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大臣朱胜非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朱胜非

朱胜非(1082年—1144年12月24日),字藏一,蔡州(今河南上蔡)人。南宋大臣、宰相。

崇宁二年(1103年)进士及第。靖康元年,为东道副总管,权知应天府,劝进赵构即帝位。建炎初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建炎二年(1128年),除尚书右丞,迁中书侍郎。建炎三年(1129年),任控扼使,拜宣奉大夫、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苗刘之变时,以善事斡旋,保护之功居多。平乱后,引咎罢政,授观文殿大学士、知洪州,继除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江州。绍兴元年(1131年),马进攻陷江州,坐赴镇太缓,降授中大夫,分司南京,江州居住。绍兴二年(1132年),吕颐浩力举荐之,除兼侍读,寻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奉祠。绍兴五年(1135年),应诏言战守四事,起知湖州。绍兴七年(1137年),知宣州,复奉祠。绍兴九年(1139年),再知湖州。

及秦桧为相,朱胜非与其不合,废居八年。绍兴十四年(1144年)卒,年六十三,谥忠靖。著有《绀珠集》、《秀水闲居录》等。《全宋诗》、《全宋文》等录有其诗文。

历史如何评价朱胜非

岳珂:士孰不排难,贵乎安以徐。士孰不立节,贵乎平以舒。既家国之兼全,亦身名之裕如。是与夫激切奋跲,缨冠曼胡者,盖已同功而殊涂。我思其人,犹及屋乌,而况乎遗书。

脱脱:朱胜非、吕颐浩处苗、刘之变,或巽用其智,或震奋其威,其于复辟讨贼之功,固有可言矣。然李纲、赵鼎当世之所谓贤者,而胜非、颐浩视之若冰炭然,其中之所存,果何如哉。

张燧:胜非此举,其调奸护驾,良有足多者,故能使张、韩诸将竭力倡义,以收勤王之绩也。纷纷局外之议,何足凭!

王夫之:若夫朱胜非者,尤不足齿于士类者也。苗、刘,二健卒耳。权藉不重,党类不滋,逆谋不夙,所欲逞志者,王渊、康履而止。浸淫及上,遂敢废人主而幽之萧寺。胜非躬秉大政,系百僚之望,使有不可夺之节,正色立朝,夫二贼者,讵敢尔哉?乃内禅之举,胜非且尸陪列之长,为下改元之诏。德不重,才不赡,志不固,贼之藐之也久,故其胁之也轻,而胜非之从也易。乃使其祸不惩,则宋之危也亦亟矣。...藉令三方之义师不星驰而至,贼势已成,虏兵且进,胜非其能事从中起,枭贼首以复辟乎?如其能之,则他日之自辩曰:“偷生至此,欲图今日之事。”固可解也。而悲愤始于张浚,成谋定于吕颐浩,奋勇决于韩世忠,胜非何与焉?其志欲图者,果何图也?察所怀来,一冯道、范质之心而已。胜非之生,无豪毛之益也。如其死也,则以明夫苗、刘之为贼,而激忠义之人心以起,诚重于泰山矣。无靖康之祸,有所奉之君,名义自己而立衡,存亡即于己而取决。事易于邦昌挟女直之势,而抑无好问通闲道之书。事定之余,优游以去,而贬窜不加焉,宋安得复有王章哉?

王曾瑜:朱胜非和吕颐浩均曾在南宋最艰难的建炎、绍兴年间两度为相,主持政务,使南宋政权度过了困境。朱胜非和吕颐浩主张抗金,以吕颐浩的态度更为鲜明。虽然二人为相期间都有凭私人感情好坏而进退官员的倾向,且都排斥抗战派李纲等令人指摘之处,但他们仍不失为宋人所承认的较好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