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饿死宫中为何无人知晓
齐桓公简介
齐桓公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君主,他虽然生在春秋时期,称不上皇帝,但是他的功绩名声比起日后的很多皇帝都要更胜一筹,他在中国古代是明君的象征,而且他任用管仲最后称霸天下的事情更是得到了无数人的尊重。
齐桓公画像
齐桓公时姜太公的后人,是齐襄公的弟弟,当年齐襄公继位之后,齐国混乱,管仲等人保护着公子纠去了鲁国,而齐桓公小白就由鲍叔牙带着去了莒国,之后齐襄公备受喜爱人杀死,齐国内乱,讨论着新立国君,而当时齐国内部的贵族就看上了小白,所以就让他速度回国,而在鲁国的公子纠也招人刺杀小白,最后小白技高一筹,先一步回到了齐国,登上了国君之位。
齐桓公上位之后不计较当时的一箭之仇,赦免的管仲,任用他为丞相,两人合力整顿国家的内政,发展齐国的军事实力,使得齐国的国力大大增强,同时东征西讨,在上位之后几次发动战争,威震四方,并且后来在葵丘之盟上彻底奠定了自己春秋霸主的名号,之后齐桓公就开始走下坡路,当时的他已经是60多岁了,在6年后管仲病逝,好几个跟着齐桓公一路走来的老臣也相继离世,齐桓公又年老多病,亲信奸佞小人,最后被手下的人给害死。
纵观齐桓公的一生,可以看出他具备一个做大事的人的基本素养,他能够任用贤能,心胸足够开阔,虽然个人的能力品德未必很好,但是能够听得进劝说,所以最后还是成就了霸业。
齐桓公叫什么名字
齐桓公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在当时和历史上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他的率先称霸也是拉开了春秋战国霸主跌出的序幕,受到了很多后世人的称颂,那么这个伟大的齐桓公叫做什么名字呢?
齐桓公雕塑
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后代,姓姜,名小白(没错,你没看错,赫赫有名的齐桓公就是这么一个有趣的名字。)话说古代人取名字很多时候还是比较随便的,也不像是现在这样“小白”几乎已经成为了人类的好伙伴的专用名字,在那个时候,他的父母给他取这么一个名字估计是希望他德行美好,真诚善良吧。
话说小白同志他早年的时候被送到了莒国,后来在前任齐国君去世之后回到了齐国,在和哥哥公子纠的争斗中获得了胜利,这一段就不得不夸奖一下小白的机智了,当时小白各方面都是不占优的,本来双发谁先回到国内谁就有优势,而公子纠派了管仲刺杀小白,小白装死逃过一劫骗了管仲和公子纠,就在公子纠优哉游哉前往齐国的时候小白日夜兼程比公子纠先一步到了齐国,获得了齐国上下的支持。
后来齐桓公小白在一群能臣的帮助下治理国家,大肆改革,使得齐国国力大增,同时积极外交,提升齐国的国际影响力,使得齐国的威名传扬开来,并且以“尊王攘夷”为名,占据天下大义的名分,这样即使发动战争介入别国内政也有了一定的借口,最后在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之后,成功的成为了天下的霸主。
齐桓公之死
齐桓公一生霸气冲霄,威震一世,谁能想到晚年的时候齐桓公竟会如此凄凉,甚至沦落到被人*活活饿死的地步,那么齐桓公究竟是怎么死的呢?又是为什么会落到这么一个悲惨的下场呢?
齐桓公晚年被小人蒙蔽
齐桓公前半生可以说是英明神武,但是就像绝大部分前半生丰功伟绩,到了晚年却晚节不保的人一样,齐桓公到了晚年也要干出点让人惊叹的事情来。晚年时候的齐桓公不再像年轻时候那么英明神武,开始变得昏聩无能,而且随着管仲的身死,一大批老臣也相继去世,齐国上下竟然短时间内没有了丞相的人才,于是奸邪小人开始趁机作乱,易牙、竖刁等人受到了齐桓公的重用。
这些人和齐桓公的感情其实也不差,其中易牙和齐桓公的交情甚至让人毛骨悚然。据说当时齐桓公一次无意间跟易牙说到自己这一生什么美食都吃过了,但是唯一没有吃过的就是婴儿肉,本来只是随口一说,无心之谈,但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易牙把这话记下了,回家之后把自己的刚出生没多久的儿子给清蒸了送给了齐桓公,这也让齐桓公更加信任他,但试想这么一个为了自己取悦君王能够杀死自己儿子的人怎么能够算得上是忠臣呢。果然后来齐桓公老了,管仲等人去世以后,易牙和其他的一些奸臣联合起来把齐桓公“请”到了一个小房子里,监禁着他,而他的儿子们都忙着争夺皇位根本没工夫管他,所以曾经叱咤风云的齐桓公竟然在这么一个小黑屋里面活活饿死了。
齐桓公的故事
齐桓公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霸主,他的一生有着很多有趣的小故事,这里就简单的为大家介绍其中的几个故事。第一个是他当年在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以后,帮助远在北方的燕国击败了山戎的侵略,并且一路打到了孤竹之地。并且因为这块领地太遥远就把它让给了燕庄公,因此得到了诸侯们的信服。
齐桓公的故事书
齐桓公能够得以开创霸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选贤举能,这里小编就不说那些说腻了的和管仲“相杀相爱”的故事了,转而说一下他招贤的时候发生的一件趣事。据说当年齐桓公非常重视有才能的人,在管仲的辅助下齐国日益强盛,齐桓公觉得只是一个管仲就让齐国发生这么多的变化,那么要是有更多的人才就会更好,于是让手下的人在宫殿外面烧起火把,壮大声势,招揽贤能,但是整整一年都没有人来,齐桓公非常尴尬。
有一天,突然来了一个乡下人希望求见齐桓公,手下人就问他有什么本事,他说:“我会背乘法口诀表。”手下人报告了齐桓公以后,齐桓公自己都觉得可笑,就让手下人让他回去,但是那个乡下人说:“大王你这么鼓捣了一年了,还没有人来求见,是因为那些人害怕自己的才能达不到您的要求,现在如果我只是会背诵乘法口诀表就能够得到您的礼遇,那么天下的贤人就会知道你的诚意,纷涌而至。”听到这,齐桓公觉得他说得非常有道理,就隆重的接待了他,很快各地的能人志士都前来投奔。这个故事和“千金买马骨”接近,显现了齐桓公的用人气度。
齐桓公饮酒醉
齐桓公其实算不上那种非常兢兢业业的君主,他其实也很好色,很贪玩,也做过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据说有一次,齐桓公就因为自己喝酒喝的太多了,有点昏了头,不知道什么时候把帽子给丢掉了,齐桓公觉得这是一个耻辱,就不肯上班了,连着几天没有上朝
君王三天不早朝,管仲这个丞相就坐不住了,找到齐桓公说:“这不仅仅是大王您的耻辱啊,您为什么不颁布政令来洗清耻辱呢?”齐桓公一听很有道理,就顺着管仲的意思,决定开仓放粮,救济贫苦的百姓,还把那些罪行较轻的犯人给放了。因此齐国的百姓都得到了优惠,以至于几天之后,百姓们纷纷感叹为什么大王现在不丢帽子了啊!
对于齐桓公和管仲这个做法,有人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觉得齐桓公这样的做法在那些不明事理的人那儿是洗刷了耻辱,但是对于那些个君子贤人来说却是增加了耻辱。如果齐桓公之后的所作所为不符合道义,那么齐桓公的所作所为就没有起到洗刷耻辱的作用,但是如果齐桓公做的事情符合道义,那么以前不做非要在丢帽子以后做,这样丢掉的就不是帽子,而是道义。
而且这样的做法其实是不合适的,为了洗刷耻辱开仓济民,这是赏赐没有功劳的人,释放罪轻的人,这是刑罚不严、不惩罚罪犯。赏赐无功之人会让天下的百姓抱有不劳而获的想法,而不惩罚罪犯更是会让百姓对于小罪不再重视,容易犯法,这些都很容易导致祸患,怎么能说是在洗刷耻辱呢?
齐桓公见东郭先生
在《新三国》中,刘备曾经说过“齐桓公见东郭先生,五次才见到。”很多看过的小伙伴都觉得很扯,东郭先生不是和蛇的故事吗?怎么会和齐桓公扯到一起呢?那么就由小编来为大家阐述一下这家事情。
齐桓公画像
其实《新三国》里面的对话出自《三国演义》刘备这么说:“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并没有提到东郭先生,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东郭野人”,那么这个“东郭野人”又是谁呢?
根据史书记载“东郭”这个说法出自姜姓,也就是出自齐国,据说当时齐国的士大夫们根据居住的东郭、西郭、北郭来称呼人。而现在很多人认为这里所说的“东郭野人”就是桓公时期的齐国五杰之一东郭牙,在齐桓公任用管仲的时候管仲就说了自己虽然才能出众,但是如果说到尽忠进谏、不屈不挠却不如东郭牙,因此求齐桓公亲自出马请他出山。这个大概就是刘备所说的“齐桓公五见东郭野人。”
后来东郭牙果然成为了齐桓公的重要大臣,几次进谏,据说当时齐桓公曾经想要攻打莒国,本来这是只有齐桓公和管仲知道的事情,但是却让齐国上下的人都知道了,观众因此怀疑是东郭牙传出去的,就质问他:“你是怎么知道的。”结果东郭牙提出了一种“三色说”认为可以从一个人的容貌表情看出一个人的想法,他说自己是因为看到齐桓公面向东南,大口张开,丝毫不掩饰就得治对于莒国有想法,而莒国曾在齐桓公还没有登位的时候帮助过他,所以不应该攻打它。
齐桓公逐白鹿
一般来说,小说电视剧里面的主人公就能够经常碰到老爷爷来指点他们,齐桓公也就像是主角一样,经常在外面碰上老人家,比如他追一只鹿遇到一个“愚公”的老人指点了他应该整顿吏治,这次出去又是追一只鹿,又碰着了一个老人
话说这一天齐桓公趁着天气好出去打猎,遇上一只白鹿,就一直追着去,追到了麦丘,看到了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家,齐桓公看到老人家就问:“老人家多大了啊?”那人回答说:“83了。”在那个时代83岁很长寿了,于是齐桓公感叹道真长寿啊。于是就和老人家坐下来喝喝酒什么的,喝着喝着,齐桓公说:“老人家您祝福我一下吧。”于是老人家用自己的方式祝福齐桓公,第一句是“让我的国君更加长寿,金银都不足为贵,只有百姓更加珍贵。”齐桓公听了觉得说的很有道理就让老人话再说一句。
老人家接着说:“让我的国君能够好学且不耻下问,手下都是贤者能臣。”齐桓公觉得这个老人家肯定是来指点自己的就说再来一句,于是老人家又说了:“希望百姓能够不得罪君王,君王也不得罪百姓。”齐桓公觉得这句话说得不如前两句有水平,就请老人家换一句,但是老人家哭着说:“这句话比前两句更加重要呢。百姓得罪了君王,还有为他开脱的,君王得罪了百姓现在都没有为他们辩解的啊。”听到老人家这么情真意切的话,齐桓公觉得自己能够碰上这么一个智者,真是天大的福气,于是举荐他为官,而齐桓公能够称霸天下,不只是因为管仲,也是因为这次的遭遇啊。
齐桓公好服紫
齐桓公好服紫是一则出自《韩非子》的经典寓言故事,这则故事中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霸主齐桓公的一个小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阐述了上位者的言行举止对于下面的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告诫当权者应该谨慎行事。
据说齐桓公很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所以全国上下的人都穿紫色的衣服,齐桓公一出门整个世界都紫色的,时间一久他的脸色也“紫”了,而且当时在齐国五匹没染色的布都换不来一匹紫色的布。齐桓公终于审美疲劳了,觉得这种现象非常不合适,所以就问他的心腹管仲:“我喜欢穿紫色的衣服,现在紫色的布这么贵,这个城市的人依旧还喜欢穿紫色的衣服,该怎么办呢?”
管仲知道齐桓公想要让国家里的人不再这么执着于紫色的衣服,于是就对齐桓公说:“你可以试着不穿紫色的衣服,并且对身边的近臣说不喜欢紫色衣服的味道,这样就会好的。”齐桓公照做了,果然没两天,全国上下就再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公众人物,尤其是国家的*物,他的喜好对于下面的人,对于老百姓们会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所以作为一个*物或者说像是现在的艺人这样的公众人物,必须对于自己的言行负责,必须充分考虑到会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一言一行必须谨慎,否则不只是容易招来网友的谩骂,要是有不合适的举动被崇拜他们的人学了,影响也是极其恶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