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清官海瑞为何一定要逼着女儿去死?

沈德符是明代著名学者,其笔记体著作《万历野获编》,是了解明代晚期历史真相极为重要的资料。其中的《补遗》卷里,就提到了不少《明史》所未提及的著名清官海瑞的私生活

海瑞生于1514年,死于1587年;沈德符生于1578,死于1642年。沈德符在私塾里摇头晃脑背诵《百家姓》、《千字文》的时候,海瑞的名声也正如日中天。所以,他对海瑞私生活的记载,可信度是值得信任的。

之所以提到“可信度”,当然是海瑞的私生活与他一贯的“海青天”的光辉形象差距甚远。据记载,海瑞居家九娶,而易其妻,先后娶纳了王氏、潘氏、许氏、韩氏等女人为妻妾;60多岁的时候,又买了两个年轻貌美的小妾。

《补遗》卷里还说,许氏为海瑞生了两个女儿,没生儿子,结果就被他休掉了;另一个妻子潘氏,进门不到一个月,也被他驱逐了出去。1569年,海瑞的一个小妾自杀,紧接着正妻王氏也在当夜自缢身亡。言官戴凤翔当时曾经据此猛烈参劾海瑞,认为一妻一妾,同一个晚上死去,其中定有阴谋,说不定存在谋杀。不过据海瑞自己辩解,小妾之死与正妻之死,中间相隔了11天,正妻也是病死,而非上吊。不过即便如海瑞所辩解的那样,短短11天之内,家庭遭此巨变,也绝不正常。

海瑞一生,不断地休妾、娶妾、丧妾、丧妻,其中原因,推断起来无非有二。

一 是诸妾没能给海瑞生下个儿子。许氏就是因为这个而被休掉的,海瑞的一个小妾和第三个妻子曾为他连续生过三个儿子,但结果都不幸夭折——其中两个因为海瑞穷困潦倒,营养不良而死掉,另一个则据说被他得罪过的仇人扔在河里淹死了。随后不久,他的第三任妻子也终于在暧昧中暴死。

二是婆媳不和。海母28岁守寡,各种历史资料都认为她严守妇道,自然也就长期缺乏交流对象,海瑞成了她生命中唯一的希望。海母既要承担慈母的角色,又要接替严父的职责,几十年如一日,心态自然难免失常。海瑞四五十岁了,老太太却仍然坚持与儿子住在同一个房间,朝夕相伴。对此,海瑞本人也不隐讳,在给皇帝的辞职信里,他说过:“母之待臣,虽年当强壮,日夕相依,不殊襁褓。”

如此,推断出海母有“恋子情结”,而海瑞有“恋母情节”,也很顺理成章。

海瑞的第二个妻子潘氏,进门不到一个月,就被海瑞赶了出去,显然和生不出儿子没关系,最大的可能,应当是与海母难以相处。这也难怪,没有哪个女人会高兴自己的丈夫天天抱个枕头睡在婆婆的房间里。

海瑞很早就立下了“必为圣人,不为乡原”的人生誓言,力求在政治上有一番轰轰烈烈的作为,在道德上则成为一个毫无瑕疵的楷模。所以,他在出仕求忠、居家求孝这一理念的支配下,亲手造就这些家庭悲剧的时候,大概是不会犹豫的,自然也谈不上什么悔恨之意。

这不是在诋毁海瑞。因为与海瑞同时代的学者何良俊,在他的《何氏语林》中记下了一则让人更加瞠目结舌的海式家庭悲剧:海瑞有一个五岁的女儿,正在吃零食,被海瑞看见了。海瑞问她零食哪儿来的,小女孩回答说:一个小男僮。海瑞怒道:女孩子怎么可以随便接受男孩子送的零食!你不是我的女儿了;如果能马上饿死,才算是我的女儿。

这个五岁的小女孩从此开始绝食。家人们(海瑞除外)怎么劝都无济于事,第七天头上,终于死掉了,终于光荣做回了海瑞的女儿。

诚然,古人很讲究男女大防。但即便是最严苛的道学家,所提出来的要求也只是“男女7岁不同席”。而海瑞的女儿却还不过五岁,也非“同席”,而只不过接受了小男孩的一块零食。从海瑞极端的行径中,可以窥见他那强烈的、无法自我控制的道德洁癖。

同僚们对海瑞,都说“此老大概好异,作事多不近人情”。大概也正因为这样,按惯例应该被朝廷表彰为“节妇”的海母,海瑞的上司却只呈请皇帝赏赐给她一个“四品夫人”的头衔。沈德符的一位叫做习孔教的朋友,对海瑞的评价可谓入木三分:“此老不出,反获盛名。今此一出,露出许多本相,此见造化之妙,不容人窃取虚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