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司马昱竟曾发遗诏允许桓温适时篡位
司马昱(320年—372年),字道万,晋元帝少子,初封琅蚜王,后封会稽王。公元371年十一月,权臣桓温以卑鄙恶毒手段除掉司马奕后,于同月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咸安”。
司马昱是桓温扶持的傀儡,他跟桓温交往多年,很了解桓温的手段和野心。在位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司马昱一切听命于桓温,即便这样,还整日战战兢兢,生怕步了前任司马奕的后尘,被桓温废掉。桓温见他如此懦弱,也没把他当回事,在外另设朝廷,将军政大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咸安二年(372年)七月,终日提心吊胆的司马昱得了重病,自知不久人世,宣布立十一岁的儿子司马昌明为太子,并在一天一夜之内,连发四道诏书,请以大司马桓温入朝辅政。当时,桓温镇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县),对司马昱的召唤不理不睬。司马昱只好写下遗诏,“诏大司马温依周公居摄故事”,授权桓温可以依据周公辅助成王的故例摄政。
司马昱认为,他死后,桓温篡位是迟早的事,到时儿子司马昌明年幼,又没有威望,必然会遭到桓温毒手。由于惧怕桓温,司马昱又在遗诏上写了一句话,“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啥意思呢?说我儿子可辅佐的话,请你辅佐他,若不成器,请你自取天下,面南为君,取而代之。
群臣虽然反对,但拗不过皇帝,皇帝决定的事,谁敢说个不字。司马昱的遗诏正准备发出时,侍中王坦之听说了,非常气愤,他急匆匆赶到皇宫,一把扯过遗诏,当着躺在床上气息奄奄的司马昱的面,将遗诏撕了个粉碎。王坦之一向忠于晋室,见皇帝如此安排后事,这是要把**给混蛋啊!王坦之用非常举动,表示了对司马昱的不满。一看这情况,司马昱老泪纵横,有气无力地对王坦之说,“上天不保佑大晋,又有什么办法?我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啊,我都不在乎了,你有啥想不开的?”
这时,王坦之义正言辞地说,“天下是宣帝(司马懿)开创的天下,又有元帝(司马睿)中兴,陛下你有什么权力将天下拱手让人?”一句话堵得司马昱没电了。见大晋还有像王坦之这样忠心耿耿的大臣,司马昱勇气倍增,胆子也大了,于是让王坦之改写遗诏,“家国事一禀大司马,如诸葛武侯、王丞相故事。”意思是说,家国大事都要一一禀告大司马桓温,让桓温像诸葛亮、王导那样竭力辅佐新帝。写完遗诏的当天,司马昱死去,享年五十三岁。
司马昱“少有风仪,善容止,留心典籍”,徒有气宇轩昂的外表和远近闻名的声望,并无真才实学,“虽处尊位,拱默守道而已,常惧废黜”,拿权臣桓温一点办法没有。一遇到难题,就哇哇大哭,泣下沾襟。因为他“虽神识恬畅,而无济世大略,故谢安称为惠帝之流,清谈差胜耳。沙门支道林尝言会岙有远体而无远神。谢灵运迹其行事,亦以为赧献之辈云”,对他评价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