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奸汪精卫轶事 竟曾因主张抗日而遭到排挤
汪精卫是抗战时期的天字第一号汉奸。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汪精卫也有过一段因抗日被逼辞职的往事。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当天,汪精卫出任南京国民*行政院长兼内政部长。此时日本大举进攻上海,并威胁到南京的安全。国民*决定迁都洛阳。也就是在行都洛阳,汪精卫发表了其著名的国是主张,谓“军事上抵抗,外交上交涉,冀不失领土,不丧主权”。
然“抵抗”马上被证实为空谈,因为掌握兵权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正在江西忙着第四次“剿共”。汪精卫眼看依靠蒋介石保上海无望,便寄希望于统兵百万的*。不料,*却称他遵循既定“巩固后方,推进前方,保卫地方,拥护*”的方针,若要出兵,开价月给饷费500万。在此情形下,亲汪精卫的上海守军蔡廷锴部在与近20万日军相持33天、付出了重大伤亡后,由于寡不敌众,最终*撤退。
1932年7月19日,日军侵犯热河。22日,汪精卫电令*出兵抵抗;但*拒不执行命令,还回电暗示汪无权指挥华北军事。汪精卫无奈,请蒋介石回南京共商对策,但蒋介石对*持包庇态度,也不表态。*又屡屡借口抗日,向南京**索要巨款。汪精卫一气之下,于8月6日提出辞职,蒋介石急忙“恳切挽劝”。不料其后,东北军将领和宋哲元等北方将领57人公开发表宣言,誓与张少帅共进退,更是将汪精卫逼入绝境。在此情况下,8月22日,*中常会决定:行政院院长一职以副院长宋子文代理。这一场汪张冲突的最后结果,竟是汪去张留。
此事对汪精卫影响甚大。在遭遇一次次主政挫折之后,曾经主张积极抗战的汪精卫终于完全改变了立场,日益转向消极妥协,最后竟走上了叛国投敌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