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万大军分属于9个派系 3年内输掉所有家底

在内战爆发时,蒋介石名义上拥有军队430多万,而对面的*军队只有130多万。但是蒋介石的部队内部存在着严重的派系问题,在解放战争,这些军队经常出现见死不救的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什么小事,它直接影响了三大战役的结果和*集团固守西南计划的失败。本来蒋介石占尽了优势,但是由于内部的问题太多,最终*集团输掉了在大陆所有的家底,只能选择退往*。

一、*军队的派系问题从建军初期就一直存在

再中国军阀混战时期,孙中山依靠南方军阀*与北方的北洋*对抗。在组建军队时,吸收了很多南方各个军队的士兵,这就是国军派系斗争的起源。蒋介石挥师北伐时,他一共有8个军的兵力,这些军队的组成部分十分复杂。在战争中一步步扩大之后,也就渐渐形成了利益集团。在中原大战之后,蒋介石确立了自己在全国的地位。在这次战争中,蒋介石收编了大量的西北军部队,这就又增加了派系的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中,各派军队虽然也都一致抗日,但是自己内部并不和睦,见死不救的情况屡屡出现。在抗战胜利之后,蒋介石对各派军队都进行改编。出来蒋介石的*军之外,还有李宗仁的桂军、阎锡山的晋军、傅作义的察绥军等等。

在经过核算以后,蒋介石*军的兵力占总兵力的53%。虽然蒋介石的军队占多少,但是蒋介石的部队也并非铁板一块。即便是嫡系之中也是这个情况,陈诚的土木系和胡宗南的黄埔系相互内斗,王耀武等人也有自己的*海归派也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在中原大战中,蒋介石吞并了西北军,在西安事变之后又吞并了东北军。再加上滇军和川军的加入,这就导致了蒋介石*军的军队内部也是派系林立。如果再算上那些被收编的伪军和土匪,军队的组成就更是复杂。在和平年代,看不出什么问题。但是在战争时期,严重的派系斗争有时比敌军的伤害还大。例如阎锡山的举动就非常让人无奈,蒋介石在北方的军队起初不占优势,但阎锡山在抗战结束以后,一直拒绝*军进入山西。

三、三大战役中,见死不救的情况比比皆是

国共两军在东北较量的初期,解放军并不占优势,*只能率领军队坚守黑龙江地区。但是此时*方面出现了问题,陈诚接任东北地区的军政事务之后,他更换了大量的非土木系将领,这直接导致了军事进攻的瘫痪。*军队暂时放弃了进攻机会,而*率领的东北野战军在休整之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反击。卫立煌出任东北剿总司令时,东北野战军在兵力和经济上都超过了他。鉴于当时的局面,卫立煌也只能选择固守。问题是*不会给他固守的机会,辽沈战役*消灭*军队47万多人。蒋介石那固守锦州,可进可退的战略规划没有实现。东北的问题暴露出*军队派系斗争的一系列问题。

张灵甫率领了74师被包围在孟良崮时,距离他最近的李天霞部选择了见死不救。而另一支桂军部队距离他也很近,但这支军队同样是出工不出力。最后张灵甫只能向外围的两支嫡系部队呼救,这两支部队同于一个阵营,是愿意帮忙的,但是它们的距离太远。在东北地区的军队全军覆没之后,蒋介石希望把傅作义的50万大军调往中原地区。这样一来,自己在两淮一线的军队就达到了100多万。但是傅作义没有那么傻,一旦傅作义离开了自己的根据地华北,那他就等于丧失了一切。虽然蒋介石一再命令傅作义南下,但是傅作义一直犹豫不决。在*率领百万东北野战军南下之后,傅作义就是想撤退也来不及了。

三、川军的倒戈致使蒋介石固守西南计划的全面失败

渡江战役之后,蒋介石计划把自己最后的家底退往西南地区。10余年,他退往西南地区与日军长期抗衡。现在蒋介石希望再次上演这个历史,但是这次历史无法重演,他因为他失去了美国的援助,所面对的对手也不同。在成都战役时,胡宗南把自己最后的家底一共20多万军队部署在成都城外,希望与解放军进行最后的决战。但是川军却发生了倒戈,最后导致防御体系的全面崩溃。胡宗南曾经拍着胸脯说自己可以坚守西南三年以上,可是仅仅坚持了不到半年。解放军进入成都之前,蒋介石连夜从成都飞回*。飞机几乎是从解放军的头顶飞过的,但是解放军并不知道这是蒋介石的飞机。固守西南计划破产以后,蒋介石开始专心经营*,不过他首先要彻底解决军队内部的派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