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那些使用方天画戟的英雄们

方天画戟是古代兵器名称,历史上,方天画戟通常是一种仪设之物,较少用于实战,不过并非不能用于实战,只是它对使用者的要求极高,因其戟杆上加彩绘装饰,又称画杆方天戟,是顶端作“井”字形的长戟。方天戟上以画、镂等作为装饰,又称方天画戟。方天画戟属于重兵器,和矛,枪等轻兵器不同。方天戟使用复杂,功能多,需要极大的力量和技巧,集轻兵器和重兵器功能于一身。一般使用方天画戟者必须力大,戟法精湛,才能发挥该兵器的优势,在熟练以后,可以和重兵器对抗,如骨朵,锤,镗等比拼力气。也可以和轻兵器,矛、枪、刀比拼招式技巧。故该兵器的使用者在战场上身体素质很高,很拉风

戟又分为单刃和双刃,其中方天画戟为双刃,方天画戟又叫月牙戟,是吕布最擅长的,特点是迅捷灵活。至于单刃戟,也有人使用,典韦使用的双铁戟,就是单刃的戟。双刃戟和单刃戟的区别,就象单刃斧和双刃斧的之间的区别一样,关键在于力量的变化,双刃戟的威力更大,但是攻击速度慢,单刃戟的威力相对低一些,但是攻击速度快,灵活

吕布

吕布吕布字奉先,擅长骑射,武力过人,闻名于并州;刺史丁原用布为主簿。董卓入京后,诱使吕布杀死丁原,率其众来投。董卓大见亲侍,令布为骑都尉,随侍左右。布亦父事董卓。然董卓常因小忿而欲杀布,布惧,在司徒王允的教唆下杀掉了董卓。卓党李傕等啸聚为贼,攻打长安,布不能拒,逃走,先后投靠袁术、袁绍、张杨,最后在张邈、陈宫的策划下入主兖州,与曹操展开数度激烈的争夺战,先胜后败,投靠徐州的刘备,屯兵小沛。吕布趁刘备攻袁术之机夺取了徐州,后在曹操的调解下与备和解。袁术攻打刘备,吕布以辕门射戟为赌注,使袁军退却。袁术起兵伐吕布,为布大败。但后曹操和刘备联军攻打,困守下邳。布虽骁猛,然无谋而多猜忌,又信妻言,不纳群下之言。曹操堑围三月,吕布军上下离心,其将侯成、宋宪、魏续缚陈宫,将其众降;吕布亦就缚,与陈宫、高顺被戮于白门楼。吕布性情轻狡反复,唯利是图,注定了其能称雄一时而不能成大业的命运。

薛仁贵

薛仁贵(公元614年—公元683年)是出身清白的农家子弟,名礼,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天生神力,勇武过人,是一个做将军的好胚子,在他的家乡山西河津县修仁村,就流传着薛仁贵“汾河湾射燕”的传说,燕子逃不过薛仁贵弓箭,所以不敢偷吃乡亲们田里的麦子。“虎岗首有一仁贵窑,创造不知何季,曰虎岗。天造地设,境巍势险。登临远眺,汾水如虹,贯风山于东峙”,相传此窑就是薛仁贵夫妻住过的寒窑,戏曲中有名的《投军别窑》的唱段就发生在这里,史书上记载薛仁贵娶妻柳氏,以务农为生,他曾打算为父母迁葬,妻子出言劝说,先建功立业,荣显家门,再为父母迁葬不迟。薛仁贵于是应募从军,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征战生涯。

贞观末年,唐太宗亲征辽东,薛仁贵成为张士贵的部下。历史上的张士贵是虢州卢氏人(今河南卢氏),他本名忽峍,善骑射,隋大业末年,曾聚众为盗,呼啸山林,被称为“忽峍贼”,后来被唐高祖招安,成为大唐名将,唐太宗曾如此称赞他,“闻公亲当矢石,为士卒先,虽古名将,何以加也!朕尝闻以身报国者,不顾性命,但闻其语,未闻其实,于公见之矣”,张士贵于显庆初年去世,赠荆州都督,陪葬昭陵。小说中描写张士贵屡次假冒薛仁贵的战功,实属子虚乌有,冤枉古人。

吕方 郭盛

《水浒传》中“小温侯”吕方,喜欢红色,战袍红色团花,铠甲火龙鳞,带束一条红玛瑙,骑胭脂如龙马,戟是朱红画杆方天戟。“赛仁贵”郭盛,喜欢白色,头上三叉冠顶一团瑞雪,身上镔铁甲闪寒霜,穿素罗袍,坐下白马(征宛玉兽),戟是寒戟银绞。两个人都是使方天画戟。不是缨的颜色的区别,是戟杆的颜色的区别:吕方戟杆红色,郭盛戟杆白色。吕方的画戟是双刃的,即沿中间的杆对称,两边都有月牙形的戟刃;而郭盛的戟是单刃的