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家族的荣耀究竟是因长孙皇后还是长孙无忌

众所周知,某些人长期以来都致力于用曲解史料的方式宣传误导路人,声称长孙家在贞观时代的地位和荣耀与皇后本人并无甚关联,全是国舅长孙无忌牛叉所致。在这些笑话中,俨然长孙无忌才是一国之主,小李不过是他摆在皇位上的一个傀儡罢了。可怜的李世民不仅迫于国舅淫威不得不重用长孙一族,连宠爱妻儿都不敢随性,甚至长孙皇后之所以后位稳固,都是由于靠上了亲哥哥这颗大树。最近更发明了一个奇谈,拿着新唐书外戚传中截取的四个字“弗缘内宠”作为长孙后无宠,长孙无忌全靠自己功勋卓著才上位的“证据”到处宣扬,但事实果真如此么?

先来看看新唐书列传131《外戚》的开场白到底如何说:

原文和翻译如下:

凡外戚成败,视主德何如。主贤则共其荣,主否则先受其祸。故太宗检贵幸,裁赏赐,贞观时,内里无败家。高、中二宗,柄移艳私,产乱朝廷,武、韦诸族,耄婴颈血,一日同污鈇刃。玄宗初年,法行近亲,里表修敕。天宝夺明,委政妃宗,阶召反虏,遂丧天下。杨氏之诛,噍类不遗,盖数十年之宠,不偿一日之惨,甲第厚赀,无救同坎之悲,宁不哀哉。代、德而降,阉尹参嬖,后宫虽多,无赫赫显门,亦无刀锯大戮。故用福甚者得祸酷,取名少者蒙责轻,理所固然。若乃长孙无忌之功,武平一之识,吴溆之忠,弗缘内宠者,自见别传。

译文:

凡是外戚的成败,要看人主的品德如何。人主贤明外戚就共享荣华,人主不贤外戚就先受灾祸。所以太宗约束贵幸,裁减赏赐,贞观年间,外戚中没有破家的。到高宗、中宗,权柄转移到后妃,祸乱出现於朝廷,武、韦诸族,老耄婴儿的颈血,一天之内同染刀刃。玄宗初年,法制施于近亲,对内对外都能整饬。到天宝年间丧失明智,政事托付给妃子宗族,招致安禄山的反叛,几乎失掉天下。杨氏满门被诛,杀得一个也没留下,以致几十年的恩宠,顶不上一日灭门之惨,大宅第和厚资财,救不了同坎掩埋之悲,怎不可哀啊!代宗、德宗以下,宦官受到宠幸,后宫妃嫔虽多,没有赫赫贵显,也没有遭到大杀戮。所以享福过甚的得祸酷,得名少的受责轻,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至於长孙无忌的功绩,武平一的识见,吴溆的忠诚,都不是由於内宠的原因,自另见别传。

可以很明白看出,某些脑残黑们不过是断章取义妄图忽悠人罢了,原文的意思本来是用长孙无忌等三人作为外戚中具备功劳、见识、忠心这些亮点的代表者,说明部分外戚的个人能力与裙带关系无关,所以给他们另外单独列传,这也能扯到皇后得不得宠上去,向来高贵冷艳表示不屑争宠的某些人是有多精分啊~~~

别的不说,先说传说中“权倾朝野“的长孙无忌为什么备受唐太宗宠信,就在新唐书的长孙无忌列传里已经说得明明白白了: “帝以无忌皇后兄,又少相友,眷倚日厚,常出入卧内”。这么简单明晰的文字有点文言常识的人就该明白,长孙无忌上位的关键原因第一就是他是长孙后的哥哥,第二便是他是唐太宗的“发小”,所以某些选择性失明外加歪曲史料的黑还是省省吧,自家再整也整不出料来,只能靠YY黑人过日子是有多苦逼啊~~~

再仔细看就不难发现,新唐书外戚传因为定下了“贞观时,内里无败家”的基调,又用长孙无忌、武平一、吴溆这几人为例,可以说将有可取之处的外戚都给排在《外戚传》之外了,因此旧唐书中,长孙敞、长孙操父子等都赫然列入其中,但在新唐书中,因为这几人多少都有些闪光点,显然和上面开场白主旨不符,就全给扔到了长孙无忌的传记后面了= =

不光是长孙家如此,旧唐书外戚传中窦家等几个也给踢了出去。当然更典型的还有武则天家的武平一,因为自己有见识,所以也给挂了出来,如果按黑那种解读,武平一挂墙头难道说明武则天无宠?这真是一踩踩一片啊,为了黑皇后连武女皇也躺枪了哟!

只要对史料有些了解的,就会发现新旧唐书中关于长孙皇后子女以及长孙皇后家族成员等的传记里“以皇后所出”、“以皇后亲”之类的记载举不胜举,明明白白彰显出长孙家的地位荣耀和长孙皇后有直接关系,而且通常是首要关系。只不过长孙家人才辈出(首当其冲当然是我们的无忌舅舅),虽然有皇后妹妹撑腰,自己多少都有功劳才华,所以导致良性循环,让唐太宗不管于公于私都对他们更加看重,加上长孙家最稳固的后盾长孙皇后远见卓识,这才保证了贞观朝长孙家族作为外戚的辉煌和平安。

补充史料:

《全唐文》

◇册高士廉改封申国公文

维贞观某年月日甲子,皇帝若曰:于戏。昔周建五等,汉班六条.经邦之制既宏,载祀之祚惟永。是以樊侯申伯,功成藩翰。乔卿叔节,绩宣刺举。惟尔特进吏部尚书许国公高士廉,识宇宏正,风鉴秀激,地惟姻戚,才称栋干。云雷在运,参霸图于艰难。龟鼎有归,奉王猷于献替。廊庙推重,缙绅伫德。总方牧之寄,胜残播美。综铨衡之职,得人流咏。固已声高多士,功书太常,桐柏作镇,长淮设险,形胜之地,允属勋贤。是用命尔为使持节申州诸军事申州刺史,改封申国公。传之子孙,世为唐辅。往,钦哉。率循典礼,勉固诚节,垂裕来叶,以保黎庶。可不慎欤。

○允长孙无忌逊位诏

昔东汉功臣,莫任机密;西京戚里,或存退让。故能长守富贵,不惧危殆。尚书右仆射齐国公无忌,神识清举,风彩凝映,贤戚之望,朝野所推。比轩禁不虞,衅生虑表,仓卒之闲,厥功以茂。自居枢要,声实俄远。然以椒掖之亲。处权衡之地,深知止足,有戒满盈。收衽之言,情词恳切,宜遂其心,以厉贪竞。可解尚书右仆射,仍进散位开府仪同三司。

○授长孙无忌司空诏

论道台阶,实赖明哲,丹青神化,寄深燮理。自非盐梅是属,栋干有归,则旷职俟能,罔或必备。开府仪同三司齐国公无忌,器宇凝正,风度峻远,才包文武,地兼贤戚。诚著草昧之辰,业预艰难之始,功侔十乱,声高三杰。亮采铨衡,庶僚有序,仪形端右,彝常以穆。自任参鼎司,位班槐路,捴挹之美,形於缙绅;翼赞之规,彰於帷扆。宜崇名器,允副具瞻,可司空。所司具礼,以时册命。

○授长孙无忌太子太师房元龄太子太傅萧瑀太子太保制

明两之重,实固宗祧;辅导之职,莫先师保。是以吕望、召奭,胜芳於有周;叔孙、元成,继美於隆汉。司徒赵国公无忌,器范宏邈,风鉴秀远。材称栋干,地兼姻戚。佐命之功,勒乎钟鼎;论道之誉,穆乎台槐。股肱是属,邦国攸赖。教谕少阳,佥望斯在。司空梁国公元龄,体业忠肃,识具宏通。诚著霸图,功宣鼎业。奉上之节,所怀必尽;益国之事,知无不为。必能厉兹六行,审喻三善。特进宋国公瑀,操行清约,识局贞正。夙受先遇,早升朝右。立身之操,必在於直道;体国之心,无忘於忠义。辅翼储贰,望实攸归。无忌可太子太师,元龄可太子太传,瑀珂太子太保。

《旧唐书·长孙无忌列传》: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太宗以无忌佐命元勋,地兼外戚,礼遇尤重,常令出入卧内。

安世子祥,以文德皇后近属,累除刑部尚书,坐与无忌通书见杀。

《旧唐书·高士廉列传》:

时太宗为雍州牧,以士廉是文德皇后之舅,素有才望,甚亲敬之。

二十年,遇疾,太宗幸其第问之,因叙说生平,流涕歔欷而诀。二十一年正月壬辰,薨于京师崇仁里私第,时年七十二。太宗又命驾将临之,司空玄龄以上饵药石,不宜临丧,抗表切谏,上曰:“朕之此行,岂独为君臣之礼,兼以故旧情深,姻戚义重,卿勿复言也。”

《旧唐书·外戚列传》:

长孙敞,文德顺圣皇后之叔父也。仕隋为左卫郎将。炀帝幸江都,留敞守京城禁苑。及义旗入关,率子弟迎谒于新丰,从平京城,以功除将作少监。出为杞州刺史。贞观初,坐赃免。太宗以后亲,常令内给绢以供私费。

《旧唐书·长孙顺德列传》:

后,顺德监奴,受人馈绢事发,太宗谓近臣曰:“顺德地居外戚,功即元勋,位高爵厚,足称富贵。若能勤览古今,以自鉴诫,弘益我国家者,朕当与之同有府库耳。何乃不遵名节,而贪冒发闻乎!”

《新唐书列传第三十》

无忌从父敞,字休明......贞观初,坐受赇免。太宗以后属,岁私给禀,偿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