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容出众深得宠爱被吴三桂擒住竟自扼喉死的惨烈
永历帝朱由榔皇后王氏,浙江人。父王略,官粤量郡守,封长伯洲。王氏作为末世皇后,命运自然是很悲惨的。
说起南明,是个小朝廷,然而在汉人心里,却是正式的朝廷,有隆重的仪式感。汉人一直对蛮夷有非正统非我族类的观感,当然蛮夷也确实很难治理好汉人的天下。
隆武二年冬十一月,桂王朱由榔于广东肇庆即位,改元永历;尊母亲为皇太后,册封王氏为皇后。这样,南明的最后一个政权建立了,这也是南明几个小朝延中坚持最久的一个,前后达16年之久。
王氏有德有貌,又出身大家,受到了很好的儒学传统教育,平素沉静文雅,待人谦逊。她总持内政,处事得当,滴水不漏,朱由榔的大小事悉听她决断。王氏得到了宫中上下一致的称赞。
永历元年(1647)春,孔有德,耿仲明率领清军向湖南进攻。何腾蛟的部将刘承胤却放弃湖南,率部进入桂林,名义上是要拱卫皇室,实际上是想挟天子以自重。他们把永历帝等皇族胁迫到了湘西山区的武冈,改武冈为奉天府,作为当时南明的首都。
末世帝王的悲哀,就是命运不能由自己支配,它掌握在权臣之手,只能听其摆布。心中的痛苦和屈辱,岂是常人可以懂的?
王氏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帮他出谋划策。永历帝想找一帮人,能够解救他,顺便夺回权力,但,在那种环境,人人自危,想联络也得慎之又慎,不然随时都可能被杀。
刘承胤挡不住清军的猛烈攻势,感到大势已去,永历帝已毫无利用的价值了。于是就想着把永历帝作为效忠清廷的一份厚礼,暗中派人与孔有德联络。双方进行激烈的讨价还价,刘承胤想要利益的最大化,而孔有德要挟胜利之威,建全胜的武功,以期拖延时间彻底消灭义军。双方各怀鬼胎,一时没有谈拢。
王皇后为人一直很好,很得人心。平素做事很讲究,大家都很喜欢她。
幸亏她的好人缘,有人给他们通风报信,王皇后和永历帝才逃出生天。仓皇出逃的路上,遇到狂风暴雨,沙土满天,一行人十分狼狈,永历帝伤心欲绝,其余的人也是心神不宁。王皇后发着高烧,站在雨里,面不改色,指挥若定。
其实大家都已经很灰心了,也曾做过最坏的打算,可是看到王皇后一脸镇定,都觉得这个政权还是有希望的,跟着这个皇帝混,还是能过上稳定生活的。
“妻贤夫少祸”,果然如此。
永历帝对她也很是敬爱,1648年,王皇后生下儿子,永历帝大赦天下。
南明移到桂林,局势未稳,人心浮动。王皇后为了鼓励士气,亲自到前线鼓励军士。
她怕前方钱粮吃紧,将后宫积存的粮食、衣物、银两都送给前方军士,又亲自除下耳环、头簪、都捐献出去。后宫有地位的女子也都效仿。
在众目睽睽之下,王皇后捐出了所有值钱的东西。军士们热泪盈眶,他们觉得皇后把他们当自己人一样疼爱,特别感动。
军士们士气大振,一次又一次击溃数倍于自己的清军。王皇后的贤德之名,如高山流云,被吹得很远。分散在各地的义军,也纷纷发表接受南明朝廷节制的声明。
面对如此的大好形势,王皇后劝永历帝要捐弃前嫌,以组成基础更广泛的抗清统一战线。那么首先就要与先前的敌人,推翻明王朝的农民军结盟,协同抗清。朱由榔深以为是。
但永历政权是各种*的联合体,内部矛盾重重。文官与武将间互相轻视、互相争夺权利。而且文官间有"阉党"与"清流"之分、武将中有"吴党"与"楚党"之争以及义军与正规军之别。各派政治*互相攻讦,明朝将领要利用义军打击敌人,只要形势稍有好转,人人就打自己的小九九,义军更是各方面排挤打击的对象,如此乱象,如何团结御辱?这就给了清军以可乘之机。
人性如此,无可奈何,可怜王皇后,虽然为南明政权操碎了心,但却无法阻止名利面前,人生毫无遮拦的恶。
朱由榔一次又一次错过了反清复明的好时机。
好形势一旦失去,将用不再来。朱由榔病急乱投医,永历六年(1652)冬十月,他无奈地接受了名声不好的张献忠余部孙可望、李定国联合抗清的建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也是心存侥幸之举。
这时候只有孙可望深具实力了。永历朝部分权臣见风使舵,纷纷投靠孙可望。
永历八年(1654)三月,孙可望大兴"密诏之狱",到处捕人杀人,一时之间,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南明朝廷。张福禄、全为国急急忙忙向坤宁宫逃去,请求王皇后求命,想着或许只有王皇后的道德力量才能拯救他们。哪知庞天寿等人一直尾追其后,不顾君臣之礼,硬闯宫门,在王皇后面前把张福禄、全为国抓获。王皇后力阻未果,反而受到庞天寿的肆意辱骂。王皇后哪受过这等小人之气,哽咽得话都说不出来。
她含着眼泪对永历帝哭诉道:"这真是末世之悲,缺少忠义之士,西汉末期王莽篡汉的悲剧,就要重演了,大明何辜负于他们,竟要断送大明*。"说完泣不成声,永历帝也陪着垂泪,彼此唏嘘无语,又无可奈何。
孙可望的事件平息后,南明政权苟延残喘了八九年之久。
永历十三年(1659)正月,清兵三路追逼,永历帝逃到了缅甸,住在几间竹编的房子里,暂时避开了清军的兵锋,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与当地人贸易,生活极其艰苦。王皇后由于长期奔波劳累,心境越来越坏,染上了疾病。李定国曾连连交涉,欲迎回云南,均为缅甸国王拒绝。
果然,永历十五年(1661)缅甸发生了政变,金楼白象王被他的弟弟锰白杀害,自立为王。公元1662年,吴三桂进兵缅甸,向缅甸国王锰白索取朱由榔,锰白由于刚弑兄自立,内部不稳,惧怕吴三桂,只得答应吴三桂的要求。
这次事件之后,宫中的贵人、宫女以及大臣的妻女都预感到末日不远了,悲哀就像夜幕一样降临在每个人的头上。永历帝的刘、杨二贵人,吉王与妃妾等100多人,大都纷纷悬树自尽。每当听到这些不幸的消息,王皇后就哭着对下人说:"我不是贪生怕死的人,但我不能像她们那样去死。因为马太后(永历帝生母)还在,皇帝还在,他们需要我呀。我死倒干净,但马太后还能活吗?皇上不就更凄惨了吗?所以我不能死在他们之前!"于是,王皇后就拖着重病之躯,出面维持着永历朝的残局。
永历十六年(1662)二月,缅王见永历帝左右已基本被铲除殆尽,就索性将永历帝朱由榔连人带座地抬到吴三桂军营,献给了清军将领吴三桂,眷属25人哭着相随,哭声灌满山谷。可怜的永历帝和他的母亲、妻子就这样被押送到了昆明。
吴三桂上书清廷,直言如将永历帝押送北京,可能中途有被反清人士劫夺的危险。经清廷批准,就地正法。吴三桂遂于4月14日,将朱由榔及其眷属25人押到昆明篦子坡执行绞刑。王皇后就在被清军押解的途中,想着一代皇后,就这样屈辱而死,心实不甘,与其受辱而死,不如悲壮而死。于是她与马太后互相勉励,在槛车中自相扼喉而死。就在她们断气的那一刻,天降大雨,仿佛控诉着烈女皇后心中的委屈和不甘,和生于末代不能维护夫君万世基业的深深的遗憾。
一代贤后,就这样用近乎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原文来自静说历史的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