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真为什么要抢功?他是怎样对抗孔明的
第一次北伐,孔明痛失街亭,虽然得姜维,内心仍然十分自责。赵云,更使他觉得再这样下去,实力只有愈来愈弱。因为人才培育不易,而折损太快。何况有人认为北伐既然这么困难,不应该轻动。所以孔明再度上表,以明白宣示自己的决心,和实际上的需要。
他首先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为宗旨,说明北伐的正当性。接着提出六大疑点,来反驳偏安的可能性。因为蜀魏交界都是山地,充满了大大小小的路径。如果采取防御的策略,兵力必须大幅度分散。不但防不胜防,而且互相救援,也十分困难。敌人随时可以集中兵力,攻击某一据点。即能突破防线,实在相当危险。惟有以攻为守,不断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使敌人疲于奔命,才是最有利的方式。使反战派同仁,知所警惕。不要以为刘备亡故,原先的理想便丢在脑后。
最后说明天下来很难料,变化莫测。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坚持以身殉国,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和上一次的出师表比较起来,少一份信心,多一份决心。看来他已经觉悟,他这一辈子的任务,不在一统天下。而在有始有终,绝不动摇。刘备当年要起来的时候,多亏曹操不断地做球,让刘备节节上升。现在司马懿将要起来,轮到孔明不断做出各种变化球,使司马懿磨练精进。那一只看不见的手,不明说,却十分合理。
刘禅甚喜,令孔明出师。起三十万精兵,不善观魏延也没有办法,以他总督前部先锋,迳奔陈仓道口。
司马懿的良好作战绩效,使曹真承受很大的压力。他自觉再不好好表现,曹叡的心,便会偏向司马懿,对自己非常不利。所以千方百计,找到王双这员大将。趁孔明再度来犯时,向曹叡推荐王双,做为先锋。曹叡一见,果然不同凡响,立刻封为虎威将军前部大先锋。曹真为大都督,起兵十五万。会合郭淮、张郃,分路把守隘口。把司马懿摆在一边,以免夺了功劳。
两军开打,王双果然厉害,连斩二将。孔明问姜维有何良策?姜维派人装成百姓,身上带着呈给曹真的信,故意让魏军逮住。把密件呈给大都督,说姜维原是魏人,不得已而降蜀。现在愿意和曹真配合,以举火为号,生烧蜀人粮草,再擒孔明,以自赎前罪。曹真大喜,费耀却劝阻都督不能轻信。由他带领军士,前去相应。
结果费耀中计自刎,魏兵大败。孔明重赏姜维,只可惜大计小用,并未诱杀曹真。曹叡大惊,即召司马懿商议。司马懿说坚守关隘,不必出战。蜀兵粮食供应不上,自然退兵。那时候乘虚追击,可擒孔明。
曹真很不服气,为什么要听司马懿的话?他派王双打听蜀营动静,见魏延拔寨而退。于是大力追赶,中了魏延的埋伏。王双措手不及,被魏延一刀砍于马下。
从此曹真心中怀恨司马懿,这样不和的气氛,曹叡应该负起很大的责任。他不能一味鼓励两个竞争,否则最大的受害者,必然是他自己。曹叡愈来愈信司马懿,实际上曹真也帮了很大的忙。然而司马懿会这样想吗?以他的行事作风,恐怕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