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清两朝时紫禁城里不为人知的神秘规矩
在紫禁城的设计中,这座大门临近太子的宫区——文华殿,是太子出入紫禁城的通道。皇帝本人,几乎不走东华门。固执的朱厚熜拒绝了礼部的要求。这位继承人坚持:“吾嗣皇帝位,非皇子也。”我是来当皇帝的,怎么能以皇太子的身份入宫呢?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皇太后妥协了:皇位不可久虚,百官即日于城外上表劝进。4 月28 日正午,朱厚熜如愿由大明门正中御路进宫继位,年号嘉靖。这场牵动朝野的礼仪之争,暂时告一段落。
在这场较量中,大臣敢于与即将继位的皇帝抗衡,而朱厚熜也甘愿冒着失去皇位的危险固执己见,难道仅仅只是为了一套礼仪程序吗?在礼仪之后,也许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公元1661 年,即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24岁的顺治皇帝去世。在弥留之际,口授遗诏,将皇位传给八岁的儿子玄烨。两天后,正月初九,是玄烨登极的日子。登极大典是紫禁城最重要的仪式,五百多年只有二十多次,真实的场景只有亲历者才能见到,却最能引发后人的无限想象。这将是清入关后紫禁城举行的第二场登极大典。当年顺治登极,正是明朝灭亡、李自成败退之时,紫禁城多处损毁,只能一切从简。大典没有按传统在太和殿举行,而移到了太和门。
经过十几年征战、经营,玄烨登极时国家基本稳定,已经可以按典章制度举办一场完备的大典了。而大典应如何操办?大典程序,卤簿仪仗,人员站位等如何安排?这是摆在清初礼仪官面前的一道课题。其实,所有的大典细节,在历代的宫廷文档中,都有明晰的记录。即使改朝换代,除了服饰以外,主要的典礼环节,都不会有太大区别。对于清代礼仪官来说,明朝遗留的典章制度文献——《明会典》,就是最好的范本。今天,当我们试图再现清代登极大典的时候,《清会典》也为我们提供了所有重要的线索。登极大典前,皇帝亲自或者派遣官员先到天坛、地坛、太庙、*坛,向天、地、祖先等通报一番。
典礼的当天,皇家侍卫严密驻守紫禁城各道大门。天还没亮,王公大臣都已经穿戴朝服,依次进入紫禁城。太和门外,陈设着皇帝的步辇,太和门屋檐下,陈设着丹陛大乐的乐队。太和殿屋檐下,陈设着中和韶乐的乐队。太和殿广场东西两侧,陈设着旌旗、伞盖等卤簿仪仗。太和殿所有的大门都打开了。大学士会同礼部官员进入太和殿,分别将皇帝登极的诏书,写有贺词的表文,笔墨纸砚等放置在不同的桌案上。大学士到乾清门取出皇帝玉玺,送到太和殿皇帝宝座正南方的桌案上。
一切都准备好了,这时,八岁的玄烨身穿白色孝服,在乾清门内父亲顺治的灵位前行三跪九叩大礼,把自己即将登极的消息亲口禀告。接着,来到乾清宫侧殿更换皇帝礼服,穿戴整齐后,再到皇太后的宫殿里行三跪九叩礼。这时乾清宫中门垂下帘子,示意先帝的丧事暂停。
天色渐亮,皇帝由乾清门左旁门出,前往中和殿。在中和殿宝座就座,那些即将在典礼中指挥引导的各级官员提前向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在接下来的仪式中,他们就可以免礼,而专心忙于工作了。玄烨终于坐到了太和殿宝座上。此后,在这个位置上,他坐了六十一年。紫禁城最重要的大典,今天已经难以如实还原。而宫廷绘画中也根本没有登极大典的资料。我们在专家指导下,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有关宫廷其他典礼的画作提取素材,利用技术手段,通过情景再现、动画合成的方法拼接而出康熙登极大典的盛况。笼罩在先帝丧礼气息中的登极大典,气氛肃穆。中和韶乐和丹陛大乐陈设但并不演奏。而当这些乐器奏响的时候,紫禁城也就迎来了重要的盛典。对于紫禁城来说,每年都有三个最重大的典礼。
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旦。这是新年开始的第一天,王公大臣、外国使节在这一天向皇帝进献贺表,其礼仪程序与登极大典相似,气氛却喜庆轻松了许多。皇帝的生日,古称万寿节,是个全国性的节日。这一天,京城的匠人们用彩画、布匹等将主要街道包装得绚丽多姿,到处歌舞升平。各地文武百官,设置香案,向京城方向行大礼。冬至,是紫禁城另一个大节日。这一天,北半球太阳角度最低,因而是阳光照射进太和殿最深的一天。在2004 年冬至日,我们采用特殊的摄影方法,记录了一年中太和殿最难得一见的景观。在冬至这一天,阳光可以反射到大殿正中的匾额上。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枢的日子,这一天之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每逢冬至,皇帝便到天坛祭天,第二天就在太和殿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中国礼制可上溯周代。《周礼·大宗伯》将礼仪总括为吉礼、嘉礼、凶礼、军礼、宾礼五类。号称“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礼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作为最高礼仪活动上演地,紫禁城的建筑处处显示了规范礼仪的作用。试想当年一位第一次步入紫禁城参加大典的外国使节,他穿过幽深的*门洞,午门广场两侧的朝房使通往紫禁城的道路显得狭长。从午门侧门入宫后,眼前豁然开朗,穿越太和门一侧,他忽然看到一片极度开阔的广场,广场尽头是高高在上、金碧辉煌的太和殿。此刻,恐怕在这位使节心中,不得不由衷产生敬畏。
沿着中轴线的御道出入午门,是皇帝和大婚时皇后的特权。但每隔几年,就会有一次破例。一年之计在于春。阳春三月,是一年中孕育希望的季节。而对于一些中国人来说,一生的希望,也是在这个时刻孕育的。经过层层选拔,一些读书人即将步入紫禁城。每三年一次的殿试,是古代中国科举考试的最后一道关口。事实上,所有有资格步入紫禁城参加殿试的考生,已经在先前的过关斩将中取得了贡士称号。这场在皇宫里举行的考试,会让每个考生感受到成为天子门生的无上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