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曹操帐下第一谋士?《三国志》就能发现

曹操手下五大谋士: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都为曹操立下过大功,至于谁是第一谋士,各有争议。通过《三国志》,就能对比发现。

荀彧

荀彧属于丞相之才,他眼光长远,智谋偏于战略。

荀彧思维精深,看问题很透彻。比如他认为颍川是“四战之地,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他“度绍终不能成大事”,认为“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

曹操要征徐州,回来平定吕布。荀彧却认为曹操应该先收河、济战略要地,效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故事。如果攻打不下徐州,兖州又被吕布乘虚而入,将会陷入死地。

建安元年,汉献帝自河东还洛阳,荀彧认为曹操应该立即奉迎天子,像晋文纳周襄王、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那样以从民望,收天下之心。

官渡之战,荀彧认为: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事后都如荀彧所料。

建安六年,荀彧劝曹操一鼓作气攻下河北;九年,劝曹操引兵先定河北,然后修复旧京,南临荆州,责贡之不入,安天下之心,再议古制。

曹操说荀彧:吾之子房也。子房是张良的字,张良是相国。所以荀彧是相国之才,谋略偏于战略和判断,在出谋划策方面不多。

荀攸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年纪却比荀彧大六岁。在战略方面他不如荀彧,在谋士方面,荀攸出谋划策比他叔父多。

从征张绣,荀攸献计:缓军以待之,可诱而致也;征吕布,荀攸劝曹操趁吕布锐气已挫,急攻,果然生擒吕布;后从救刘延於白马,攸画策斩颜良;建议徐晃击破袁绍运粮队,烧其辎重。

“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伐,常谋谟帷幄,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在谋士之中,他算是完美的。曹操认为他“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

贾诩

贾诩年轻时不出名,但汉阳阎忠认为贾诩有张良、王平之奇。

贾诩被很多人认为是腹黑谋士,他数易其主,但经权达变,长于应对。无论谁是主公,只要贾诩的话,都会听,而且算无遗策。

贾诩原属董卓女婿牛辅,董卓死后,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贾诩说: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贾诩跟着郭汜、张济,帮着郭汜、张济打败吕布;跟张绣的时候,能破曹操;后来跟了曹操,战胜袁绍;打马超、韩遂的时候,献抹书计,离间马超韩遂,最终大败马超。

程昱

程昱相较荀攸贾诩献计不多,他更偏于智勇。

一次遇到县丞呼应黄巾作乱,百姓都向东跑到了山上。县丞领着贼人们在城西五六里停了下来。程昱就建议城中的大姓率领百姓杀回去,百姓不敢,程昱就派人在东边冒充黄巾贼把百姓们吓回了城中。县丞领着贼兵来攻城,程昱组织守城,贼人攻城不克,于是要走。程昱率领吏民开城追击,竟将贼人们打得一败涂地。

袁曹对峙,袁绍带领十万人马即将南渡,程昱镇守南方的城池,士兵只有700。曹操想给程昱增兵2000,程昱却说袁绍必然以自己兵少,不会来攻,如果增兵,袁绍就不得不攻城,因此不如不增兵,后来袁绍果然没有派兵攻打程昱。连曹操都说:“程昱的胆识比古时候的勇士孟贲、夏育都猛。”

郭嘉

郭嘉作为谋士,他偏于判断。

曹操和袁绍对决的时候,听说孙策要偷袭许都。郭嘉料定孙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孙策果然被许贡刺客杀死。

袁绍死后,曹操继续征讨袁谭,袁尚,郭嘉建议以静制动,等他们二人斗后再一举平定。一切都如郭嘉所料。

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郭嘉认为刘表只是一个坐谈客,不会袭许。又建议曹操“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果然大破乌丸。

程昱设谋较少;郭嘉偏于判断,荀彧长于战略,贾诩和荀攸设谋较多。所以论第一谋士,只能从荀彧和贾诩中二选一。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程昱、郭嘉的传记和荀彧、荀攸、贾诩不是一起的,贾诩、荀攸和荀彧独列一传,而且靠前;郭嘉和程昱、刘晔等人同列一传,靠后,也是佐证。

荀攸和贾诩出谋划策最多(郭嘉和荀攸跟从曹操的十二年里,荀攸的策谋比郭嘉多的多。)。贾诩虽然活了七十七岁,算无遗策,但对比荀攸的“公达前后凡画奇策十二”,以及曹操赞扬荀攸说的“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个人更倾向于荀攸才是第一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