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第一宗酒驾案竟然是慈禧太后的进口车
长期以来,有关慈禧的史学论着和文艺作品,大都只讲慈禧祸国殃民和抱残守缺的一面,其实,慈禧也有热心开放、重视现代化的一面。也正因为她对于现代化的好奇,一时高兴,竟然造成了中国酒驾第一案的发生。
慈禧太后是晚清同治、光绪两朝的最高决策者,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四十七年。常年以来,有关慈禧的史学论着和文艺作品,大都只讲慈禧祸国殃民和抱残守缺的一面,其实,慈禧也有热心开放、重视现代化的一面。也正因为她对于现代化的好奇,一时高兴,竟然造成中国酒驾第一案的发生。
慈禧太后重视现代化
说起慈禧太后重视现代化,不能不说清朝的铁路工程。着名的明清史学家孟心史的《明清史论着集刊》中有一篇题为《记陶兰泉谈清孝钦时事二则》的文章。
说的是早在1903年、即光绪二十八年,中国铁路史上的两项新工程。那时芦汉铁路北段已经工竣,又增修了由京至芦、和由高碑店至易县的两节。
当时,芦汉路的督办是鼎鼎大名的“会办商务大臣”盛宣怀,藏书家陶兰泉是盛宣怀委派办理颐和园装电灯和芦汉路北京事务局的大员,算得上极时髦的洋务好手。
那时候,修铁路和装电灯都是地道的现代化新事物。这两项新建设都是在慈禧太后关心之下进行的。
人们不能不承认这位皇太后对现代化的兴趣与关心,但也不能不注意她的特别动机。装电灯是为了在颐和园里更酣畅地享乐,白天玩不够,晚上再来玩,这时候电灯比起蜡烛之类可就显出非凡的优越性来了。修铁路则是为了上坟,就是恭谒西陵。总之,慈禧太后的“洋为中用”和人们今天的理解是天差地远的。
慈禧大后重视现代化的事例当然远不只是这些。大凡去过颐和园的人,恐怕都看到过一处十分高大的楼阁式的戏台,这也是当年慈禧太后试验现代化手段的地方。这座戏台是有转台的装置的,而且在高空还有种种特别设备。不但舞台场面可以快速转换,避免了落幕换景等等麻烦;连天兵天将的从空而降,也毫不费力。这自然是机械化的结果,可惜这座戏台早已废弃不用了。
中国酒驾第一案其实就是当时慈禧最热衷的是一辆从西洋进口的“老爷车”。这是有史可查的中国第一辆进口汽车。1901年,慈禧太后六十六岁大寿来临之际,当时出任北洋大臣的袁世凯花了一万两白银,从香港购置了这辆1898年由美国人杜里埃兄弟设计制造的轿车,献给了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在检阅大臣们上贡的寿品时,听说这辆洋车不用马拉就能跑,感到很奇怪,立即口谕当场进行表演。看到洋车真的隆隆地跑起来,慈禧太后情不自禁地问道:“这车跑得这么快,要吃许多草吧?”这句问话虽然十分可笑,但是,当时却没有人敢笑出声来。
这辆洋车是一辆黑色木质车厢、黄色木质车轮与辐条、铜质车灯、实心轮胎、两轴四轮的敞开式古典汽车。乍看上去,就其外观与其说是一辆汽车,倒不如说它更酷似昔日的一辆四轮马车。在它的车厢内设有两排座位。前排座位是司机席,后排座位则是乘客席,前排只能乘坐一人,后排可以乘坐两人。在车厢的上方撑有一顶由四根立柱支起的车篷,车篷的四周围缀有黄色的丝穗。
在当时来说,这辆洋车可谓是设计新颖、工艺精湛。慈禧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却从没有见过这种先进的洋玩意儿,看后心中大喜,便让宫中的太监想报名学开洋车。一位名叫孙富龄的太监便报了名。这个孙富龄原是宫中赶马车的太监,经常外出,头脑灵活,很快就学会了开车技术,因此成了慈禧太后的御驾司机。孙富龄是中国第一位获得“驾驶许可”的人,一时引来了不少羡慕和嫉妒。
有一天,慈禧太后坐车去皇城庙玩得很开心,一时高兴便赏了一碗酒给孙富龄,让他喝完美酒再继续开车。谁知孙富龄喝酒之后感觉头脑发晕,方向盘好像也不听使唤了。本来路面是戒严的,但不知怎么从一个胡同里窜出个小太监,孙富龄心慌意乱一时竟找不到刹车的位置,就一下子把这个小太监撞倒在地。就这样,可怜的小太监稀里糊涂地送了性命。
当时,孙富龄是慈禧太后的司机,也没有严禁醉酒驾车这一条规定,所以没有人问他的罪。但是,由于惊吓了慈禧太后,负责戒严路面的官员和小太监的头头等人都受到了严厉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