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恭善断大事 哪里只是个鲁莽耿直的武夫?

先来一个尉迟恭的简介:此人字敬德,唐朝名将,朔州平鲁下木角人。官至右武候大将军,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敬德公“身长九尺,膀阔二停,满目胡须,面如铁色,目若郎星,威风凛凛,气宇昂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恭被尊为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华门神。因为他嫉恶如仇,鬼神钦敬。

听了很多的关于尉迟恭的评书、演义、传说、故事,再加上一些影视剧,在大家的印象中都觉得尉迟恭此人能征善战,勇冠三军,似乎就是个一勇之夫,其实,此人粗中有细,在大事上极有分寸,上马可攻城拔寨,建功立业,下马可以明哲保身,颐养天年,这完全不是一个鲁莽简单的武夫能做到的。

在著名的玄武门事变中,尉迟恭扮演了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他已经看出李世民兄弟之间势如水火,建成元吉磨刀霍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是李世民还一直在犹豫,是尉迟恭与长孙无忌极力进言,才最终说服了李世民下决心先下手为强。

玄武门事变中又是尉迟恭亲手射杀了李元吉。后来论功行赏,尉迟恭和长孙无忌定为头等,每人赏赐了一万匹绢,齐王府的钱财器物,连同整个府第,都赏给了尉迟恭。

审时度势,当机立断,此尉迟恭谋略之一。

当秦王胜利地除掉对手李建成李元吉之后,他对二王的部下也想赶尽杀绝,斩草除根,是尉迟恭果断地向李世民提出自己的见解:“罪在二凶,既伏其辜,可以休矣。若滥及党羽,非所以求安也”。于是李世民大赦天下罪人,留下了很多为唐朝做贡献的人,魏征便是其中之一。

权衡利弊,着眼大局,此尉迟恭谋略之二。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由洛阳出发,再次亲征高句丽。此时,已经在家养老的尉迟恭上书进言:“辽东路途遥远,令人担心发生意外事故。再说征讨一个边远小国,不必麻烦大国御驾亲征,请把此事交给一位优秀将领,自然可以按时摧毁敌人。”这本是个很好的建议,但李世民志在建功立业,没有采纳,结果三次出征,均无功而返。

运筹帷幄,洞见千里,此尉迟恭敬谋略之三。

尉迟恭晚年为了自保,谢绝宾客来往,那他躲在家里干什么呢?那样一个叱咤风云的大将军如果每天仍在家里舞刀弄枪,就不怕皇帝起疑心吗?所以,聪明的他“炼气服食,奏清商乐以自奉。”就是在家里修炼一些道家的功夫,又是炼气,又是炼丹的,还玩高雅的音乐自娱自乐,其实无非就是给皇帝派来的探子们看看,本人乐天知足,活得自在逍遥,又不跟其他人交往,没有任何的不臣之心。

激流勇退,明哲保身,此尉迟恭敬谋略之四。

所以,尉迟恭才得了善终,死后也备极哀荣。唐高宗废朝三日,诏京官五品以上赴第临吊,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陪葬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