰自己人畜无害,没有啥政治欲求,没事就攒个局,找几个人一起喝酒。

估计李翰林上班期间照样攒酒局,所以唐玄宗找他作乐府新词,也找不到人儿。

派人好不容易找到了,结果这货已经在饭店醉成一逼,走起路来东摇西晃。大佬召见,不去不行,到了沈香亭,仍旧醉的不轻,没办法用冷水洗脸,果然好了些。毕竟李翰林应酬的场合见多了,几篇诗文不再话下。史书记载李白这几篇诗文,婉丽精切无留思,连文艺大家李隆基也颇为赞许。

别人喝醉酒,发发酒疯,昏然睡去,李翰林醉酒后,却能诗兴大发,李白童鞋还真是与众不同。

这一次李翰林得出了一个经验,喝酒有助诗兴。

唐玄宗也是爱才,经常拿好酒招待李翰林。

喝酒的人都知道,一旦喝过了头,难免兴奋。还记得以前在学校和导师一块儿喝酒,刚开始还表现的比较拘谨,酒过三巡,酒精就开始起作用了,越喝越嗨,开始和导师称兄道弟,甚至开起玩笑也一套一套,完全没有任何拘谨感。

李翰林和唐玄宗一起喝酒,想必也是气氛越来越热烈,感情越来越深,喝着喝着就喝过了头,没有了拘谨感,难免兴奋,一兴奋就想晚点花样。

一般人喝多玩的花样,顶多喝个交杯酒,绕着钢管跳个脱衣舞。李翰林再次展现了他的与众不同,自己不跳脱衣舞,让别人跳脱衣舞。

这个别人不是一般人,就是高力士童鞋。

遂有力士脱靴!

因此开罪高力士童鞋,结果高力士撺掇杨贵妃,阻挠李白仕途。

李白就因为一次醉酒,结果白白断送了前程。

这就是著名的李白醉酒事件!

不过这很可能是个假故事。

看这多么符合我们脑海中的李白形象,放荡不羁的潇洒文人,充满密谋的宫廷政治,权势熏天的太监,当然还有干预政事的杨贵妃。

彼时李白伴君左右,加上多年闯荡江湖的经验,不可能是个四六不识的草莽文人。李白辞别玄宗后,杨贵妃也常常对李翰林的诗念念不忘,而且李白闯荡江湖后,四处游历,还写诗赞扬杨国忠。

如果杨贵妃真的因为燕瘦环肥就厌恶李白,不可能直接将李白逐出宫殿就了事;李白能写诗赞颂杨国忠,说明李白和杨氏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不仅如此,更不符合高力士的政治素养,高力士这种久经政治风雨的老司机,经历了多少生生死死,看惯了多少沉浮,要想整李白,可以有更高明的手段,也不可能将他逐出京城了事。

所以后人对此事颇有质疑,比如:

明人钟泰华在《文苑四史》即指出“恐出自稗官小说”。

清人王琦在《李太白文集跋》中亦云:“后人深快其事(指高力士脱靴),而多为溢美之言以称之。然核其事,太白亦安能如论者之期许哉。”

关于李白和高力士的交往反而有一些正面的记载,李白的通家子侄范传正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就写到:

皇欢既洽,召公作序。时公已被酒于翰林苑中。仍命高将军扶以登舟,优宠如是。

李白的后辈给李白写墓碑序中写的很明确,李白喝醉了,皇帝让高力士扶李白登龙舟,而没有脱靴的记载。此时高力士已经失势死亡,要是真要这件事情,李白后人巴不得把这件事情写上去,显示李白的政治正确。

既然不是李白的醉酒门导致了李白离开朝堂,那么导致李白离开朝堂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两种说法:

一是范传正的说法:李白进入了唐玄宗的圈子,作为翰林,替皇帝草拟密诏,在这里他触摸了真正的权力,了解了宫廷程式,李翰林这时候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怀念那以前的生活,对宫廷政治十分了解的李白明白,自己平时交友宽泛,又喜欢喝酒,任豪侠,万一那天喝多了不小心说出了皇帝的密诏,透露了皇帝的心思,恐怕后患无穷,于是决定回归以前,尝过了权力的滋味,其实索然无味。

一是李白的祖叔李阳冰的说法:李白受到皇帝的重视,替皇帝草拟诏书,李白的翰林院领导自然不爽,加上李翰林文风新异,不被翰林院的大佬接受。李白一介布衣,自然斗不过这帮背景深厚的翰林大佬,这帮人就从李白的文章中挑毛病,赶走李白。

李白在《为宋中丞自荐表》也说到:“召入禁掖,既润色于鸿业,或间草于王言。雍容揄扬,特见褒赏。为贱臣诈诡,遂放归山。”

李白虽然离开了玄宗的圈子,但是生活依旧要继续。

李白的下一站将是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